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序(2 / 3)

為了趕活,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劉麗華都要在昏黃的燈光下,用盡全身的力氣地踩踏縫紉機。她常常是一幹就一個通宵,第二天早晨再照常去上班。由於又困又累,迷迷糊糊之間,她經常被縫紉機針紮傷手指。有一次因為連續幾天沒睡好,正踏縫紉機的她突然睡了過去,縫紉針突然就紮到了右手中指裏,在手指中還斷成兩三節,最後竟撥不出來,她就用鉗子硬拽了出來,疼得她眼淚如決堤之水。至今,這隻受傷的中指仍無法活動自如。

靠著吃苦耐勞,靠著節儉持家,劉麗華與兒子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也開始有了一點存款。期待著幸福生活的劉麗華並不知道,此時此刻,另一場命運的捉弄與考驗正悄悄向她走來……

1988年底,先後在吉林市製秤廠、吉林市塑料五廠工作過,每次技術比賽都名列前茅的劉麗華,從吉林市民主塑料彩印包裝廠下崗了……劉麗華失去了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

這時,有在包裝行業工作十幾年經驗的她,腦子裏突然一動:我為什麼不自己辦一個塑料彩印包裝企業。她知道,在吉林市,也包括東北地區,有很多企業的包裝要靠從南方進貨,本地包裝企業不是破產就是關門停產。如果自己生產出的產品在質量上能勝過南方同類產品,那麼本地企業采用我的產品無疑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件何樂而不為的事情啊。她也想到,南方的包裝行業發展快,產品質量也比北方的高,對北方的產品總是搖頭。

“可南方人有能幹的事,我一個北方下崗女工就幹不了?我不相信!”說幹就幹,劉麗華不服輸的勁頭又湧上心來。手裏沒有投入資金,這難不住她,她找到一個小學校,要來了一張廢棄的破書桌,又到市場上花了1元錢買了兩支小拉簧,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台簡易的熱合機。幾天後,身無分文的劉麗華就拿著借來的50元錢,買回10多公斤塑料膜。沒有鞭炮,更沒有聲張,劉麗華的塑料廠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開張了……

§§經年“包裝”,下崗女用頭腦央視勇奪冠

劉麗華接手的第一份活是吉林市毛線廠的,她一連10天跑了十多趟毛線廠,終於以每個包裝袋低於別人兩分錢的價格接下了活兒。而這一次,因為劉麗華的產品進價低,使毛線廠每年可降低生產成本近3萬元……

接下來的幾個月,劉麗華開始沒日沒夜地忙碌。當她拿到毛線廠第一次給付的4000元銷售回款支票時,劉麗華激動地一溜小跑回到家,一進門就一把抱起才6歲的兒子哭著說:“兒子,咱們有錢了,媽媽可以給你買奶粉、買水果吃了。”小兒子似懂非懂地看著劉麗華,輕輕地給她擦著臉上的淚水:“媽媽不哭,媽媽不哭……”

雖然順利地接到了毛線廠的活,但收入仍是難以維持母子生活。每天早晨,劉麗華將兒子送到幼兒園後,就騎上自行車,一家一家地找尋吉林市內使用塑料包裝袋的企業,一家一家地為自己爭取活源。夏天,烈日暴曬,她的臉一層一層地掉皮;冬日,滴水成冰,她手凍腫得像個小饅頭。但無論外麵天氣怎樣惡劣,無論找活時受到怎樣的白眼,劉麗華始終沒有放棄一種信念:女人,還是要活出一個自己來。依附於丈夫,依附於政府,依附於“市長”,自己的生活就會沒了“市場”!

1989年臘月三十,劉麗華還堅持帶著滿滿一輛三輪車的包裝袋往市二食品廠送貨。等她卸完貨後,已是下午一點多了。等她回到家時,外麵已夜幕降臨,家家都燃起了歡慶春節的爆竹。一進家門,當時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對劉麗華說:“媽媽我也為你做好了一鍋飯。”當她看到那一鍋夾生飯時,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1989年,是劉麗華創辦的吉林市華豐塑料廠的第一年。聯係活源,買原料、加工、生產、送貨,這一條龍的工作都是劉麗華獨自完成的。

那年的冬天特別的冷,雪下也特別的大。在一場大雪過後,劉麗華推著自行車獨自走在送貨的路上。當時車上有3000多個包裝袋,大約70多公斤重。當她走到吉林市豐滿區的一個坡道上時,因為是上坡再加上路麵很滑,自行車直往後撅,她每走一步都很艱難。費了半天勁,好容易推到一半時, 不料腳下一滑,連人帶車一起又摔了下來。3000多個包裝袋“嘩”地一下散了一地,路人發出了一陣陣哄笑聲……劉麗華流著淚慢慢爬起,一個一個地把包裝揀起來,又一個個重新綁好。但這個又滑又高的坡,劉麗華還是上不去。這時,捆包裝用的繩子提醒了她,她跑到路邊垃圾堆前,從裏麵找出幾根草繩子,綁在腳上,劉麗華終於一步一步爬到了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