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附錄一 猶太人辦事策略(1 / 3)

契約高於邏輯

猶太人對契約的信奉簡直達到了崇拜的程度,所以一方麵他們不可能做不履行契約的事,而另一方麵,由於對契約十分諳熟與精通,他們並不像別人所想象的,會被契約束縛手腳,反倒是常常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嫻熟老到,讓契約成為自己的幫手。

猶太人加利在一個猶太教區為貧困人口做服務工作。那個時候,世界經濟還遠沒有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因此有一些猶太人的生活還處於窮困當中。冬天到了,這個教區的居民卻還沒有足夠的煤來過冬,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買煤。當然,加利本人也沒有這麼多錢來幫助人們解決困難,但他卻想到了一個辦法,一個絕對可靠而又有效的辦法。

他找到一個經銷煤炭的商人,和他洽談買煤的事情。不過他首先表示,希望那個煤炭商人能夠看在上帝的份上,捐助一批煤炭給窮困居民。那個商人說:“我可不會白送東西給你們。不過,我可以半價賣給你50個車皮的煤炭。”

加利寫信說,讓煤炭商先運25個車皮的煤炭來。煤炭運來後,這個猶太教區的人卻沒有付錢,並說煤不用再運了。

煤炭商見此情況非常氣憤,他發出了一份措辭強硬的催款書,說如果加利他們再不付款,他將起訴。

很快,這個商人收到一封回信,信上這樣說:“您的催款書我們無法理解。您答應賣給我們50個車皮煤減掉一半,25個車皮正好等於您減去的價錢。這25個車皮的煤我們要了,而那25個車皮的煤我們不要了……”

煤炭商人自然氣憤不已但又實在沒有辦法。

猶太人這樣理解他們之間訂立的契約。從邏輯的角度講,這種理解是不能成立的。因為煤炭的一半價格並不等於一半煤炭的價格——兩者僅僅在價格上沒有區別,但是在事件本質上卻有著根本的區別。由於這件事牽涉“慈善”這樣一個敏感問題,煤炭商人隻好不了了之。

契約甚至高於邏輯,這就是猶太人做生意的特點。

把合同當作商品出售

猶太民族極為重視立約與守約,並將其高度神聖化,因此,猶太民族被稱為“契約民族”。但在商業活動中,猶太人卻經常出賣合同。他們認為,合同本身也是商品,同樣可以自由買賣。當然,這種合同必須是合法的、可靠的,而且是有利可圖的。

賣合同的人相當於一個坐享其成的人,他不需要經營業務,也不需要履行合同中所指定的責任,不費吹灰之力就賺到了錢。

這對於會賺錢的猶太人來說,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隻要他們覺得買賣雙方的條件都能接受,就十分樂意把合同賣掉。當然,他們所收買的合同,僅限於他們的確認為有信用而且信得過的商人。

我們常說的“代理商”就是指這種靠買合同而穩賺利潤的人。猶太人稱“代理商”為“販克特”,他們把別的公司企業已訂立的合同買下來,代替賣方履行合同,從中獲利。

猶太的“販克特”生存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們一般會瞄準一些信得過的大公司或大廠商。銀座猶太人藤田先生的公司就與“販克特”常來往。

“您好,藤田先生,現在您做什麼生意?”猶太“販克特”常常會這樣問。

“我剛好和紐約的一家高級女用皮鞋商簽了個10萬美元的合同。”

“太好了!您能不能把這個合同讓給我?我給您兩成的現金利潤。”

雙方有意,於是一樁合同買賣很快便成交了。藤田先生不費吹灰之力,取得兩成利潤,猶太“販克特”也因此獲得女用皮鞋輸入權利,再從皮鞋銷售中獲取更大利潤。交易的結果,雙方都十分滿意。這就是“販克特”的快速生意,真可謂雷厲風行。

當雙方成交後,“販克特”手持合同立刻飛往紐約那家皮鞋公司,稱10萬美元輸入的權利是屬於他的了。他們這麼做所帶來的好處是沒必要直接參加合同簽訂,而是直接買來滿足自己需求的合同。

當然,合同買賣需要步步小心,它要求“販克特”們洞察力敏銳,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猶太人驚人的心算度,淵博的知識麵,深刻的理解力,使他們成為做“販克特”的天才。

