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2.班固(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班固(公元32~92)東漢史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九歲能文。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前後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窮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學返回鄉裏。居憂時,在班彪續補《史記》之作《後傳》基礎上開始編寫《漢書》,至漢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明帝時,曾任蘭台令史,與陳宗、尹敏、孟異共同撰成《世祖本紀》,升遷為郎,負責校定秘書。又與人共同記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跡,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上。

章帝時,班固職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升為玄武司馬,是守衛玄武門的郎官中的下級官吏。由於章帝喜好儒術文學,賞識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宮廷侍讀。章帝出巡,常隨侍左右。奉獻所作賦頌。對於朝廷大事,也常奉命發表意見,與公卿大臣討論,曾參加論議對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漢宣帝石渠閣故事,在白虎觀召集當代名儒討論五經同異,並親自裁決。其目的是廣泛動員經今古文學派的力量,促進儒家思想與讖緯神學緊密結合,加強儒家思想在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在這次會議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記錄,奉命把討論結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義》。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大將軍竇憲奉旨遠征匈奴,班固被任為中護軍隨行,參預謀議。竇憲大敗北單於,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命班固撰寫了著名的燕然山銘文,刻石記功而還。班固與竇憲本有世交之誼,入竇憲幕府後,主持筆墨之事,關係更為親密。永元四年,竇憲在政爭中失敗自殺,洛陽令對班固積有宿怨,借機羅織罪名,捕班固入獄。同年死於獄中。

班固還擅長作賦,撰有《兩都賦》、《幽通賦》等。

班固的地理學成就有以下五個方麵:

1.開創了正史地理誌的先例

在正史中專列《地理誌》是從班固的《漢書。地理誌》開始的。班固生活的時代是漢朝已建立了200多年之際,王朝空前統一和強盛,經濟發達,版圖遼闊,陸海交通發達。地理知識的積累遠非《山經》和《禹貢》時代可比,社會生活和管理對地理知識的需要也空前迫切。地理撰述不再近則憑證實,遠則憑傳聞,而是國家掌握的各地方當局的直接見聞,乃至相當準確的測繪和統計了。記錄大量實際地理資料的地理著作的出現雖是那個時代的要求,但是,在正史中專列《地理誌》卻是班固對後世的重大貢獻。封建時代,一般的地理著作很難流傳到今天,但正史中的《地理誌》,在後世王朝的保護下,較易流傳下來。班固在正史中專列《地理誌》的作法,被後世大部分正史及大量的地方誌所遵奉。這樣就為我們今天保留了豐富的地理資料,為研究中國古代地理學史及封建時代的社會、文化史提供了重要條件。班固對正史《地理誌》的開創之功不可忽視。

2.開創了政區地理誌的體例

班固《漢書。地理誌》的結構內容共分三部分:卷首(從“昔在黃帝”至“下及戰國、秦、漢焉”)全錄《禹貢》和《周禮。職方》這兩篇,並依漢代語言作了文字上的修改;卷末(從“凡民函五常之性”至卷終)輯錄了以《史記。貨殖列傳》為基礎的劉向《域分》和朱贛《風俗》;正文(從“京兆尹”至“漢極盛矣”)主要寫西漢政區,以郡為綱,以縣為目,詳述西漢地理概況。這部分是以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全國疆域、行政區劃為基礎,敘述了103個郡國及所轄1578縣(縣1356,相當縣的道29,侯國193)的建置沿革、戶口統計、山川澤藪、水利設施、古跡名勝、要邑關隘、物產、工礦、墾地等內容,篇幅占了《漢書。地理誌》的三分之二。正文這種以疆域政區為框架,將西漢一代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現象分係於相關的政區之下,從政區角度來了解各種地理現象的分布及其相互關係的編寫體例,可以稱之為政區地理誌。這種體例創自班固,表現了他以人文地理為中心的新地理觀。班固以前的地理著作,如《山海經》《職方》等,一般都以山川為主體,將地理現象分列於作者所擬定的地理區域中,而不注重疆域政區的現實情況。《禹貢》雖然有了地域觀念,以山川的自然界線來劃分九州,分州敘述各地的地理。但“九州”僅是個理想的製度,並沒有實現過。所以《禹貢》還不是以疆域、政區為主體、為綱領的地理著作。班固之所以形成以人文地理為中心的新地理觀,除了他本人的原因之外,還因為他生活在東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