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章 淡泊名利 礪誌篤行——《杜騙淺議》中“‘騙’之論”的提示(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杜騙淺議》一書的作者,在該書第三輯“論騙”的導語中,開宗明義言道:餘編輯此書之時,無日不思焉,思之既久,乃撰一文,名曰《“騙”之論》,以為本書之總則。又閱《參考消息》相關文章,方知國外有關專家以‘如何識別謊言’為題,探本窮源,孜孜不怠,各有其得,乃將數文輯要合一,名曰《專家說謊》,權解‘說謊’之謎。夫自古至今,論說‘謊’、‘騙’之弊者,精義入神,不勝枚舉,亦擇善而從,名之曰《哲人論“騙”》,聊作警戒箴規之用。所以實錄導語全文,一則文字不過百餘言,二則道出作者良苦用心。

讀罷此輯,至於“專家說‘謊’”和“哲人說‘騙’”,固如作者所言,不失為“探本窮源”和“精義入神”,但是真正體現作者有感而發和一吐塊壘並能引起讀者共鳴及啟迪的,還是屬於其“原創”的“‘騙’之論”中的對於杜騙之剖析。

“何謂‘騙子’?夫為騙子者,恃假以售其伎,或花言巧語,或做張做智,慷之以慨,乞之以憐,必令人信以求一逞。所為者何?取錢財者眾,為情色者有之,謀取職位者亦有之。”作者在“‘騙’之論”的開篇,一針見血地道出了騙子慣用的伎倆和裝扮的嘴臉。確然,在現實生活中,為數眾多的騙子,要麼以無說有,要麼以次充好,要麼以假當真,其表演手法,或巧言令色,把死人也能說活;或施展“調包”之計,起初顯貴露富,待陰謀得逞,便逃之夭夭;或利用人們的憐憫之心,裝出一副可憐相,以達到欺騙之目的;或根據某些人追名逐利的欲望,做張做智,誘其上鉤。其實,這些騙子使用的手段,並非高深莫測,亦非具有瞞天過海的技能,往往還屬於“騙伎”之中的小兒科。但是,為什麼這些手段並不高明的騙子每每得手並屢試不爽?作者明確指出:“夫杜騙之計,首在勿為利誘,如古人雲,人以不貪為寶;其次勿為物喜,力卻物欲之惑,亦如古人雲,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再次恩澤施於良善,切記善良過之即屬愚昧,倘受假象之蒙蔽,反遭譏諷。一言以蔽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裏,作者著重強調兩點,一是“勿為利誘”,二是“勿為物喜”。而此處具象所言的“利”與“物”,則是指功名與錢財,即通常所說的名利。因此,凡是上當受騙者,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平時愛占小便宜和企盼出門摔一跤正好地上有人丟了個“金娃娃”;要麼就是貪圖功名,一心想來個“鯉魚跳龍門”,出人頭地,升官發財。

當然,名利是把雙刃劍。如果是胸懷“天生我才必有用”之遠大抱負,“以天下為己任”。忠實恪守“人才與國相終始”的行為準則,從而做到“立大誌,求大智,做大事”,這種“功名”,改變人生,創造輝煌,乃國之幸事,人民會翹指以讚。而之於“利”,如果踐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物競天擇,篤行以誠,奮發有為,所獲之“利”,造化使然,民族乃興。反之,如果不思進取,碌碌無為,苟且偷生,得過且過“好死不如賴活著”,必將積貧累弱,還何談國家之強盛,民族之振興,人民之安居樂業,並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對於名利,不能刻意追求,不能損人利己,更不能不擇手段。應該順時而不趨時,礪誌篤行,不誘於名,不累於物,方能“不為有功之功,故功莫大;不為有名之名,故名莫厚。”

這便是淡泊名利之真諦。是杜騙之大道。也是作者“‘騙’之論”之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