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3.隋煬帝楊廣(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但是,開鑿運河的艱巨工程對勞動人民卻是一場災難。隋煬帝強徵幾百萬民工修築運河,嚴重地破壞了生產,使成千上萬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隋煬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謀主管修河,強製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夥食炊事。隋煬帝還派出了五萬名彪形大漢,各執刑杖,作為督促民工勞動的監工。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

在長江以南,完成了江南運河,這是大運河的南段。實際上,江南運河的雛形已經存在,並且早就用於漕運。”漕”是利用水路運送漕米到集中地點的意思。漕運是中國曆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製度,是利用水道(河道或海道)調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中國古代向農戶徵收地租和田賦,在很長時期內,采取徵收實物的辦法。這些王朝又大都建都在西北和北方的城市,而附近地區所產的糧食,不能滿足京城的需要。因此,把其他地區徵收的糧食調運到京城,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措施,為封建統治者所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漕運在中國曆史上形成過一套較完整的製度,並有相應的一套管理係統。漕運用的船,叫做漕船。漕船載運的糧、米,叫做漕糧、漕米。駕駛漕船的軍隊和民工,叫做漕軍、漕丁和漕夫。許多朝代都設專管漕運的官員。遠在秦漢時代,我國史書就已經有了關於漕運的記載,到了隋朝,漕運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現在的曆史,為了樹立李世民的大唐盛世,把楊廣貶低了,以抬高李世民的大唐盛世。實際上,楊廣是個很有才華、頭腦精明的人。人們現在通常大肆說他殘暴好色,李世民殺他的弟弟,把他爹嚇的要死怎麼算?楊玉環共俸兩個大唐的皇帝怎麼說?

可以說,沒有楊廣的大運河等等措施,李世民哪裏那麼快的就來個盛世?清朝的皇帝各個勤政,也是到了康熙時代才有了盛世的。

在曆史上,大運河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國軍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過重要的作用。

當然,隋煬帝時期,開鑿大運河,徵調大量力役,給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再加上勞民的遠征高麗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煬帝三次親征高麗,三次都均遭失敗,導致民不聊生,國內烽火頻起。最後被叛軍宇文化及於江都所殺。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個皇帝,楊堅的次子。

楊廣一直在父親和母親獨孤皇後麵前裝得很樸素,以討其歡心,終於令文帝廢長子楊勇。當楊堅病重時,他才露出真麵目,對楊堅的寵妃不軌,最後東窗事發,殺掉楊堅。

他在位以後,開通大運河,擊潰吐穀渾、突厥、高句麗、契丹等國,闊疆五萬裏,發明科舉製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廢,為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全長1747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在曆史上,大運河曾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過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過的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等都是物產富饒、經濟發達的地區。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和杭州等眾多的城市,猶如一顆顆燦爛的明珠,鑲嵌在運河之濱。大運河是中國曆代勞動人民和工程技術專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唯一南北走向的長河,它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比巴拿馬運河長20倍。運河是利用許多天然河流、湖泊開鑿成的人工運河。因其水量的大部分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運河各段之間高差懸殊,全線各段“三起三落”。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製定了改造京杭運河的計劃,大運河的主要河段成為“南水北調”工程東線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開鑿於公元605~610年(隋煬帝大業六年)。由於中國東部地區,北起華北平原,南止杭嘉湖平原,平疇坦蕩,沃野千裏,數條東西走向的大河,給這一廣袤地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時也割裂了南北交通,沒有一條南北向的天然河道溝通由西而東並列平行的幾條大河,聯結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這種情況在古代大大影響了各流域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統一。因此,修鑿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就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為將這一夢想變成現實,中華民族的祖先曾作過數千年的艱難探索。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當時割據一方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競相修明內政,爭強稱霸,即開始鑿築多條人工運河。到了春秋末期,一條溝通長江下遊與淮河下遊的人工河道,在中國東部平原地區第一次出現了,這就是崛起於長江下遊的吳國在公元前486年開鑿的邗溝。這條運河成為後來陸續開鑿的縱貫中國東部大平原的京杭運河的最早河段。公元589年,隋王朝結束了300多年的長期分裂局麵,重新統一了全國。為了溝通國都長安與東南富庶地區的聯係,便於從黃河下遊和江淮地區轉運漕糧,以及加強北部邊防,隋朝全麵規劃了運河建設,大規模開鑿了以洛陽、開封為中心,北起涿郡、南達杭州的運河網,習稱南北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開鑿最早、水道最長的人工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的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係,將五大水係連成統一的水運網。全長1794千米。

古代陸上運輸隻有騾馬大車和肩扛人挑,運輸速度緩慢,運輸量又小,費用和消耗卻甚大。所以大宗貨物都盡量采用水路運輸。中國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從西往東橫向流動的。但是在黃河流域曆經戰亂破壞,而長江流域得到開發以後,中國就逐漸形成了經濟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軍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麵。為保證南北兩大中心的聯係,保證南方的賦稅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城,開辟並維持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幹線,對於曆代朝廷就變得極其重要,明清兩代更在淮安府城專門設立漕運總督和下屬龐大的機構,負責漕運事宜。在海運和現代陸路交通興起以前,京杭大運河的貨物運輸量一般占到全國的3/4.

河的兩旁開辟大道,道旁種上榆樹和柳樹,岸邊每隔兩個驛站設置一座供楊廣休息的行宮。自洛陽到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共設置了40多座行宮。開鑿大運河,共用了約1億5千萬個人工,平均當時每戶百姓要出近20個人工,還有許多開挖運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有一段河道挖得淺了些,楊廣竟下令將挖掘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萬多人全部捆住手腳,活埋在岸邊。在客觀上,這條用無數勞動人民血汗修建成的大運河,起著便利南北交通,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國家統一的重要作用。

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楊廣三次通過大運河到江都巡遊,他乘著長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層的大龍舟。隨行的嬪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別乘幾千艘華麗的大船,首尾相望,綿延二百多裏,拉船的纖夫就有八萬多人,兩岸還有騎兵護送,旌旗蔽日,熱鬧非凡。一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天。楊廣在船上縱情飲酒作樂,觀賞兩岸風景。沿途五百裏以內的百姓,被迫奉獻食品。珍貴美味的食品吃不完,開船時就挖一個坑掉了事。許多百姓被弄得傾家蕩產。有一年,楊廣從陸路去北方巡遊,帶了50萬大軍,特地征調了十幾個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修起一條大道。又征調了一百多萬人,限期二十天,修築長城,以保護他的安全。到了北方,沒有行宮,他命令巧匠宇文愷建造了一座活動宮殿,稱觀風行殿,上麵可容幾百人,可隨時裝拆,下有輪子轉動。楊廣先後三次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在朝鮮半島,隋朝時分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高麗最強,煬帝繼位後,征召高麗王入朝不至,煬帝率大軍征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