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章 老實人的行為(2 / 3)

但是,老實人也想過好日子,這一方麵是他們的願望,另一方麵是環境的壓力。

但是,老實人有一個特點對他們致富非常不利。這就是,普遍不思進取,甚至包括改變自己和改善生存這樣的大事也不琢磨。

老實人隻是想富,而不想怎麼去富,更不會想到人的性格與成功和富有還有關係。

“性格即命運。”

不知道我們能從這句話裏體會到些什麼?

有一個人說過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這就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醫生潘尼洛普·羅西諾夫在談到一些人生問題時說:

“你要推銷的第一個對象,首先是你自己……你愈對自己有信心,就愈能造成自己很行的氣氛。你必須感到,你有權呼吸……占據一個空間,感覺到自由自在(這樣你就會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坐在椅子的邊緣上:如果你很高大,你就不會縮著脖子)……(你)推銷自己和自己的可信程度,超過任何推銷產品(的意義)。你必須想辦法盯住對方的眼睛,使他深信你是個可靠的人。”

羅西諾夫在這裏談到“推銷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是要告訴人們一個如何從生活中獲取你想獲取的那個“重要東西”的辦法,這就是自己訓練自己能吸引那個“重要東西”的性格。

那麼,我們所需要的那個“重要東西”是什麼?

——是金錢;既然性格那麼重要,我們如何訓練自己吸引財富的性格呢?我們首先應該看到性格的重要性:性格的確決定我們的命運。性格曾使我們貧困,性格的改變也可以使我們擺脫困境。我們如何增加自己性格的含金量呢?

性格的確決定我們的命運。性格曾使我們貧困,性格的改變也可以使我們擺脫困境。

老實人隻交合得來的人,他們不會出於某種利害關係主動結交某個人,更不會為了結交某個人而去請客、送禮、虛於周旋。老實人是恥於言利的,在他們看來,君子言義,小人才言利,利益關係是庸俗可鄙的。老實人慣有的一句口頭禪是:“那些溜須拍馬的事咱做不來!”而一旦自己的正當利益得不到維護、束手無策時,又隻能歎惜:“咱太老實了!”

老實人之所以總是因老實而吃虧,從其自身的原因來看還在於他們沒有為爭取自己的利益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這種準備表現在人際關係上,就是人際關係的準備、利益關係的交結。

在現代社會,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做成大事,必須要借助團體的力量,利益共同體就正是為了實現團體內成員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我們每個人工作的單位都可算作是正式的利益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可以通過人際交往來建立。這種非正式的利益共同體往往比較鬆散,甚至也沒有人把它看作是一個團體,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發揮著十分重大的作用。結交利益關係就是要融入到某一利益共同體內,利用群體的力量維護和發展自己的利益。老實人不結交利益關係,就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保護,往往成為利益爭奪的犧牲品。

人們進行社會交往離不開寒暄、應酬。老實人往往認為這些行為既虛偽又浪費,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因此不屑於實行。殊不知,這些表麵化交往對於人際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一開始這些交往不具有什麼實際性內容,但它卻是進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礎,正是在這些表麵化的應酬之中,人與人之間加深了了解,也增進了感情,人們彼此通過觀察尋找到了值得結交的對象。老實人不懂這個道理,不願與人接觸,害怕社交應酬,就不能找到可靠的朋友,不能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養料:

君子言義,小人言利。老實人自認為是君子,所以不會出於某種利益關係主動結交某個人,當自己的正當利益得不到維護時,隻能束手無策,唉聲歎氣。

老實人一定要明白“親兄弟,明算賬”的道理。算賬不是勾心鬥角,唯利是圖,而是分清責任,劃清利益,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算賬不是簡單的算術

這裏不完全指經商,算賬也不僅僅指計算收入和支出等財務賬。

算賬就是計算自己的利益,也包括計算你的競爭對手和合作者的利益。

如果一個人隻算自己的賬,他必定隻顧及自己的利益,因此而傷害別人,他將失去更多。

而既計算自己的利益又計算別人利益的人,必定是一個腦子清楚又心胸通達的人,他知道怎樣做對自己不利,肯定就不會去做,他知道成功與富有從來是大家的事,所以將會有很多的合作者。

