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四章 學會變通——靈活機動易成事(3 / 3)

宓子賤自有他的得失觀,他之所以在這件事上拒絕父老的勸諫,讓入侵魯國的齊軍搶走了麥子,是認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點點糧食,而讓民眾存有僥幸得財得利的心理才是無形的、無限的、長久的損失。利害得失應該如何取舍,宓子賤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有時辦事要順勢而行

辦事借勢而起,借力而發,對成功人士來說輕車熟路。不少人希望以一己之力搖旗呐喊,造成對自己有利的態勢,殊不知這樣做容易得不償失,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順風而行,乘勢而行。許多看起來難辦的大事,居然順順利利地辦成了,就因為懂得乘勢的緣故。

斯瓦羅斯基家族是奧地利的一個世家望族,祖祖輩輩都從事仿鑽石飾品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奧地利被盟軍占領,因為在大戰中,該公司曾接受納粹德國的訂單,為德軍生產過望遠鏡等軍用物資,因此斯瓦羅斯基公司差點被法軍當局沒收。羅恩斯坦是美國富商,當時他正在奧地利,當獲知此事後,立即前去和斯瓦羅斯基家族談判。羅恩斯坦主動提出,他可以去同法軍交涉,設法不使公司被法軍沒收;但他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果交涉成功,斯瓦羅斯基家族必須將公司的銷售權讓給他,且在他有生之年,他可以從銷售總額中提取10%作為報酬。

羅恩斯坦的條件雖然非常苛刻,但他所能提供的幫助,卻也是十分有價值的。斯瓦羅斯基家族權衡再三,別無他法,隻好接受了這一條件。羅恩斯坦與斯瓦羅斯基家族的談判一結束,馬上又去了法軍司令部,要求法軍撤銷沒收計劃,他說:“我是美國人羅恩斯坦,斯瓦羅斯基公司從即日開始已成為我的公司,該公司因而屬於美國的財產,所以我拒絕法軍的沒收。”法軍一聽斯瓦羅斯基公司已經成了美國人的公司,頓時無話可說,隻好同意羅恩斯坦的要求,撤銷了沒收計劃。不久之後,羅恩斯坦設立了斯瓦羅斯基公司銷售代理公司,其實這家代理公司隻不過就是開發票,以確保10%的銷售額能成為羅恩斯坦的利潤而已。

有時辦事要逆勢而行

當我們用一定的準則和規範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引導與控製時,當我們對偏離目標的行為進行約束時,人們會產生一種內發的反向力量,使之更偏離正確目標的軌道。在辦事過程中,因雙方思想情緒的對立,你要他向東,他偏要向西;你從正麵說理,他偏要反麵理解。這種心理狀況構成一種抗體,阻礙我們對別人的行為進行有效控製。

所以,有些時候辦事能利用對方的對立思想情緒,有意識地反過來說,反過來做,使對方與你唱反調,也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

明朝時,四川有個叫楊庵的人,中了狀元為官後執法無情,剛直不阿,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還屢次上書直諫,因而又得罪了皇帝。在奸臣的挑撥下,皇帝非常震怒,準備對楊庵治罪,把他充軍到玉門關外。楊庵知道皇帝和一幫奸臣欲置自己於死地,便對皇帝說:“臣之罪,罪該萬死,皇上要將我充軍,這是對微臣的寬恕,不過請陛下答應我一個小小的請求。”“你有什麼請求?”皇帝問。“寧去關外三千裏,不去雲南碧雞關。皇上有所不知,那碧雞關蚊子四兩重,跳蚤有半斤,您切莫把我充軍到那裏。”皇帝沉吟不語。他心想,哼!你不想去碧雞關,我偏要你去,讓你嚐嚐四兩大的蚊子和半斤重的跳蚤咬人的滋味。於是,皇帝就傳下聖旨,把他發配到雲南充軍。

楊庵知道皇上不會饒恕他,發配充軍已不能幸免。一幫奸臣更是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如果從正麵請求,其結果會完全相反,碧雞關即現在的昆明市,離楊庵的家鄉很近,楊庵想回到離家鄉較近的雲南,他知道皇上和一幫奸臣會和他對著幹,你請求向東,他偏讓你向西,而自己又無法與之抗衡,於是楊庵就利用對方的逆反心理,提出與自己意願相反的請求,結果歪打正著,遂了自己的心願。

