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8、丁汝昌禦外侮以身殉國(1 / 1)

中外古今,都不乏因一次戰爭的勝負而改變雙方前途和命運的事例。經過甲午戰爭,日本因勝利而更快地走向軍國主義道路,並使這個原來封建落後的太平洋島國躋身於世界強國的行列;中國清朝政府的失敗則使得對中國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的洋務運動破產,並使此後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更加曲折而艱難。世界的形勢和中日關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丁汝昌是甲午海戰中的關鍵人物。

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達,字禹廷,號次章,安徽廬江縣丁家坎村人,天資聰慧,胸懷奇誌,清末北洋海軍提督。

1888年,北洋艦隊成立,他被授予海軍提督。1894年賞加尚書。

1894年7月,日本未經宣戰,便入侵中國,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作為北洋海軍提督加尚書的丁汝昌,積極主戰。黃海戰中,丁汝昌身先士卒,身受重傷,仍坐在甲板上指揮戰鬥。在他的激勵下,士氣大振,最終擊退了日軍艦隊。威海之戰中,丁汝昌親自登艦指揮,不但迎頭痛擊來襲的日軍艦船,還發炮支援南岸守軍,擊斃了日軍陸軍少將大寺安純。威海之戰前夕,日軍海軍中將伊東祐亨,深知丁汝昌的厲害,就寫信誘他投降。丁汝昌將信撕得粉碎,投向大海,罵道:“見鬼去吧!你錯看了我丁某。頭可斷,誌不可屈,國不可辱。今天隻有一死,來盡忠臣之職!”他上書李鴻章道:“我一定要戰鬥到船盡沒,人皆亡而後已!”並且叮囑士卒說:“我身已許國,萬望勿以我為念!”敵軍再次勸降,他仍嚴辭拒絕。於是,敵人勾結軍中的敗類,用武力威逼,他怒斥道:“你們想讓我投降嗎?除非立即殺了我。我命不足惜!”後來,得知陸上援軍已無望,丁汝昌召集了各艦管帶和船員會議,發出最後號召:“同仇敵愾,與敵人決一死戰。鼓足力量,拚死突圍!”但是,遭到船員的反對。丁汝昌知大勢已去,想派人用水雷炸沉北洋海軍的主艦鎮遠號,自殺殉國,沒有人響應。事已至此,丁汝昌知道敗局已無力挽回,於是,“速將提督印截角作廢”,以防有人盜印降敵。於1895年2月11日在劉公島自殺殉國。

簡評:

丁汝昌禦外侮寧死不屈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光輝形象的寫照。北洋海軍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在世界反侵略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1892年,北洋艦隊官兵在旅順港北麵為丁汝昌修建的功德碑,碑文為“北洋保障”。這四字,勝過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