算賬的基本原則

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道德性,從來是合作的永久基石。

利益占有的公平性和道德性,更是一個人在市場上立足的基點。

不會算賬的人做事業是肉包子打狗

這裏說算賬,指具體的財務賬。一個不會算賬的人做事業,純粹是肉包子打狗。

所以,要有清醒的經濟頭腦,還應當有一個很好的會計師。

這個會計師最好就是自己。

一個不懂財務的人,最容易掉進的失敗陷阱便是他的會計師他布置好的那個讓他根本覺察不到的“局”。

所以,除了自己懂財務之外,必須選用對自己最忠誠的人來作會計師。

算賬不是勾心鬥角,唯利是圖,而是分清責任,劃清利益,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老實人多堅持原則,但容易走極端,把原則抬高到一個不適當的位置,結果造成許多不良的後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於並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原則的本質內涵。啟蒙老實人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使他們從以原則為綱轉向以結果為本。

許多老實人,特別是那些性格比較耿介者往往給人以一種不近情理的感覺。他們冷麵無情又一片公心,他們頑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則。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說,我們的確需要一部分這樣的人堅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壘,但是同樣出於這一角度,我們更希望他們能以更加靈活和務實的態度把這些原則變成使眾人受益的現實。

顯而易見,老實人片麵堅持原則的做法有一定不良的後果。從社會來講,它事實上阻礙了創新和嚐試,因為任何新生事物總是以異於傳統的麵目出現的,不能學會寬容和權變,就很可能會成為一種妨礙進步的力量。從個人角度來講,片麵堅持原則使自己應該做成的事沒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損害,整個事業也因人際關係僵化而陷人孤立無援的狀態,空有大誌而無從實現,最終想堅持原則亦不得,更不要說影響社會了。

老實人為何對原則看得這般重要而近乎神聖?歸根結底乃在於缺乏對原則本質的真正理解,其堅持原則的行為在很多情況下隻是一種情緒化的盲動。

原則不是絕對化的。無疑,堅持原則,遵守規則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秩序,但如果對原則絕對化,那麼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熱情、衝動和生命力;可以說,一個社會需要某種程度的非原則的、反原則的行為,這些行為的存在有利於我們社會的完善和進步,這就好比是生物界裏狼群的存在會使鹿群更加健康強壯一樣。有些時候,我們為了一個更高的原則很可能就要短暫地犧牲一些其他的原則,這不可避免。老實人由於不懂社會運行的兩套法則,不知道社會運行既有其原則性的一麵又有其非原則性的一麵,更不明白非原則的東西有時會更能促成某種理想的實現,他們隻是一味地排斥現實法則,一味地抱住死原則不放,結果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的悲劇性後果。比如,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但對誰都善良豈不是自討苦吃,農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原則不是絕對的,還因為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地點、對象的變化,原則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以時間角度來看,現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在幾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時候人們認為隻要有電燈電話就是社會主義了,而現在家電一應俱全也隻能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小康水平。以地點角度來看,“淮南為橘,淮北為積”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領域將會產生大不相同的結果。以對象角度來看,同樣是“愛”,對父母就多意味著孝敬,而對孩子就很可能成為引導其正確成長的要素。老實人不理解這一點,他們堅持原則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對象,不看具體情況,硬要把活生生的現實套人到同一個框子裏,做事怎麼能夠成功?又怎麼會不引發與他人的矛盾呢?

原則不是絕對的,還在於原則自己並不能證明白己,原則是好是壞必須要用實踐去檢驗,要看結果怎樣,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那這個原則就是假原則、壞原則、有缺陷的原則、別有用心的原則。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多數老實人所認定正確的那些原則是傳統教化的結果,是別人告訴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在這些情況下,老實人的“老實”很可能就會成為能達到一些人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而老實人不關心效果的習慣更加重了其對原則的模糊認識,反過來,不辨真偽地、抽象地、教條地堅持原則又會使老實人一次次地碰壁、吃虧。

那麼,出路何在呢?

首先,應該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在大原則保持的情況下,在具體問題上則可靈活掌握,在某些情況下,還要敢於突破原則。講究靈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要學會用多種手段去達成同一目標。

其次,應注意關心結果。在行事之前多考慮一下效果如何。畢竟我們做事是為了成功,隻有成功了,我們才有可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談得上進一步地堅持原則。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曾指出,打仗要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目標,而非為爭奪一城一地之得失,為了消滅敵人,我們還可以主動讓出一些地盤,使敵人背上包袱。一旦敵人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創,那些地區遲早還是我們的。毛澤東對戰爭藝術的這種高超領悟在我們今天仍是頗有啟發價值的,老實人應該學會理解其中的精髓並運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老實人多堅持原則,但容易走極端,把原則抬高到一個不適當的位置,結果造成許多不良的後果。

