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節 除夕前的厚禮(1 / 3)

臘八飯,吃幾天,

瀝瀝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浸鍋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麵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這首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流傳的民謠,與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可謂“姐妹篇”。

不過前者為朗朗道來的民間口頭文學,後者為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盡管一個屬“俗”,一個屬“雅”,但所描繪的卻都是反映人民群眾忙忙碌碌、興高采烈和送舊迎新、歡度春節的真實寫照。

可見,春節對於中國的尋常百姓家與基督教的聖誕節和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一樣隆重。

然而,一九七三年的春節前夕,張曼新卻心急如火地伏案疾書,通宵達旦地趕寫一份為一名叫馬雪海的人的平反報告。

時為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雙反”小組成員的張曼新趕寫的這個平反報告,是經落實政策辦公會議通過,寫給自治區政法委的。

這個被平反的馬雪海原來是農建五師所屬的糖廠的工程師,九年前在“雙反”運動中被打成“反共救國軍司令”,坐了三年牢,刑滿後被送回原籍陝西省西安市。

春節前,自治區政法委的頭頭們個個忙得走馬燈似的,又是拜訪,又是慰問,能有時間特地為這麼一個人的平反專門召開會議麼?

張曼新是不是太不明智了?

“即使是不明智,也得這樣做。”張曼新心裏說,“因為,這關係到馬雪海一家的命運啊!”

所以,他急火火地偕同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雙反”組組長苗建基來到政法委書記的辦公室,言詞鑿鑿地陳述了馬雪海目前所麵臨的再也難以承受的困境。

這個馬雪海是個身高一米八幾的漢子,不僅專業技術有兩下子,而且還會打一手漂亮的籃球,無論是三大步上籃,還是搶籃板球,無以匹敵,勇冠三軍,人稱“馬司令”。他平時大大咧咧,愛講個俏皮話。

一九六○年“反壞人壞事”運動中,有人說他講過自己是“國軍司令”,進而揭發他是“反共救國軍司令”。

馬雪海立刻被抓了起來。

車輪戰式的審問,最原始最野蠻的吊打,馬雪海屈打成招,被判了十年徒刑,含冤入獄。

馬雪海身高力大,在服刑中表現出色,於一九六二年初被提前釋放。

那麼,像他這樣的“反革命”,哪裏是他的容身之地呢?

回糖廠,糖廠已對他除名。

回老家西安,西安有關部門雖然接納了他,卻沒有工作單位敢要他。後來,雖在建築公司找了份差事,又因出了點差錯而被開除。

人活在世上,總要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要有口飯吃呀。

於是,馬雪海幹起除了賣力氣以外最不需要成本的活計——拉板車。

這輛半新不舊的板車,是馬雪海向親朋借的。

這種人拉板車與馬車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車架子小,左右兩個輪子不像陝北農村依然是木頭的而是橡膠輪胎,車輪上沒有車廂,拉車時雙手抓著車轅,右肩勒一根粗粗的繩索,弓背哈腰,揚頦兒伸脖兒,那架勢活活一條駕車爬坡的牛。

馬雪海每天天一亮就拉著板車,這個工廠轉,那個單位跑,問人家有沒有運送的貨物。什麼汽油桶,棉花包,稻草捆,鋁錠鐵屑,乃至煤炭木柴,有什麼拉什麼。他拉的板車,通常載重一兩千斤,如果拉棉花包,板車上聳起一座山。凡是認識馬雪海的,沒有不說他“恨活”的,拉起板車來一粒汗珠摔八瓣,不惜氣力。

馬雪海懂得,力氣活,就是全靠賣力氣幹的活,偷奸耍滑幹不了。

馬雪海由於肯賣力氣,掙的錢填飽肚子是沒問題,但是做飯洗衣服卻無人照管。一個三十多歲的魁梧男人,體內也有二十二對染色體,荷爾蒙充分發達,進門冷屋子冷炕,躺下身邊連個女人也沒有,平日稍有不慎,就被人痛罵是“臭拉車的”,日子實在孤苦難熬。

為此,馬雪海幾次想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