1914年,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派陸建章把當時共和黨副理事長章太炎騙到龍泉寺幽禁起來。章太炎憤怒異常,宣言絕食。袁世凱害怕事情鬧大,不好向輿論界交待,情急之下安排章太炎的門生王揖唐赴龍泉寺進見章太炎。章太炎見到王揖唐後,斥責他說:“你是來給袁世凱做說客的吧?”王揖唐回答說:“我哪裏敢呢?”接著兩個人便道起了家常和其他瑣事,說了很長時間,當章太炎態度緩和下來以後,王揖唐開口說:“聽說先生要絕食而死,這有什麼必要呢?”章太炎又憤怒起來,說:“我不等袁賊來殺,寧肯自己餓死!”王揖唐笑著說:“先生這樣做正中袁世凱的下懷。”章太炎不解地問:“為什麼?”“先生您試想,”王揖唐說,“袁世凱如果要真殺你,是十分容易的。現在你被監禁,可以知道他不是不想殺你,而是不敢殺你。袁世凱的奸詐,與曹阿瞞(曹操)等同,他之所以不敢殺你,是因為他不願在千秋萬世留下殺士的罵名。如果您自願餓死,袁世凱既沒有殺士的罵名,又除了心頭之患。先生以前為袁世凱出謀劃策是那麼完善,而您自己怎麼就不關心自己呢?”章太炎聽了以後,馬上起來說:“你說得對啊!看來,我得馬上進餐。”

章太炎對袁世凱的幽禁十分憤怒,以絕食抗議。袁世凱害怕輿論的壓力,十分著急。王揖唐自告奮勇,前去勸說章太炎進食。王揖唐作為章太炎的門生,自然十分了解先生的個性,在這種對立情緒下,他知道直接勸說隻會遭到章太炎的痛罵。他先矢口否認是來做說客的,接著和章太炎套近乎拉家常,見章太炎有了笑容,才利用對方的逆反心理,故意說章太炎絕食餓死正是袁世凱所希望的,說“袁世凱既沒有殺士的罵名,又除了心頭之患。”章太炎自然不願讓袁世凱達到目的,你要我死,我偏不死,“我得馬上進餐”。“狡猾”的王揖唐利用章太炎的逆反心理達到了預期目的。

有時辦事要因勢利導

孫子說:“兵形像水。”孫子認為,最理想的作戰方式應該像水一樣,水中隱藏著巨大的力量,卻沒有固定的形狀,視容器的不同而改變形狀。所以孫子以水喻兵,主張作戰時要學習水的精神,因勢利導。他說:“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打仗也不可能有固定不變的態勢。須視敵人的態勢自在地變幻戰略,方能掌握勝利之機。”

將孫子這一理論導入辦事中,就是要把握大的原理、原則,不可僵硬死板、墨守成規。

在林肯當律師時,有一次,他得悉朋友的兒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指控為謀財害命,已初步判定有罪。他以被告律師的資格,到法院查閱了全部案卷。他了解到,全案的關鍵在於原告方麵的一位證人福爾遜,因為他發誓說在10月18日的月光下,清楚地目擊小阿姆斯特朗用槍擊斃了死者。對此,林肯要求複審。

在這場精彩的複審中,有以下一段對話。

林肯問證人:你發誓說看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爾遜: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後,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樹下,兩處相距二三十米。能認清嗎?

福爾遜:看得很清楚,因為月光很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從衣著方麵看清他的嗎?

福爾遜:不是的,我肯定看清了他的臉,因為月光照亮了他的臉。

林肯:你能肯定時間是在11時嗎?

福爾遜:充分肯定,因為我回屋看了鍾,那時是11時15分。

林肯問到這裏,就轉過身來發表了一席驚人的談話:“我不得不告訴大家,這個證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時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臉。請大家想想,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晚上11時月亮已經下山,哪裏還有月光?退一步說,也許他對時間記得不夠精細,時間稍有提前。但那時,月光是從西往東照,草堆在東,大樹在西,如果被告的臉麵對草堆,臉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

聽了林肯合情合理的陳述,聽眾先是一陣沉默,緊接著掌聲、呼聲一齊迸發出來。福爾遜頓時傻了眼。

問清當時的情形,講明道理以引導之,是論辯的常法,也是辦事的方略。林肯步步為營,一點一點地營造有利於自己求證的局麵,最終得出了福爾遜在做偽證的事實。因此說運用因勢利導的方法,有時可以使複雜問題簡單化,為人們之間的溝通提供方便。

人們把擅長隨機應變的人稱為有“靈氣”的人,這種人辦事不呆板,有智慧,反應敏捷,見方則方,見圓則圓。你想成為這種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