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八章 知己知彼——辦事這樣說服對方(3 / 3)

列寧看哈默的眼神裏還流露著不放心的意思,就索性把話說得一清二楚:“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確定一些條件,保證承租的人有利可圖。商人不都是慈善家,除非覺得可以賺錢,不然隻有傻瓜才會在蘇聯投資。”沒過多久,哈默就成了第一個在蘇聯經營租讓企業的美國人。

列寧對哈默的一連串的不解、疑慮,像剝筍一樣逐個加以分析,斬釘截鐵、幹脆利落、毫不含糊,把政策交代得明明白白,使得哈默的心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這就是“層層剝筍法”的奇效。

試想,如果列寧隻是簡單地向哈默做些保證的允諾,效果肯定不會像這樣好。

先否後讚,先壞後好

先否後讚,亦即所謂“先迎合再誘導,先講壞再說好”的表達方法。這種方法峰回路轉、一波三折,能在心中產生強烈的刺激效果。它的特點是先退後進,先貶後讚,在對方信服你前一觀點的時候,實際上是你抓住了他對你的信任,而後,對你提出的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他也不得不信服。因為你贏得了他的心。許多推銷員、廣告員都成功地運用過此種方法。

多年前,世界汽油價格暴漲,汽車銷量大減。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一名推銷員在美國底特律汽車市場麵對徘徊猶豫的顧客,以流利的美式英語即興發揮:“現在油價飛漲,買轎車當然是最不合算的。可以說,隻有根本不會算賬的傻瓜才會買。我想來想去,最好的辦法就是買輛自行車上下班,既便宜又不耗油,豈不兩全其美?上個月,我興衝衝地騎著剛買的自行車上下班,路上整整花了四個小時,我的媽呀,一到公司,累得我大汗淋漓,躺在辦公室的沙發裏,打我都不想動。可一想,不行啊,被經理看見,非停我生意不可。隻得拚命支撐,起來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累得我全身骨架像散了一樣,當我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到公司門口,才想起還要頂風騎著車回去,傷心得真想大哭一場。此時,我才明白一個真理,轎車無論如何不能少,買轎車的傻瓜非做不可。而最佳的選擇隻能是買省油的車。本公司的豐田車是最省油的,而且價格便宜。因此,買豐田轎車的人其實不是傻瓜,而是最聰明的人……”

果然,一席話說得顧客們紛紛稱道,爭相訂購“豐田”,豐田車的銷路由此大增。

這個推銷員運用了“先迎合再誘導,先說壞再說好”的表達方法,將“我”的前一觀點肆意渲染,用觀點轉化造成強烈的反差,如從高崖跌到低穀,使人印象深刻,情感也隨之轉變,化為信服和購買欲。於是,他的推銷獲得了成功。

早年,上海灘有一位家喻戶曉的滑稽演員杜寶林,時稱“吃開口飯之絕才”。除了在台上大顯身手之外,還經常用他那如簧之舌為一些廠商做廣告。

當時,形形色色的外國香煙侵占市場,國產煙要打開銷路十分困難。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經理在一籌莫展中請杜寶林幫忙。杜當即表示:“抵製洋貨,提倡國貨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我一定盡力而為。”

在一次演出時,他巧妙地將話題扯到了吸煙:“抽香煙其實是世界上頂壞頂壞的事,怎麼講?花了錢去買尼古丁來吸嘛。有人講吸煙還不如吸屁呢,因為屁裏還有三分半氣,而煙裏除了毒,什麼也沒有。我老婆就因為我喜歡抽煙天天跟我吵著要離婚。所以,我奉勸各位千萬不要抽煙。”觀眾大笑,連連點頭。在場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經理氣得七竅生煙,恨不得把它拉下台!

誰知他話鋒一轉:“不過,話還要講回來,戒煙是世界上最難最難的事。我16歲起就天天想戒煙,戒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煙不但沒有戒掉,癮頭卻越來越大了。不是觸自己黴頭,我老婆天天怕我得肺病,進火葬場。我橫想豎想,最好的辦法是吸尼古丁少的香煙。大家都曉得,洋煙的尼古丁特別多,所以千萬不要去買。我向各位透露一個秘密:目前市場上的煙,要數‘白金龍’尼古丁最少,信不信由您,我自從抽‘白金龍’後,咳嗽少了,痰沒了,連老婆也不跟我鬧離婚了……”

這番話說得觀眾大笑、鼓掌,經理也大喜過望,從此,“白金龍”名聲大振,銷量日增。

當然,運用“先否後讚”這一說服法也要考慮顧客(聽眾)對象、時間、場合和誇張的程度,不可濫用。

利用人的逆反心理

所謂逆反心理,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心理態勢。例如,越是短缺的商品,人們越是千方百計地購買;某篇文章被批評了,某本書被禁止發行了,人們越是爭相傳閱,以求先睹為快;告誡青年人不要酗酒、抽煙,反而會促使他們偷偷地喝酒、抽煙。

人們的逆反心理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其中好奇心是一個主要因素。把某項活動搞得越神秘,人們就越感到好奇,從而引起人們的關心和注意,產生種種猜測,並千方百計去打聽它,想方設法得到它。

在改變人的態度時,根據逆反心理這一特點,把某種勸說信息以不宜泄露的方式讓被勸說者獲悉,或以不願讓人們多得的方式出現,就有可能使被勸導者更加重視這一信息,並毫不懷疑地接受它。

有家電視台的婦女時間節目頗受主婦們的歡迎,尤其是有關人生、婚姻、戀愛等疑難問題的解答收視率極高。人們對這些疑難問題頗感興趣,引起人們注意的是,提出問題者與解答者之間妙趣橫生的對白。事實上,解答者巧妙說服提出疑難者的過程,比任何電視連續劇更具震撼力且引人入勝。如果從心理學上來探討,這樣的節目有相當的可視性。

這些聰明的解答者所采取的共同手法,就是利用“逆反效應”,以否決對方來動搖疑難者的決心。比如你的朋友商量是否該與丈夫離婚,如果對方附和說:“像這麼卑鄙的男人,趁早一刀兩斷吧”,那麼你怎麼想呢?

由於自己的主張過分幹脆地被接受,此乃意想不到的事,因此可能會中斷對丈夫的抨擊。非但如此,有些提出問題者,反而會發怒而找解答者算賬。也許有些人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地轉變,告訴對方說:“不!我丈夫也有好的一麵。”如此而回過頭來替丈夫辯護。或許解答者早已料到提出問題者的反應,因此會說:“那麼回去與丈夫好好談談吧!”

社會生活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說服的劇情。國際風雲中,一場舌戰,可免刀兵相見;領導會議上,幾句妙語,令人熱血沸騰;商海搏浪時,一段利詞,可得資財億萬;社交場上,一席懇談,令人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