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9章 老赤佬(1 / 2)

車還沒開出市區,小王的爸爸老王就接到了老老王的電話,父子倆用夾雜著無數“冊那”的上海話交流了一番,最終掛了電話憤然道:“不去了不去了。”

小王倒是個脾氣好的,一通勸說,又對兩位乘客真誠道歉,說抵達時間大概要推遲一個鍾頭了,行程有變,還要再加一位乘客,阿拉爺爺也要來。

這輛車是舊款的別克GL8,坐六個人沒問題,兩位搭車的乘客沒有意見,私家車掉頭回去,竟然回到了潘家寧租住的小區,原來小王、老王、老老王都住在這裏。

離老遠就看見一個穿白褲子的老頭子等在樓下,身邊還跟著個妖嬈的中年婦女,老王夫婦下車交涉,話不投機半句多,互相罵了幾句分道揚鑣,蘇州之行就此泡湯,不去了。

小王羞愧難當,不停向順風車乘客賠禮道歉。

看老老王這個造型就知道不是省油的燈,白褲子可不是誰都能駕馭的來,老人家起碼七八十歲,白褲子、花襯衫,細長的脖子上係著一條紅白圓點圖案的絲巾,滿頭新染的黑發和滿臉褶子形成鮮明的反差,身旁的婦女塗著濃厚的眼影,年紀和老老王差了起碼三十歲,必定不是原配,擺明就是來爭遺產的妖豔賤貨。

潘家寧一瞬間就腦補了許多劇情,對小王說誰家都有難念的經,沒事沒事,我們理解,拉著趙殿元剛要走,老老王和中年美婦又從樓上下來了,拉開車門看到還有兩個陌生人,老老王便坐上了副駕駛位子,中年美婦也是個識趣的,說我坐最後排,正好眯一會兒,她的口音讓趙殿元想起了久違的家鄉。

老老王精神矍鑠得很,對孫子說:“儂開還是我開?”

小王說:“還是我來吧,儂係上安全帶,幫我導航就可以了。”

潘家寧說:“還是按照原計劃進行嗎?”

老老王回過頭來,打量著兩個年輕人,迅速判斷出他們的身份應該是外地滬漂,於是改成普通話說道:“對的,我們按照原計劃進行,去蘇州走走,他們愛去不去,反正我是要去的,我要為自己選擇百年之後的住所。”

潘家寧說:“老爺子,您的心態真好。”

老老王神氣活現:“我這一輩子,什麼沒見過,沒玩過,早就想開了,死嘛,隻是長眠而已。你看我,年輕時國企鐵飯碗端著,非要辭職去外企上班,從外企出來幹個體戶,在襄陽路市場批發假皮爾卡丹,我還是上海最早的股民,滬市老八股,代碼我現在都能背得出來,延中實業,600601,真空電子,600602,那時候不懂得做長線,不然到今天上海的房子起碼十幾套是有的。哎,小姑娘,儂做什麼工作的,這是儂男朋友?”

潘家寧說自己是交大的學生,還在讀研,身邊這位不是男朋友,是親戚。

“哦,是表哥,你們哪裏人?”老老王隨口問了一句。

“阿拉上海寧。”趙殿元答道,上海話在外地人聽來都差不多,但是當地人聽起來那真是千差萬別,浦東浦西口音不同,閘北和黃埔的口音也不同,上海人和本地人(上海農村人)的口音還不同,趙殿元的滬語是早年間上隻角口音,潘家寧和小王這些年輕人聽不出,老老王一聽就找到了兒時的感覺。

上海是一座巨大的都市,通用語言是普通話,但是當兩個會說上海話的人遇到一起,滬語就是迅速拉近關係的最好辦法,當一個人說起滬語,另一個人迅速換語言接上,就像地下黨接頭,在萬千人中找到同類的感覺。

老老王切換了滬語和趙殿元聊起來,他本想拿出老人的資曆來倚老賣老一番,沒想到趙殿元比他還會賣老,嘎年輕的後生,提起來都是一九四九前的事兒,老年人最愛懷舊,老老王棋逢對手,滔滔不絕起來。

趙殿元對一九四二年之後的上海城市史基本上一無所知,所以他隻能當捧哏,拋出一個個問題來詢問這位七十九歲滿頭黑發的爺叔。

比如上海人為什麼要去蘇州掃墓,老老王就給他科普了一番:阿拉小辰光,靜安寺那裏都是公墓,叫外國墳山,後來統一遷到大場去了,破四舊的時候,上海的墓地基本上都被平掉了,沒辦法,隻能越埋越遠,葬到青浦、蘇州,阿拉爺的墓地就平掉了,想上墳都找不到地方,現在好了,臨港那邊也有交關大的一塊墓地,不過上海人還是喜歡埋在蘇州,清明節去蘇州的高速路都要堵車的。

小王插嘴道:“是額,清明節格辰光,百度地圖上去蘇州的路都堵成深紅色了。”

“蘇州是阿拉上海人的後花園。”老老王說,“阿拉小辰光,姆媽哄小囡睡覺,都講‘去蘇州’,因為以前上海去蘇州都是坐船走水路,睡一覺起來就到了。阿拉年輕的時候,經常去蘇州吃麵,哪怕是一碗陽春麵,也有交關講究,高湯是用鱔骨、青殼螺螄、豬骨、雞肉、豬肉、火腿啥麼子慢火熬成的,燉五個鍾頭那是最少的,儂講,這樣的麵哪能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