老實人說話不看場合、不分對象、不擇時機,心裏想什麼,就直接道出來。常常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許多人,給自己無形中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老實人之所以會遇見這些麻煩,究其心理根源,主要有:其一,老實人說話做事,往往隻講出發點不問歸宿,隻談目的不看結果,所以對自己的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後果考慮不足;其二,老實人對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認識不足,所以不懂得有區別有策略地對待各種人和事,他們千篇一律的處世方式在大千世界裏難免要四處碰壁;其三,老實人對人的心理把握不夠,在這種知己不多而又知人甚少的情況下,吃敗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好比是在黑夜裏亂放箭,你知道哪一支傷到了誰,而報複者的箭又來自何方。

中國有句很樸素的民諺,叫做“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否則,就容易製造對立,產生麻煩。而老實人往往把這種靈活性與見風使舵、兩麵三刀、曲意奉承等反麵的字眼兒聯係在一起,這實在是一種誤解和偏見。我們僅僅有一個良好的動機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作保證,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因地製宜、因人製宜、因時製宜、因勢製宜地去處理問題。隻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展了自己,又完成了事業,達到人事兩成的圓滿結局。而不了解這種必要性,一意孤行,則難免出師不利落個可悲的結局。

中國有句很樸素的民諺。叫做“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句話的意是就是:要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否則,就容易製造對立,產生麻煩。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老實人往往是指那些本本分分、規規矩矩的人,他們在工作上任勞任怨,在生活上嚴謹自好,各個方麵都達到了社會規範的基本要求,在領導眼裏往往也算是很聽話的人,在群眾中形象也是公認的好。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卻總是吃虧。也就是說,遵守規則的人並沒有得到獎勵,而違背規則者卻獲利甚豐。這種現象看似不正常,但卻很普遍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久而久之,反倒成為正常現象。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這與其羞於爭取自己分內利益的行為有著直接的,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聯係。

老實人極端重視道德和規則,認為自己去爭取利益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為核心的道德標準。而對道德標準的遵從,使他誤以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為就必然會有好的結果,也就是說,隻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績,群體(包括組織和領導)自然就會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沒有必要去爭取利益。

而且,老實人還總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爭”便是不道德,因為道德的行為是講究無私奉獻、隻講付出、不求索取的。但事實上,爭取自己的分內利益是一個與道德無關的問題,按勞分配,等價交換乃是天經地義的公理。而老實人看不到這一點,他們以道德感來評判一切事物並以此來決定自己的一切行為取向,因此,在他們眼裏,爭取利益就變成了一件不具道德優勢的事。

還有些老實人,也認識到了應該去爭取一下自己的正當利益,但是卻苦於無計可施。因為在爭、利的過程當中,為了在競爭中獲勝,勢必要運用一些超出群體規範的技巧和手段,而這一點乃是老實人最不能接受的。於是乎,在某種程度上,老實人把爭利的過程與小人行為等同起來,這樣,爭取自己的分內利益,就不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優勢的舉動了,而且更成為可恥、可恨的事。

然而,老實人的這種“不爭”的道德之舉,卻帶來了一係列不良的後果,這些後果從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來評價的話,甚至還很有不道德的因素在內,這大概是老實人所始料不及的。

就個人而言,不去爭取應得之利益,往往會有以下後果:

第一,使自己的生存能力顯得不足。我們都是生活在世俗社會中的平凡人,我們要活下去,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障,沒有這些東西或者獲取不足,生活就會出現困難。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道德正義感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肚皮咕咕叫的問題。如果你羞於爭利,使應漲的工資未漲,應分的房子未分,應升的級別未升,勢必會使自己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往往並不單單涉及到一個人,其小集體的其他成員,特別是家庭成員也將跟著受害。

第二,對自己事業的長期發展不利。老實人有理想、有抱負,有公正心和正義感,這很值得提倡,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萬丈樓台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徑,必須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攀登,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作積澱。如果你羞於爭利,就等於是少登了一個台階,而有些時候,少登一個台階就會錯過一係列的機遇,這樣少登一個台階事實上很可能就相當於少登了十個、甚至是上百個台階。無疑,這對老實人事業的長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第三,自己該得之利而未得到,會影響情緒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感到惱火、窩心,生氣、煩悶自是不可避免,這當然要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對身體健康也頗為不利。可見,羞於爭利,失去的不僅僅是一種利益,它會有一係列的負麵後果,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認識。

而從對社會的角度來看,我要說,老實人的這種“不爭”之舉其實是助紂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謂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

