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6、虞允文奮勇抗金(1 / 1)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生於北宋末年。慷慨磊落有大誌,以抗金收複中原為己任。在他的青少年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加劇,金國大舉入侵導致北宋滅亡,淪陷地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宋高宗南逃臨安建立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宋金對峙局麵形成。嶽飛被害,抗金處於低潮。宋高宗對金屈辱妥協,向金貴族納貢稱臣,人民群眾的經濟負擔越來越重,民怨沸騰。完顏亮稱帝後,野心勃勃,妄想“立馬吳山第一峰”,攻占臨安,滅亡南宋。

1160年虞允文向宋高宗的上疏中分析敵情,希望朝廷早做準備,防止金兵入侵。同年10月,他奉命出使金國,金人將官盛氣淩人,欺他是個文弱書生,與他比試箭法,虞允文鎮定自若,張弓射箭,一發破的,使驕橫跋扈的金國官員驚心動魄,不敢怠慢。回國後,他把金國的備戰狀況一一奏明,再次示警宋高宗,防止金兵突然入侵。

1161年秋,完顏亮征調六十萬士兵,組成三十二支軍馬,兵分四路,水陸並進。完顏亮親率主力軍三十萬人,叫囂“多則百日,少則一月”滅掉南宋。相反,宋人卻軍心渙散,士氣不振,宋高宗嚇破了膽,想“散遣百官,浮海避敵”。11月初,虞允文奉命往蕪湖催促武將李顯忠速至采石接管逃將王權軍隊,並代表朝廷慰勞采石守軍。虞允文雖一介書生,卻有滿腔的報國熱忱,他沒有坐等李顯忠到來,而是自告奮勇挑起抗金重擔。他深知要想贏得抗金的勝利必須安定軍心,鼓舞士氣。他立即召集諸將,曉以民族大義,為保衛祖國獻身,隻要立下戰功,國家不吝封賞。並莊嚴申明“今日之事,有進無退,不敵則死之,等死耳,退而死,不若進而死。死,吾節也”。在虞允文愛國熱情鼓舞下,全體軍官士兵都願意在他領導下,與金兵決戰。

虞允文安撫將士後,直至采石江邊視察地形,同諸將研究沿江的軍事部署。分析敵我雙方兵力情況,采石宋軍僅有一萬八千多人,和金兵相比,相差懸殊。但此時金軍的弱點是不明地形,不善水戰,士兵厭戰。而宋軍士氣高昂,官兵團結一致,共同對敵。虞允文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決定以逸待勞、後發製人,水軍攻堅,陸軍配合。把步兵與騎兵隱蔽在岸邊高地後麵,水軍分成五隊,每隊均由“海鰍船”及“蒙衝”大戰船組成,一隊停泊在大江中遊,藏有精兵,作為應戰的主力,兩隊分做東西兩翼配合主力,另外兩隊隱蔽港內,發揮襲擊敵船和援助前陣的作用。全麵部署完畢,宋軍嚴陣以待。

完顏亮派出一小部分水軍試探性向江麵發起進攻,未見宋軍,他誤以為宋軍怯戰,便親自揮動小紅旗,親率幾百艘戰船從楊林渡口出發,由於水道生疏,在江中飄搖不定,難以前進。部分金兵登陸,突然見到隱伏的宋軍,均驚慌失措。虞允文抓住戰機,對身邊的猛將時俊說:“你的膽略四方聞名,還立在陣後更待何時?”時俊聞言立刻揮舞雙刀出擊,宋軍發起猛攻,消滅了登陸的全部金軍。此時在中遊擔任主攻的戰船猛衝,敵舟燃燒,沉沒多艘。敵軍半死半戰,日暮未退,戰鬥非常激烈。這時正好有一隊從光州退回的宋軍路經采石,虞文允立刻把他們留住,發給士兵們軍鼓,讓他們從山後繞到江邊,擂鼓充當疑兵。敵兵產生錯覺,以為宋軍援兵來到,倉皇逃竄。虞允文命勁弓尾隨追射,大敗金軍,射殺四千餘人,擒俘五百餘人。

虞允文料定金軍雖損傷慘重,卻不會罷休,第二天他親率戰船封鎖楊林渡口。不出所料,金軍重整旗鼓再次發動進攻,於是他命令部將帶領大批射手猛射金軍,還派兵卒到楊林渡口上遊焚燒金軍剩餘船隻,再次挫敗金兵。

進退兩難的完顏亮率殘兵至淮東企圖躲過宋軍追擊,從瓜州渡口南犯,虞允文要求李顯忠撥一萬六千步兵、水軍增援,金兵受阻,敗局不可挽回。

這時金軍厭戰,士氣低落,逃亡者與日俱增。完顏亮惱羞成怒,大力鎮壓,殺戮臨陣脫逃的士兵,一時間人人自危,無心作戰。11月26日,完顏亮嚴令明日渡江,後退者格殺勿論。金兵將領忍無可忍,當夜密謀,於27日黎明殺死了完顏亮,殘軍北退。宋收複兩淮州郡,士氣大振。

簡評:

采石大捷是一次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挽救了南宋王朝的危機,使南宋人民免遭女真人的蹂躪,更鼓舞了南宋軍民的抗金鬥誌。戰後虞允文出將入相,雖然得到重用,但南宋最高統治者的根本目的是為緩和輿論,無心北伐,忍辱苟安,因此不可能真正改變南宋小朝廷腐敗沒落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