變通的最高境界是法律再造

猶太商人素以守約守法著稱。在實際經營活動中,猶太商人同樣也會遇到種種法律規則與經營目標發生衝突的時候。猶太商人的基本策略是化兩難為兩全。

有這麼一個笑話,恰是猶太商人這一策略的幽默解說。以色列的住房緊張問題很嚴重,幾個德裔猶太人隻好將一個報廢的火車車廂作臨時住舍。有一天晚上,幾個德裔猶太人穿著睡衣,在寒風中顫抖不已地來回推著車廂。一個本地猶太人不解地問:“你們到底在幹什麼?”

“因為有人要上廁所,”推車人耐心地說明,“車廂裏寫著:停車時禁止使用廁所。所以,我們才不停地推動車廂。”

凡乘過長途火車的讀者,想必都有機會看到這一條規定。其意圖何在,大家也都清楚。現在既然車廂已經成為固定居所,此規定作為列車運行中的規定理當自然失效,雖然在保障“住宅”周圍的環境衛生中還有必要遵守,可是這幾個德裔猶太人卻不知變通,死守規定,弄得兩頭不討好:人凍得要命,環境衛生仍沒搞好。

這是對笑話的—般理解。然而,要是換—個角度來看,事情就完全不是—個“迂腐”的問題,反倒是“變通”的表現了。

這幾個猶太人是寄居在火車車廂之中的,就像猶太商人長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會中一樣。這條規定是鐵路主管部門製定的,無論其是否有效,應由列車車廂的所有人或鐵路主管部門宣布,這幾個猶太人沒有立法的權力,自然也沒有廢除某項法律的權力。

規定既然不能廢除,用廁所又在情理之中,聰明的德裔猶太人就想出了讓列車“動起來”的點子。隻要車廂一動,規定便從其本意上不適用了,無需再由任何人來廢除,既然鐵路主管部門從未規定是否允許人力推車,他們當然可以自行決定。而就在他們幾個人的瑟瑟發抖之中,規定沒有違反,上廁所的要求也滿足了,不是兩全其美嗎?

這則笑話表明:在通常情況下,猶太人懂得變通法律。既能從形式上遵守,同時又不改變自己原有的活動方式。

不允許隨便踐踏規則

猶太人特別講究規則和契約,他們認為契約是人能夠存在的理由和根據。他們做事情也就形成了這樣的習慣,無論是什麼事情,有了契約,形成了規則,他們就覺得十分放心、保險,倘若沒有形成合同,也沒有規則,那樣即使條件再優惠,他們也絕對不會做。

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大早牛奶店就排起了長龍一樣的隊伍,顧客都要購買熱的鮮牛奶。當大家都在等候按次序購買的時候,邁克來了,他一來就擠進了隊伍。排在最後麵的猶太青年約翰覺得不可容忍,於是想搞個小惡作劇。他跑過去,突然一把拉下邁克的帽子,然後又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他把胳膊放在身後,高舉起帽子,笑嘻嘻地對邁克喊:“夥計,你的帽子都在排隊,你還不來排隊嗎?”

這就是猶太人的規則意識,他們自己不違反規則,也不容許別人隨意地踐踏大家形成的規則。

為什麼非要有一個規則呢?可以隨便找出一個事例來說明。

有一輛擁擠的公交車駛來,進了站台,車門打開,於是大家一窩蜂似的往上湧。結果,年輕力壯的人擠在了前麵,而年老體弱的被擠在了一邊。車上的人們十分著急卻由於上車的人擠得太厲害而無法下去,而下麵的人因為車門被堵而無法上去,無數人的腳被踩,無數人的東西被擠壞,經過很長時間的喧鬧,車才勉強開動。大家紛紛叫著、罵著,整個車站一片混亂。這是一個沒有規則的車站通常出現的一幕。而一個有規則存在的車站,情況就大不一樣,所有的人都在安靜地等待,車來了,大家按照先下後上的規則就可以有序地上下車,而上車的人們可以排成隊伍按先來後到的次序上車,大家為年老體衰的人讓座,車廂裏整潔有序。這就是規則帶給人們的方便。

正是規則意味著井然有序的活動,保證了整個活動的高效率,因此才需要有高度地崇尚規則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