不爭應得之利,反使不應得者從中獲益。實際上,老實人隻講獨善其身,不爭取正當利益的行為,這是對惡的一種縱容,客觀上造成了助長不正之風的結果。

不爭應得之利,會使不公平的行為逐漸演化為不公平的規則。世界上並無絕對的、天生的規則,一切有關人類行為的規則都是從人們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來的。也就是說,當同一種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以後,它就會變成一種具有約束力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再經過長期地大範圍地實行,就會成為一種新的社會規則,對人產生外在的強製力。老實人不去爭取自己的應得之利,而不應得者卻大得其便,獲利甚豐,這就構成一種行為模式。在以後的類似行為中,老實人可能仍舊不能獲得自己的那部分正當利益,而不應得者再次從中獲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東西則固化為社會規則的一部分。這樣,老實人的忍讓和退縮,就不僅僅是一種不利於己的行為,而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自然,在這其中,老實人將成為更大的受害者。

這就需要我們對我們社會運行的真實現狀有一個客觀的審視。可以說,現實並不理想,因為人本身就充滿了缺陷。無論在什麼時代,在什麼地點,社會上總存在著大量超出正常狀況的爭取私利的情況,並且他們往往又能取得成功。這些現象,從短期來看是不道德的、反進步的,而從長期來看又為我們社會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動力,因此是難以根絕的。現在,世界上還不存在這樣一個組織或群體,它可以徹底貫徹某種公正的原則。

麵對如此無情的現實,老實人該怎麼辦?是忍氣吞聲呢,還是奮起一搏呢?筆者認為,當然是要扼腕而起,堅決捍衛,絕不無原則地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老實人應該衝破自己的那種僵化靜態的道德觀,真正認識到,確保自己的分內利益,是每個人都應承擔的責任,它不但有利於老實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同時對社會公正法則也是一種切實有力的支持和維護。隻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隻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為的後果做到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那方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犧牲品,敢於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那麼,壞人就會無利可爭、無食可奪、無機可乘、無利可圖,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假公濟私了。也隻有這樣,我們的天下才會更加太平,社會才會更有秩序,老百姓才會活得更加心情舒暢。可以說,確保白我正當利益的實現,就是對社會的一種一定意義上的奉獻。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做弱者,不做棲牲品,敢於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那麼,壞人就會無利可爭、無食可奪、無機可乘、無利可圖,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假公濟私了。

事業派生於思考,進步來源於想象

很多人尤其是老實人對做生意賺錢這樣的事,不是心存偏見,就是理解太淺,總以為經商隻要按部就班,埋頭苦幹,是實打實的事。所以,對那些很有思想、愛出點子的人非常反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人都是在紙上談兵,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本事。

這就錯了。

原子彈不是想象出來的嗎?

飛機不是想象出來的嗎?

當然,想象隻是基礎,最終要通過勞動才能成功。但是,在創造的許多方麵,想象和思想往往更重要。

務虛之後務實的步子必須緊緊跟上

老實人要做生意賺錢,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要重視務虛。也就是說,在你準備做某件事之前,都必須進行調查和論證。召集你的親友,把你要做的事的可行性及市場的各種可能,都非常紮實地研究無數遍,直到確信有100%的可操作性之後,你才可以拿出實施方案,這時你的市場勝算才可能達到60%。務虛是老實人的短處,但也是必須努力改善的地方。

第二,之後就需要務實了。務實最忌諱的是大而空、粗而糙、雜而亂。既然是務實,就必須摒棄想象,而發揮經驗的力量。首先把辦事的總體步驟準確地確定下來,然後把可能遇到的一切細節及應對的辦法列出方案——這就是實施方案——這時候,你也許會發現,你所要做的事,在市場上已有40%到50%的把握了。但一旦真正幹起來,你會發現“更難”。正因為如此,你才可以大膽地去做。因為,這才是做事的感覺。老實人擅長務實,一旦彌補了務虛方麵的劣勢,老實人天生務實的優勢則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能看到困難是最成熟的狀態

即使經過紮實的論證,操作起來仍會問題百出!

這說明,你沒有忽視創業中任何一個細節,你已經有可能把方案中那百分之幾十的不可靠性通過努力加以彌補,你一定能行。

因為,你的方案已經成功,而在這個基礎上,你從操作中發現的的問題越多,實際上接近成功越近。就像很多人評價他的同行:

那是一個做事的人!

誰不願意與這樣的人合作呢?有很好的合作者,還有什麼做不成呢?

想象隻是基礎,最終要通過勞動才能成功。但是,在創造的許多方麵,想象和思想往往更重要。

有一段話聽來真是真理,而且不斷在曆史中得到印證。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繼續做你向來所做的事,你就會繼續得到你向來所得到的結果。”多麼強烈的訊息!有時候,為了在你的生活中創造正麵的事情,你需要在做事情的方式上做一些修正,這個世界可不會突然改變情況來酬謝你。相反的,你必須改變你處理某些挑戰的方式。

老實人中間有太多根本不願改變的人,即使他們目前的努力並未奏效。老實人害怕改變。有時候他們甚至為自己的局限辯解說,“我向來如此”,或“我不是那塊料”,或“我向來都有不同的做法”。不過,如果,某件事對你來說行不通,像這樣的聲明既無用也幫不了你。應該記住的是,依然故我的話,你將會繼續得到你向來所得到的結果!

