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0、袁崇煥保國衛民戰沙場(1 / 1)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廣東東莞人。明末著名的愛國將領。

明萬曆年間,女真領袖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後金建立後,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誓師告天,興兵反明。後金軍隊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慓悍善戰,僅用幾年時間,就毀撫順,拔清河堡,在薩爾滸大敗明西路軍,使八萬明軍全軍覆沒。後金軍乘勝步步逼近,占沈陽,陷遼陽,攻下遼東多處城寨。在後金強大的攻勢麵前,軍事重地廣寧(今遼寧北鎮)的明軍守將驚慌失措,棄城逃入山海關。東北全境即將陷落,明朝的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

消息傳到北京,朝野震恐,文武大臣議論紛紛,但都拿不出一個主意。這時,剛從福建調來兵部的袁崇煥站了出來,充滿信心地說:“隻要給我兵馬和錢糧,我便可以將關外的防禦責任擔當起來!”其實,袁崇煥當時隻是兵部的一名小官,對此關係國家存亡的大事,他本無責任,也沒必要冒此風險。但他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他想到國家的安危,想到人民生活的安定,自己作為一朝武將又怎能袖手旁觀、無動於衷?袁崇煥自願戍邊,受到群臣稱讚,於是提拔他為僉事(到地方上巡視軍事的官員)到山海關外監督軍事。

一到關外,袁崇煥便立刻與將士商議守備計劃,安撫無家可歸的百姓,修築軍事要衝寧遠(今遼寧興城)的城牆,以鞏固邊防。正當寧遠城牆修築完成之時,袁崇煥的父親去世了。按當時的製度,官員喪父要卸任回家守孝三年。但此時袁崇煥早已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東北的邊防上,他怎能為了家事而放棄國事呢?袁崇煥眼含熱淚,朝南三拜,表示對父親的悼念。

1626年,努爾哈赤率十三萬大軍,西渡遼河,兵臨寧遠城下。這時寧遠城中,隻有一萬多兵馬。麵對如此懸殊的敵我力量,百姓和士卒不免盡皆人心惶惶。為鼓舞鬥誌,袁崇煥集合全城將士,當眾刺破手指寫下血書,誓與寧遠城共存亡。戰鬥打響了,後金軍頂著盾牌,冒著明軍的弓箭和石頭,蜂擁而上,企圖掘開城牆攻進城去。袁崇煥沉著應戰,用西洋大炮對準敵兵密集的地方頻頻開火。每次炮聲響起,後金軍便血肉橫飛,成片成片地倒下。戰鬥進行了兩天,後金軍發動了無數次進攻,但在袁崇煥的指揮下,寧遠城巋然不動,而後金軍卻死傷無數,四員將領陣亡,努爾哈赤本人也負了傷。眼見大勢既去,後金兵紛紛逃竄,袁崇煥乘勝追擊三十裏,殲滅後金軍一萬多人。寧遠大捷使後金軍膽顫心寒,身經百戰的努爾哈赤,也歎息道:“我從25歲帶兵作戰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誰想到這個寧遠城卻打不下來。”

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大極又率兵攻打錦州和興城,但都被袁崇煥的部隊所擊敗。於是後金軍改變戰略。1629年,皇太極率軍幾十萬,繞過袁崇煥的防區,突破長城,攻入關內,進逼北京。袁崇煥得到警報,立即揮師入關,在北京城下,與後金軍展開了激戰。為擊敗金軍,袁崇煥身披鎧甲,親自上陣督戰殺敵。在他的帶領下,明軍士氣高漲。將士奮勇殺敵,從中午血戰到晚上,終於打退了後金軍,皇太極感歎地對部下說:“我打了十五年的仗,從來沒遇到過這樣厲害的對手。”

簡評:

袁崇煥橫戈戍邊戰沙場,為保國安民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為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受廣大將士和百姓的愛戴,這也遭到了朝中奸黨的迫害打擊。最終,朝中奸黨以“謀叛欺君”的罪名將其殺害了。

袁崇煥的一生,不為名,不為利,不為權,唯知保家衛國,正如他寫的《邊中送別》一詩所言: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

杖策必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