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九章 君子乾乾 與時偕行(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首先感謝《今日科苑》雜誌社總編劉書良先生和執行主編陳家忠先生邀請我參加“佘赤求創新方法成果學術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這給我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

我多年從事文學創作,並多年在出版社和雜誌社工作,編輯出版書刊,因此,“科研”之於我可謂門檻高聳,即便奮力抬腿也難以逾越。

但是,搞“科研”與從事“文學”工作兩者之間又具有本源性的共同點,即都從屬於大的文化範疇。而在共同的“文化屬性”上,又最鮮明最本真地集中在“人”身上,即人的情操、人的品格、人的抱負、人的激情、人的追求等等。因此說來,在這個基本點上,我與佘赤求先生還是有共鳴點的。

我閱讀了佘赤求先生的《創新理念革命與實踐》一文後,除了在解讀什麼是創新理念以及如何理念創新等方麵獲益匪淺夕卜,尤其是其中兩句話使我頗為感慨良多:一句是“科研難”;另一句則是“探索歌德巴赫猜想,晝思夜想了20年。”這兩句話既是佘先生有感而發、刻骨銘心的肺腑之言,也是其在“科研”的旅途中艱難跋涉、披荊斬棘和百折不撓的真實寫照。

的確,倘若在“科研”上有所創新,有所建樹,有所作為,需要付出常人難以付出的沉重而昂貴的代價。但是,如果是在“民間”高科研,則比在國家的科技部門和大專院校搞科研的難度要大得多。那麼,究其難度,除了諸如在環境、設備、資金等因素外,還有一個令一般人難以抵禦的“門閥”觀念。實際情況正是如此,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文學藝術界,極講究所謂的“知本位”和門派師承,而排斥“智本位”和自學成才。如果不是那個名牌大學的學子和那位泰鬥名宿的門下及弟子,即使在學術等領域具有真知灼見和出類拔萃的才華,也往往被“權威”所輕視、所冷漠、所詆毀。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實際上,隻是一所鄉鎮中學的退休數學教師的佘赤求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在他的文章裏,就袒露出引天長嘯般的無奈與悲憤。這種世俗而專製的“門閥”觀念,是振興“科研”的無形殺手,應該給予嚴厲的鞭撻和討伐。其次,佘赤求先生,命運多桀,人生之路及其坎坷。不僅經受過“三年自然災害”,險些因饑餓而死;後又蒙冤入獄,橫禍加身,在大牆內受盡難言之苦;而且至天命之年又不幸身患癌症。然而,殘酷的生存環境和無情的惡疾並沒有磨滅他從事“科研”的意誌、執著與求索。試想,為了《歌德巴赫猜想證明》,20年殫心竭慮,七千多個“三更燈火”和霄衣旰食,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嗬!如果沒有矢誌不渝的追求,沒有甘願為“科研”獻身的精神,沒有不唯“上”不唯“權”的錚錚風骨以及富有“鬥士”般的挑戰與無所畏懼,要想堅持到今天並且取得令人扼腕的成果是不可能的。因此,佘赤求先生在“科研”中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學習和稱道的。

最後,我想引用《易經》中乾卦裏的一句話,叫作:“君子終日乾乾,與時偕行。”願佘赤求先生審時度勢,順應科學發展規律,再接再勵,取得更加驕人的業績。

(此文為參加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教育分會和《今日科苑》雜誌社聯合主辦的“佘赤求創新方法成果研討暨新聞發布會”的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