或許你不是那種願意向朋友和客人求援的那種人。你甚至對此引以為傲。然而,有時你就是需要向人求助才能成功。如果你太頑固了,堅持“我不能那麼做”,你可能會錯過一個大好良機。還有不計其數的例子顯示,不願嚐試新的事物,或是不願嚐試不同的做法,可能會妨礙你達到成功的機會。給你的頑固列個清單: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任何地盤隻因你向來如此做,就繼續這麼做的?

“保持開放的心胸”無疑是一句過度濫用的話,然而,我們當中很少有人真的能夠保持開放的心胸。相反的,我們卻習慣固守古老陳舊的陋習。如果你能拋開恐懼,有勇氣改變,我猜你就不必繼續為不良的結果而常常煩惱了。

堅持“我不能那麼做”,你可能會錯過一個大好良機。不願嚐試新的事物,或是不願嚐試不同的做法,可能會姑礙你達到成功的機會。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無論哪行哪業,隻要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離不開對人的心理的體察。政治家往往是揣摩心理的高手,而商人為了得到顧客的歡心則更是絞盡腦汁。即使是我們普通人,大到為了成就一番事業,小到為了防止吃虧上當,也都要對人類心理的基本規律有一個基本的掌握。

然而,人類的心理是一個非常精細微妙而又複雜多變的東西。說它精細微妙,是指它深藏於人的內心之中、潛伏於各種假象之下,變化細微而令人難以察覺。而且,在許多時候,某種心理感受不僅外人難以把握得住,就連這個人本人可能也不很明白。比如說第一印象這種現象,其實它完全是憑借一個人的主觀感覺,沒有人能說得清為什麼在對對方的情況缺乏任何了解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某種好感或惡感。但是,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卻往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能決定人的命運。此外,人的心理又是複雜多變的,即它始終是處於一種瞬息萬變的狀態,並且,其變化的原因及作用機製很難被我們清楚地掌握。

而老實人對人的心理的理解是比較單一的,他們看不到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心理表現,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他們往往把複雜的、多樣化的心理活動簡單化、單一化,用同一種方式去應對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人,不懂得根據對方的心理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行動。由於他們不懂得順應對方的心理、爭取對方的好感,因此就不能夠利用對方的心理、獲得對方的支持。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就好像是要用一把鑰匙打開所有的鎖,這一點事實上就連對門鎖有著精深了解的神偷也做不到。

老實人在心理上往往還有這樣一個誤區,即認為體察別人的心理變化是“琢磨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我覺得,這其實是一種托詞,用以掩蓋自己的懶惰和無知,因為體察人心畢竟是一件很費時費力、很費頭腦的事情。至於說體察人心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就更站不住腳了,事實上,古今中外的偉人大多是體察人心的行家,精於了解他人心理構成了他們偉大魅力的一部分。

熟悉和掌握他人的心理變化,不僅可以因勢利導,更可以化害為利。如果老實人不能學會了解人、體察人心,那麼就不可能改變自己不盡如人意的現狀。

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就好像是要用一把鑰匙打開所有的鎖,這一點事實上就連對門鎖有著精深了解的神偷也做不到。

老實人特別容易討厭別人,覺得別人虛偽、矯情、功利、庸俗,是道德不好的人,而且他們還常常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別人總是跟他們有意作對。所以,老實人的情緒比較低落,態度比較悲觀,好生怒氣、怨氣、不平之氣。

難道生活就真的那麼不公平嗎?絕對不是,問題往往出在一個人的主觀態度上。生活就像一麵鏡子,你對它哭,它就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老實人容易討厭別人,跟他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有很大關係。

道德是我們社會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老實人的問題就在於把道德看作是社會和人生的全部。他們總是戴著道德的有色眼鏡去看人看事,而現實中的人又總是不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瑕疵,於是老實人就覺得接受不了,覺得別人都太庸俗、太勢利,心中產生排斥情緒。事實上,在老實人的潛意識中,他是把自己看成是道德的化身了。這樣一來,凡是自己看不上、合不來的人就被打上不道德的烙印,極端的道德感會使人變得偏狹和冷酷,這種心態轉化為行動,就會使人開始厭惡別人,離群索居,不願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