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四章 學會變通——靈活機動易成事(1 / 3)

漢靈帝死後,丞相董卓專斷朝政,引起了滿朝文武的憤恨。當時任驍騎校尉的曹操從司徒王允那裏借來一把寶刀,前去刺殺董卓。當曹操身佩寶刀來到相府時,見董卓坐在床上,呂布在旁侍衛。不一會,呂布出去牽馬,曹操感覺時機已到,急掣寶刀在手,正待要刺,不想董卓從衣鏡中看到曹操在後麵拔刀,他急忙問道:“你要幹什麼?”這時呂布已經牽馬至屋外,曹操見大事不妙,急中生智,持刀跪下說:“我有一口寶刀,想獻給丞相。”獻刀之後,曹操就出門逃之夭夭。

成大功必須冒大風險。而行動在風險之中,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各種意外的情況,都需要在瞬間作出抉擇,改變原來的意圖和行動方向,隨機應變,才可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情。萬事萬物隨時而變,隨地而變,隨社會的發展而變,隨人的生理、情感、觀念而變。時時在變,處處在變,人人在變。學會應變、善於應變、精於應變,能夠隨著時勢、事態的變化而從容應變,是一個人立身處世、建功立業必須具備的本領。做事時不能認清客觀形勢的變化,不能跟著客觀形勢變化而變通的人,最終將一事無成。

出奇製勝好辦事

要想辦事取得成功,就必須有一點絕招,見人之所未見,行人之所未行,出奇製勝。

知不出眾知,不算高明;用眾所周知的辦法取勝於人,也不算有本事。你能舉起一根毫毛,不能說有力氣;能看見太陽和月亮,不能說有眼力;能聽到轟隆的雷聲,不能說耳朵比別人靈。會辦事的人,總是先人而出,先人而動,出奇製勝。

出奇製勝需要一顆靈活的頭腦。有人曾經說過,所有成功的秘密就在於對你身邊的一切保持高度關注,調整自己以適應周圍的環境;意識到時機資源的寶貴,在適當的時間裏說別人想聽的話和需要聽的話;僅僅處理好事情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場合去處理。

出奇製勝是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在緊急時刻快速反應能力的綜合產物。

有個猶太商人,他把獨生子送到耶路撒冷去讀書。不久這個猶太商人突然病倒了,在彌留之際,他立下遺囑,把家中所有財產都轉讓給了長期服侍自己的貼身奴隸。不過如果他的兒子要財產中的哪一件,奴隸須毫無條件地滿足他。商人死了以後,奴隸很高興。他披星戴月趕往耶路撒冷,找到少主人,把老爺臨死前立下的遺囑拿給他看,商人的兒子看了以後十分傷心。

安葬好父親後,兒子一直在心裏盤算自己應該怎麼辦。最後,他跑去找社團中的拉比,向他說明了情況。拉比聽了以後說:“你的父親非常聰明,而且非常愛你。”兒子不滿地說:“把財產全部送給奴隸的人還談得上什麼聰明,簡直是愚蠢。”

拉比叫這位少主人多動動腦子,隻要想通了父親希望他要的東西是什麼。拉比告訴他:“你父親非常清楚,自己死了後,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奴隸可能會帶著自己辛苦掙來的遺產逃走,說不定連招呼都不打。所以,你父親才在你不在身邊的情況下使用了這種把全部遺產保護下來的辦法。”可是,商人的兒子還是無法明白,既然都送給奴隸了,保管得再好,對他又有什麼好處。

拉比見他死不開竅,隻好實話實說:“奴隸的財產全部屬於主人,這你是應該知道的。你父親不是給你留下了一樣財產嗎?你隻要選那個奴隸就行了。這是多麼精明的想法呀!”

年輕人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原來,父親使用了一個權宜之計,遺囑中所給予奴隸的一切用一個“但是”作為前提,把奴隸美好的一切都變成了夢幻泡影。這個“但是”是這個猶太商人所立遺囑的關鍵。說穿了,猶太商人在立遺囑時就設下了計謀讓它無效,在立約時就準備要毀約,因為他當時麵臨的是“要麼讓步,要麼徹底失去”這種無可奈何的選擇,所以他隻能選擇讓步,把全部財產讓給奴隸,使奴隸不至於帶著財產逃走。這種讓步是他心有不甘的,把財產全部給奴隸,和奴隸帶著財產逃走是一回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聰明的猶太商人給遺囑裝進了一個自爆裝置,兒子隻要找到這個裝置,就可以在履約的形式下取得毀約的效果。果然,在拉比的開導下,兒子真的啟動了這個自爆裝置,嚴肅的遺囑在形式上得到了履行,而對那個奴隸來說,沒有任何的意義。這就是出奇製勝。

