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四章 學會變通——靈活機動易成事(2 / 3)

因此說,力不從心的事情不能辦。

3. 不該管的閑事不能辦

就管事者而言,大體有兩種思想:一是隻要是自己願意管的都不是多餘的;二是君子成人之美,兩者都是從自己的願望出發,判斷何事該管與否。辦事,除了自己私事完全歸自己管之外,涉及到他人的所有事,都要視被管對方的要求而定。人家需要你去參與策劃或從中斡旋或錦上添花時,那你就該伸出友誼的雙手,獻出你的智慧。但如果隻是為了小集團的利益,無辜地傷害第三者,那就有“助紂為虐”之嫌。再有,不管你心腸多熱,態度多誠懇,但如果對方不需要你管,那麼,你的行為也就等同於管閑事了。

管了不該管的閑事,對方不但不會領情,在他看來還會認為你多管閑事,瞎逞能,到頭來你吃力不討好,白受氣一場。何必呢?

因人製宜把事辦

我們在辦事時應注意因人而異、視人而變,切不可不分場合,不顧人物性格,沒有分寸地為所欲為;也不可在任何情況下總以同一方式“以不變應萬變”。用固定招式對待每一個人,這樣吃虧的是你,失敗的是你,不得人心的還是你。

1. 麵對過分拘謹的人

這類人的特征是,就算你很客氣地和他打招呼、寒暄,很熱情地與他交談,他有時也會表現得很冷漠,不在乎你,不理會你。在交談時,他通常不會注意你在說什麼,有時甚至根本沒聽你在說。碰到這種人隻要你花些時間,去仔細研究觀察一下他的一舉一動,興趣愛好,注意從他的言行中尋找出他真正關心的事情來,你就會得心應手。開始時,你可以隨便和他閑聊,隻要能夠使他作出簡單的回答或細微的反應,接下來就好辦多了。你可以在他感興趣的問題上,引導他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使他逐漸投入到與你的交談中,他便會打開話匣子,你的負擔便會大大減輕,至於以後的事情那就不用多說了。你必須始終注意把握的一點是,每個人都有他感興趣或予以關心的事情,隻要你稍加留意,然後有意觸及,他便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說話。因此你要好好掌握並利用這類人的性格心理,成功地與這類人交往。

2. 麵對愛好表現的人

有這樣一些人,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喜歡表現自己,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不管自己行還是不行,對還是錯。如果他露了臉,他便會到處張揚,要是砸了鍋,也不要緊,還有成千上萬條理由可以拿來搪塞。總之,他忘不了表現自己。對待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站在一旁靜靜地觀看,因為有時你明知他會出紕漏,好心提醒他,他不但不領情,反而會認為你嫉妒他,甚至記恨你,等他真的出了問題更會怪罪你,說是你使了壞。這類人很少冷靜,他們總是熱血沸騰、躍躍欲試,做事不假思索、草率決斷,甚至為了表現自己的“果斷”而招致意料不到的損失。所以,當你遇到這種人時,一定記住不要阻止他的自我表現,偶爾做一次配角似乎並不算什麼,但為了避免由於這類人的草率和“果斷”而造成的麻煩,你最好在適當的時候牽製一下對方,或在必要的時候提醒一下他冷靜從事。

3. 麵對城府較深的人

這些人不肯輕易讓別人了解其心思和想法,世故圓滑,不願被他人操縱或總想使人不知不覺中落入其精心編織的圈套。他最大的特征是說話不著邊際,一旦涉及正題便“環顧左右而言他”,使你產生摸不著頭腦和不知如何應對的感覺。事實上,在他的不著邊際和“環顧左右而言他”之間,他能迅速了解和掌握你的想法和動機,然後爭取主動,使你處於被動和服從的地位,被他牽著鼻子走。也有些人純粹就是為了逃避矛盾,保全自己,使自己永遠立於旁觀者的地位,這樣你隻會感到無從下手。對待這種人不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彼此之間保持一種平等而互不幹涉的局麵。而當你必須要與這類人合作時,你就有必要先花一番心思去探察對方的真實想法,然後運用誘導的方式使其露出“廬山真麵目”,或者你幹脆坦率直言,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請其也實話實說。如此也可減去由揣測、誘導手段帶來的信息不準確等麻煩。

4. 麵對傲慢無禮的人

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自視甚高,目中無人,總以一種傲視一切、舉止無禮的麵目出現在人們麵前。如果你身邊有了這種人,一定經常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而且周圍的人都對這類人持排斥的心態,很顯然這樣的人是典型的最不受歡迎的人。但既然現在我們必須麵對這種人,也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對付他們。不卑不亢,是對待這種人的第一個辦法。不論這種人怎樣盛氣淩人,我們絕不自認卑微,或同樣地虛張聲勢,這樣的話,你就會白白地費神費力,甚至會兩敗俱傷。第二個辦法就是少跟他囉唆!在這種人麵前,你說話應幹淨利落,少跟他囉唆,免得給他增添氣勢,無形中為他增加無禮的機會。如此他就不得不有所收斂。

