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四章 捐書助教 植蘭育蕙(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本來這次到欒川縣第一高級中學參加捐贈圖書儀式,我沒有準備講話。可是昨天一見麵,“欒川一高”王留鑒校長執意要我講幾句,恭敬不如從命,便同意了。但一想,又怕一講話犯了“文人”天馬行空、縱橫捭闔的通病,而今天的捐書儀式占用的是同學們及其寶貴的上課時間,所以議程安排得相當緊湊。故而,昨天晚上便匆忙趕寫了個講話稿,讀一讀,來個“照本宣科”。

這次來“欒川一高”捐書助教得以成行,首先感謝中共中央宣傳部沈一之老秘書長。沈老是我們“世華院”的顧問,今年已經75歲了,剛剛從美國回來,過幾天又要趕到湖南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但是我們提出請沈老來欒川參加今天的捐書儀式,沈老不顧年事已高和天氣酷熱以及旅途勞頓,欣然同意了,這充分體現沈老對我們“世華院”工作的支持與厚愛。

其次,我作為“世華院”的院長,要感謝我們“世華院”副院長兼公益事業部部長陳飛龍先生。陳副院長是你們欒川人,少小離家,求學啟智,不但事業有成,而且涵養心性,篤善積德,廣施博愛之心,時刻不忘報效鄉梓。據悉,他過去曾給家鄉修路築橋,辦養老院,便可見一斑。另外,他自去年八月擔任“世華院”副院長兼公益事業部部長以來,廣辟財源,先後籌劃給“欒川一高”、安徽休寧縣三所學校和江西省井岡山革命老區二所學校捐贈了價值70餘萬元的圖書、電腦和課桌坐凳。此種義舉,既彰顯了“世華院”弘揚中華文化的主旨,也極大地提高了“世華院”的社會知名度。

至於談到我們“世華院”為什麼傾其所能,在貧困地區捐書助教,一方麵我與飛龍副院長都是農民的兒子,深諳農村的孩子讀書之艱難,可謂情之深而意之切。我14歲之前是在農村度過的。當時家庭生活拮據,買不起書,但由於銘記“地貧栽鬆柏,家窮子讀書”的古箴,就到處借書和“聽書”。後來參軍入伍,又遇上“文化大革命”,幾乎所有的文學書籍都被視為“封、資、修”而打入了“冷宮”。那時我在空軍一個基地政治部宣傳科工作,就利用工作之便想法“偷書”看。同學們現在的讀書條件,比我青少年乃至成年時期要好多了。所以,希望你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珍惜這難能可貴的大好時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多讀書。

另外,我們開展在農村捐書助教,還出於一個基本認識,即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從根上講,關鍵在於提高農村的教學質量和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科技和文化水平。這就如同當今世界與其說是科技之爭,莫如講是人才之爭一樣。振興中華,教育為先。故而,我們對捐書助教,樂此不疲並矢誌不移。

還有一點,我想結合自己的成長之路,談一談對讀書的認知與感悟。法國作家雨果講:“知識是人生旅途的資糧”。我認為這話是至理名言。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且不講充滿荊棘與坎坷,而且還“路漫漫兮”,其中有許多未知,許多變數,或者講有許多機遇。那麼,怎樣在未知中求有知,在變數中能應變,在機遇來臨時能夠識別並且捕捉得住,其基本要素就是雨果講的要擁有“知識”。當然,獲得全麵的知識,要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換一個詩人的說法,即“書是路,路也是書”。一種是書本上的知識,一種是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生活處處皆學問。關鍵在於留心,在於總結,在於學以致用。但在學生時代,讀書就是獲得知識的根本性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