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章 謹小慎微——細節決定一切成敗(3 / 3)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了個死後的法號——圓通大師。

後來,他的聲名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人都以他為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胡適先生這篇《“差不多”先生傳》再現了這樣一個哲理:懷著“差不多”心理為人處世、說話辦事,最後隻能一事無成,含恨離世。

絕不是危言聳聽,“差不多”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

辦事時,你可能覺得自己和別人比起來差不多,以為那樣就足夠了,但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心中有數,你的顧客心中也有數,你一定會因為你的勤奮或懶惰贏得或失去晉升的機會,你也會因為你態度的好壞而贏得或失去客戶。

“差不多”心理要不得!我們每個人、做每件事,都要努力避免陷入這個誤區,而應該像戴爾·卡耐基那樣,將答案精確到每個數字。

一位年輕人應聘臨時職員,工作任務是為這家招聘公司采購物品。在一番測試後,隻剩下這個年輕人和另外兩名優勝者成為競爭對手。

麵試的最後一道是筆試題。題目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2 000支鉛筆,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第一名應聘者給出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問他是怎麼計算的。他說,采購2 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他雜用就算20美元吧!主持人對此未表態。

第二名應聘者給出的答案是110美元。他解釋道,2 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0美元左右。主持人同樣沒表態。

最後輪到這位年輕人。主持人拿起他的答卷,見上麵寫的是113. 86美元。見到如此精確的數字,主持人不覺有些驚奇,立即讓應試者解釋一下答案。

這位年輕人說:“鉛筆每支5美分,2 000支是100美元。從公司到這個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是4. 8美元;午餐費是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裏,請搬運工人需用1. 5美元……因此,總費用為113. 86美元。”

主持人聽完,欣慰地笑了。這名年輕人自然被錄用了。

這名年輕人是誰?他就是戴爾·卡耐基。

切勿因小失大

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

這就是洛倫茲1979年12月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的“蝴蝶效應”。這次演講和結論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征:係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經典動力學的傳統觀點認為:係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狀態所造成的差別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論向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係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有一個參加長跑比賽的選手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跑步。有一次在比賽途中,他的鞋裏灌滿了沙子。選手匆匆把鞋子脫下,胡亂地把沙子倒出,便又急急地繼續奔向前程。可是有一粒沙子仍然留在他的鞋裏,在他以後的路程中,那粒沙子磨著他的腳,使他走一步,疼一步。

即使這樣,長跑選手也沒有停下把鞋子脫掉,抖出那粒磨腳的沙子,而仍是匆匆前行,因為他擔心日落西山時趕不到住宿地。

在痛苦中,選手終於趕到了那個地方。天晚了,疲乏的他忘了脫去鞋取出沙子便沉沉入睡了。第二天,天剛微亮他便急急啟程奔向新的目標。

就這樣,在痛苦中疲憊,又在疲憊痛苦中啟程。直到有一天,在離終點不遠的地方,因腳痛難忍,他不得不止步,最後放棄了比賽。

當被懊喪、痛苦包圍著的他忍著揪心的痛把鞋脫掉時,他發現讓自己痛苦了幾天並放棄比賽的竟然隻是一粒沙子。

因為一粒沙子而放棄一次比賽,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教訓。這樣的教訓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2003年1月16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升空80秒後發生爆炸,飛機上的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世界一片震驚。事後的調查結果表明,造成這一災難的罪魁禍首竟是一塊脫落的泡沫。

一塊泡沫的脫落看似是一件小事,卻釀成大禍,而這件小事的發生肯定是源於某個部門、某位領導,或是某個設計師的不重視細節。

在發射衛星方麵,我國的技術處於世界前列,有著多次成功的經驗,但澳星卻在發射中爆炸了。後來披露的原因是: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 15毫米的鋁片。

舉世聞名的金融業——巴林集團有著兩百多年的曆史,卻因為一個叫裏森的小職員在新加坡瘋狂投機而宣告破產。

一個細節的失誤,往往造成前功盡棄、滿盤皆輸的結果。世界上有許多大企業的破產,不是因為大事件,而是在小事上栽了跟頭。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曾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為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1%的行為偏離正軌。”

現代化的大生產,涉及麵廣,場地分散,分工精細,技術要求高,許多工業產品和工程建設往往涉及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個企業,有些還涉及幾個國家。這就需要從技術和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麵的細節有機地聯係協調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係統,從而保證其生產和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龐大的係統都是由無數個細節結合起來的統一體,忽視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對於善於做人與謀事者而言,他們通常的做法是:把眼光放在遠處,從長遠利益考慮問題,力戒因小失大。凡是成大事者一定要牢記這樣的例子,在生活、工作中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從而成就一番事業。

成有成的道理,敗有敗的原因。“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的提法自有其合理之處。既然如此,無論在大事情上,還是小事情上,都需要做到“滴水不漏”、“一絲不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