辦事要權衡利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聰明人辦事,在注意其利益的同時,也不忽視與之相伴的害處。他們往往能兼顧利害得失。在這點上,我們不妨吸取古人的經驗和教訓。

漢魏時,朝廷對羌中鮮卑人歸降的多安置在塞內各州郡。後來鮮卑人勢力日益膨脹,經常在關內尋釁鬧事,挑起民族矛盾。殺害地方官,侵擾附近村落,漸漸成為禍害。晉代時,侍禦史郭欽給出了正確辦理這件事的方案,他請求朝廷乘平吳的餘威,把鮮卑人分散到內地或邊疆,加強交通要塞,真誠地對待少數民族。朝廷對這個處理方案沒有采納,後來終於出現了五胡鬧中華的混亂局麵。

通常隻有乘開國的勢頭才可揚威邊疆,錯過機會去辦就很難有所作為。宋初不能立威於契,終使金、元外族之禍持續不斷;明太祖朱元璋向北驅逐金、元,威風行於沙漠戈壁;明成祖朱棣定都燕京,多次征服胡人,並重修萬裏長城以禦之,這樣辦事可謂深謀遠慮。

北宋時,西夏主李繼遷騷擾西部邊疆,保安軍擒獲了李母。宋太宗想把她殺掉,猶豫不決,請樞密使寇準商議此事。商議定後,寇準回家路過相府,將結果告訴宰相呂端。呂端問:“這件事準備怎樣處理?”寇準告之:“準備斬首,以懲戒凶逆。”呂端說:“如此未必合適。”他於是進見皇帝說:“從前項羽欲烹高祖父太公以示威於高祖,而高祖卻說願分得一杯羹。舉大事者是不顧父母的,何況李繼遷是個不孝之子呢。陛下今天殺其母,明日能抓住李繼遷本人嗎?如若不然,隻能增添其對宋的仇恨。臣以為,應將李母安置於延州,好好服侍,以招來李繼遷。他即使不降,也可用此事拴住他的心。”太宗聽罷稱讚,以此為理。後來李繼遷母死於延州,李繼遷死後,其子投誠。

《韓詩外傳》中也有類似的故事。

楚莊王欲動員大軍攻打晉國,並武斷地決定:“此事我已決定了,敢再諫者死!”此時,孫叔敖挺身而出,冒死勸道:“我院裏有一榆林,前天,我在林中偶見一隻蟬,正欲去飲露水。這時其身後卻有一隻螳螂,正做捕食之勢。然而螳螂也沒有發現有一隻黃雀早已瞄上了它。同時,樹下一孩童卻正張著彈弓向黃雀瞄準。而那孩童忽略了腳邊的一個大洞。他們都隻為眼前的利益所惑而不顧身後的危險呀!現在晉國未衰,而大王欲討之,情形不也是一樣嗎?”聽了這段話,楚莊王終於收回了成命。

當人被某事某物所惑時,往往會不顧利害得失匆匆行動,從而不免受挫。相反,兼顧利害得失者,無論辦什麼事都不會陷入困境。

辦事要兼顧得失

有的人在辦事時,無端生出許多煩惱,這都源於利害得失間的矛盾。如果單純就事論事來講,利害就是利害,得失就是得失,兩者涇渭分明,水火不容,但是從人的生活整體而言,利害得失又是相互聯係、密不可分的,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同一件事情。

春秋戰國時期的宓子賤,名不齊,是孔子的弟子,魯國人。有一次齊國進攻魯國,戰火迅速向魯國單父地區推進,而此時宓子賤正擔任單父宰相。當時正值麥收季節,大片的麥子已經成熟了,不久就能夠收割入庫,可是戰爭一來,這眼看到手的糧食就會讓齊國搶走。當地一些百姓向宓子賤提出建議,說:“麥子馬上就熟了,應該趕在齊國軍隊到來之前,讓咱們這裏的人去搶收,不管是誰種的,誰搶收了就歸誰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些人也認為:“是啊,這樣把糧食打下來,可以增加我們魯國的糧食,而齊國的軍隊也搶不走麥子做軍糧,他們沒有糧食,自然也堅持不了多久。”盡管鄉中父老再三請求,宓子賤堅決不同意這種做法。過了一些日子,齊軍一來,把單父地區的小麥一搶而空。

為了這件事,許多父老埋怨宓子賤,魯國的大貴族季孫氏也非常憤怒,派使臣向宓子賤興師問罪。宓子賤說:“今天沒有麥子,明年我們可以再種。如果官府這次發布告示,讓人們去搶收麥子,那些不種麥子的人則可能不勞而獲,得到不少好處,單父的百姓也許能搶回來一些麥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後便會年年期盼敵國的入侵,民風也會變得越來越壞,不是嗎?其實單父一年的小麥產量,對於魯國的強弱的影響微乎其微,魯國不會因為得到單父的麥子就強大起來,也不會因為失去單父這一年的小麥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讓單父的老百姓,以至於魯國的老百姓都存了這種借敵國入侵能獲取意外財物的心理,這是危害我們魯國的大敵,這種僥幸獲利的心理難以整治,那才是我們幾代人的大損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