因地製宜把事辦

公元前203年,韓信指揮漢軍攻打齊國都城臨淄時,遭到了項羽的部將龍且的抵抗。雙方在濰水兩岸相持不下。待觀察了周圍的地形後,韓信決定利用地形戰勝對手。第二天,韓信渡河進攻龍且,當大軍渡過一半時,他又擂響戰鼓,撤回大軍。龍且見此,以為韓信害怕了,便命令部隊渡河追擊。當楚軍剛走到河中央,韓信急命將士把上遊的沙袋扒開。大水頓時轟鳴而下,楚軍被淹死大半,韓信趁亂殺死了龍且。至此,楚軍大敗,韓信攻下了臨淄,滅了齊國。

天時不如地利。楚漢兩軍對峙,中間被一條河流阻隔,一方利用河流而取勝,一方反被水淹而大敗。河流無聲,它能為誰服務,在於它被誰利用。韓信因地製宜,利用了河流的有利條件,打敗了楚軍。

因地製宜的原則十分重要。辦事時,我們應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為己服務。前些年,旅遊業剛剛興起時,有些偏遠的城鎮盲目開辦娛樂場所,因宣傳不力,遊人稀少,結果經營蕭條,入不敷出。這樣辦事就是沒有考慮因地製宜的原則。

皖南山區有座石頭山,山上的石頭奇形怪狀,20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把它開采下來,送到城裏去賣,一家的年收入高達1. 8萬元。村民心裏樂開了花。80年代末,村民們發現,城裏人用他們開采的石頭壘成假山,售價也很高。於是,這些村民也學著壘假山出售,幾年後,家庭年收入翻了幾番。村民們更樂了,他們同時也明白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個道理。

隨著山上的石頭越開采越少,村民們認識到,他們不能輕易盲目地出售山石了,而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家鄉資源,如今,山裏的人利用山石資源積累起來的資金,辦起了各種鄉鎮企業,使整個地區的農民很快走上富裕的道路。

這個例子很簡單,但是主人公的做法卻值得效仿。地勢本無心,山水本無形,你不利用它來為自己辦事,它也不會主動為你服務。如果你能很好地利用它,那麼它就可以送給你許多財富。

“捧著金碗討飯,住在寶地喊窮”,這是典型的不識地利。在辦事中提倡因地製宜的思想是很有見地的。

因事製宜把事辦

你能不能成功,重要一點是看你會不會辦事。除非你本人確實是個獨具天賦的藝術家或運動員,否則想不通過辦事就能問鼎成功,幾乎是不會像吃飯穿衣那麼簡單的。

事情有難易之分,大小之別。有的事情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就要去辦,有的事情和自己關係不大則可辦可不辦。如果你覺得自己即將要辦的事情無法辦到,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如果你覺得自己對即將要辦的事情把握不大,就要小心謹慎,亦步亦趨;如果你覺得自己即將要辦的事情可以辦到,就要義無反顧地去辦。因事製宜,才能把事情辦好。

1. 沒有把握的事情不吹牛

辦事時千萬不要過於自信,更不可吹牛。過於自信、吹牛,結局隻能是失敗,隻能是自己遭殃。

元末有個士人王同喜歡說大話,尤其愛談論軍事,一談到軍事必定推崇孫武和吳起。遇元末大亂,張士誠在姑蘇稱王,跟朱元璋爭天下。決戰前,王同拜見張士誠說:“我看現在,地理形勢沒有比姑蘇更便利的,但是你占據姑蘇卻不能稱霸天下,原因在於將領無能。現在你手下的將領,都是本領低下的人,打仗都不懂兵法,如同老鼠打架一樣。大王如果能讓我做將軍,便可取得中原,對付小小的敵人(指朱元璋)怎麼可能不贏呢?”張士誠認為他說得很對,讓他做將軍,聽任他去招募兵員,並命令主管糧草的官員給他充足的給養,不要計較多少。決戰開始後,朱元璋手下的李文忠攻破杭州城,王同原本沒有本領,先前和張士誠說的都是大話,根本沒有把握能戰勝敵軍。為了自身的安全,王同偷偷溜掉了。幾天後,王同被搜了出來,綁到軍營外殺了,他臨死前還誇口:“我擅長孫武、吳起的兵法。”真叫人哭笑不得!

2. 力不從心的事情不能辦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別人請求我們給他辦事,對於這類事,你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能力幫別人把事情辦成功,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要當場拒絕掉,並這樣回應他:“對不起,您托我辦的事我實在無能為力,為了不耽誤您的時間,我看您能不能找別人幫一下忙?”你能這樣說,就表明你是負責任的人,是會辦事的人。如果你為顧及麵子,爽快地答應幫人去辦,還允諾一定辦成功。當你實際去辦事時,碰到了許多困難,而這些困難憑你的能力根本無法解決,那麼到這時,你可就沒有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