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五章 一闋高亢的生命交響——讀《自強人生——高興烈評傳》(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當先於諸多讀者欣誦《自強人生——高興烈評傳》,油然而生的對興烈師的敬慕之情銜感不勝。

尊興烈君為師,絕非是時下屬於打招呼性的禮稱,而是名至實歸,落地成坑,無絲毫的阿諛與譽美。餘已逾花甲之齡,起伏跌宕的生命旅程值得追溯和緬懷的事情何止萬千?但勿庸諱言,其中不乏雪泥鴻爪,可是40年前與興烈師的不期邂逅,卻鐫刻在心靈深處永難磨泯。

那是一個七月流火的季節。時為北京軍區空軍新聞幹事兼《空軍報》社記者的興烈師利用在空軍唐山基地采寫稿件之契機,傾心幫助基層連隊培養新聞報道骨幹。我此時在該基地場務連消防班當兵,是連隊團支部的宣傳委員,平素裏喜愛寫寫畫畫。基地政治部宣傳科要我寫篇反映連隊好人好事的稿件,以期就教於已蜚聲報壇的“高幹事”。我一聽腦袋“嗡”地一聲漲大,因為當時我對新聞報道確屬“不知有漢”。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於是便趕鴨子上架似寫了個我所在班的消防車老司機幫助家中遭受水災的湖北籍戰士解除思想顧慮而安心服役的故事。當我誠惶誠恐地將這個千字文呈送到“高幹事”麵前並畢恭畢敬地準備接受“槍斃”時,殊料其看罷出於鼓勵地連聲稱道:“還可以,還可以!”並立刻操觚將文中的不通順處加以刪改,最後將此稿定名為《老職工解疙瘩》,囑我謄清後寄給報社。不久,《空軍報》全文刊出。這便成為我在報刊上變成鉛字的“處女作”,也是由此而成為轉變我人生軌跡的“開山斧”。因為我本是個軍事幹部的料兒,卻被基地政治部以能寫新聞報導為由調到宣傳科成為一名專職新聞幹事。所以,盡管當時與興烈師隻是一麵之交,其幫助修改後發表的稿件也隻是個“豆腐塊”,但對於我卻起到“導師”的啟蒙與引路效能,焉能不銘刻於心?

然而,人世滄桑,風雲際會。沒過多久,“文革”暴發,狂飆突起。一時間“革命”聲浪登峰造極。魚龍混雜,人妖顛倒。“十億人九億狂,剩下不狂成羔羊”。我與興烈師天各一方,隻是依稀聽說其在“文革”之初“出了問題”,至於出了什麼“問題”而不得其詳。事隔幾年,我調到軍委空軍文化部,雖與興烈師同在京城,可謂近在咫尺,但也隻是聽說其被發配到北京一個工廠,至於是北京的哪個工廠也無從知曉。10年前,我由空軍轉業到中國僑聯先後從事出版社和雜誌社的編輯出版工作,聽“圈內”人士講興烈師到深圳當了一家報社的“老總”,而且幹得“相當不錯”,至於如何“不錯”也不甚了了。

因此,在近40載的漫漫風塵中,我對興烈師的了解,似雲似霧,如夢如幻,朦朧縹渺。

本文寫到這裏,相信讀者定會明瞭餘不惜筆墨地述說對興烈師的追憶,其真正的“醉翁之意”,在於由衷地感謝老報人張仲彩先生,不顧年事已高,以真情實感書寫了這部長達26萬餘字的《自強人生——高興烈評傳》,使餘得以立體化地領略興烈師60多個春秋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沉浮,尤其是他敢為天下先,孑然一身勇闖深圳,在《深圳商報》起死回生的拚搏中,創立令世人翹指的斐然業績和譜寫的鏗鏘震宇的強者之歌。

自不待言,為興烈師立傳,將其近70載的漫長經曆萃於一書,並非易事。有的盛於文,有的窮於理,而文理相彰之為最。讀罷《自強人生——高興烈評傳》,首先帶給人的衝擊,即感到張仲彩先生是個聰明而富有智慧的“寫家”。抑或其自知較之小說家與傳記文學作家存有文學功力之缺失,故而揚長避短,以報人之資寫報人。“傳”字前麵加“評”字,便充分展露其機巧其聰慧其心智,並形成其為文之特色:即直寫不描,不雕而樸;著力彰顯傳主具有前瞻性的思辨色彩和宏圖大誌。從而,形成簡約明快、條理清晰之語言風格和謀篇架構。

古人曰:“文者以明道。”《自強人生——高興烈評傳》,力圖張揚的“道”,則是通過述說興烈師在多舛的命運中和在深圳商報創業的坦途中勇攀高峰,鑄造了其高尚的人生信仰、充滿睿智的思維方式和甘願奉獻的價值取向。無疑,此書的問世,給將意誌薄弱者以藥石,給施展抱負者以啟迪,給在報業跋涉者以激勵,給自強不息者以範例。而之於餘,則愈發覺得興烈師可親可敬,並引以為豐碑似的楷模!

倘若講《自強人生——高興烈評傳》有什麼缺憾,竊以為由於少有文學力量而致使興烈師的形象略顯蒼白,同時對於業外人士的讀興也會隨之減弱。此不揣冒昧,不知張仲彩先生看後海納否?

2005年8月12日匆筆於京華鬆鶴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