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8、辛棄疾金戈鐵馬抗金兵(1 / 1)

1161年的一天,在鄆州通往金朝軍營的山路上,兩團黃塵滾滾向前。一匹馬載著一個和尚模樣的人在前麵飛跑,後麵,一個英俊的年輕人策馬緊追。漸漸追上,和尚慌了手腳,回首討饒道:“我兄貌似青兕,勇猛過人,還望看在往日情分,饒我一回。”年輕人毫不理會,怒睜雙目,揮劍將和尚斬於馬下。

這個年輕人,就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曆城(今山東濟南)人。他成長於金人的統治之下,金朝統治者推行的一係列種族歧視政策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沉重苦難,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使他從小就對這種野蠻的民族掠奪痛恨之極,他的祖父辛讚雖做金朝小官,但沒有忘懷祖國,經常對辛棄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因此,辛棄疾很早就立下了恢複中原,統一祖國的壯誌。為此,他勤奮讀書,刻苦鍛煉體魄,年少時便文才出眾。

辛棄疾22歲那年,金主完顏亮帶領大軍,南下侵宋,金軍後方空虛,中原地區的英雄豪傑趁機“屯聚紛起”進行反抗。辛棄疾聞訊毅然投筆從戎,組織起二千多人的隊伍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並以其文才當上了起義軍的“掌書記”——掌管起義軍的大印和書檄文件。為了擴大力量,他說服了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帶了一千多人馬來投耿京。不料義端不懷好意,在一天夜裏偷了起義軍的大印逃奔濟南投降金人去了。辛棄疾得知消息後,怒火從心起,立即騎上耿京的烏龍馬去追義端,終於在半路上截殺了義端,奪回了印信。辛棄疾以自己的行動,在義軍中贏得了威望。

義軍在發展,而辛棄疾卻憂慮地看到,義軍人數雖有二十多萬,但由於是孤軍作戰,又缺乏訓練,一旦與金軍鐵騎進行大戰,勢必頃刻潰敗。因此辛棄疾勸導耿京南歸宋朝,和官軍共同抗金。耿京采納了這一建議,並派辛棄疾代表義軍去和宋朝聯係。任務順利完成,辛棄疾立刻策馬北歸,要把這一好消息向耿京傳述。不料,行至海州(今江蘇東海附近),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在敵人的誘降政策煽動下,義軍中發生了嘩變。叛徒張國安殺了耿京,劫持義軍投降了金人,並被封為濟州(今山東巨野)的州官。聽到這一消息,辛棄疾怒火中燒,他決心除掉叛賊為耿京報仇。經過短暫的籌劃,他帶了五十名勇士,快馬加鞭直奔濟州張國安的營帳。而張國安同金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氣得辛棄疾眼睛都紅了。他們趁其不備一擁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金將,把張國安捆綁在馬上,同時向其部下聲言,朝廷十萬大軍隨後即到。張國安的部下不少是義軍舊部,所以立即就有上萬人投降。於是,辛棄疾等押著張國安,率領這上萬人馬,迅即掉頭南下,一路上衝破金兵的圍追堵截,終於回到了南宋。辛棄疾的英勇愛國之舉,使腐敗的南宋朝廷大為震驚。這時,辛棄疾才23歲。

辛棄疾抱著抗金的理想南歸,但南歸後萬事皆不如意。他非但不能橫刀於疆場,運籌於帷幄,反而不斷受到投降派的打擊、排擠,42歲便被罷官。有心報國,卻報國無門。辛棄疾茫然、痛苦、無限悲憤。“憤怒出詩人”,慷慨激越的辛詞,正是這種憤怒的藝術結晶。辛棄疾的詞充滿深厚的愛國熱情和濃烈的挽救國家危亡的雄心壯誌,“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平戎萬裏,整頓乾坤”。辛棄疾的詞也表露了他壯誌未酬的憂憤之情。“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隻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響空弦”,“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簡評:

辛棄疾的愛國詞章,慷慨悲壯,不僅真摯動人,而且熱情澎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辛棄疾詞以豪放著稱,曆史上把他和蘇軾並稱“蘇辛”,在我國文學史上也有很大影響。

1207年, 一支熊熊的火炬,燃燒到了盡頭,辛棄疾懷著憂憤的心情與世長辭。臨終前,還連呼數聲“殺賊”,顯示出愛國詞人的心始終沒有離開抗金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