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27、丹心照汗青(1 / 1)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學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二十歲考取進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1276年,元軍迫近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群眾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擊元軍。曾一度收複了一些失地,後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轉戰海豐、潮陽一帶。1278年12月被元軍所俘。後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經威逼利誘,受盡百般折磨,始終不屈。於 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從容就義,表現出堅貞的民族氣節。文天祥的後期作品密切反映現實,藝術地反映了作者的鬥爭生活和愛國思想,展現了南宋軍民抗擊元軍的情景,寫得沉鬱悲壯,感人至深。

就義前,寫有《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簡評: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為誓死明誌而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 概其餘。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麵,繼續抒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曆,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淒楚。五六句喟歎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我們從字裏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歎相交織的蒼涼心緒。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隻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