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PART1 有一種幸福叫淡定——淡是人生最深的味(1)(1 / 3)

《史記》reference_book_ids":[6959122730671164446,7071200596837010446,6833642850618444808,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3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start_container_index":3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6959122730671164446,7071200596837010446,6833642850618444808,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00,"start_container_index":3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6},"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6959122730671164446,7071200596837010446,6833642850618444808,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25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25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quote_content":"《童年》reference_book_ids":[7109046350301383716,7267090242186775563,7222920245848050691,7055626795785128996]}],"16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1,"start_container_index":16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7},"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9,"start_container_index":16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5},"quote_content":"《詩經》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810029202446,7152079239892700197,7071200634816449549,6874386810978438151,707043869853329307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start_container_index":16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quote_content":"《周禮》reference_book_ids":[722485939734262886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人生需要淡定。成熟飽滿的穀子總是低著頭,越是真正有內涵和能力的人,越是低調、沉著、淡定。我們需要學會淡定地麵對這個世界,學會淡定地生活,用一顆淡定的心去麵對一切得失。

如果說進取心是一種“場”,讓人生有種向上的磁力,那麼淡定就是一種“禪”,讓一切回到內心,淡然安神,寵辱不驚。雲在青天水在瓶,一切順其自然會更好!

第1章 雲淡風輕,望天外雲卷雲舒,看庭前花開花落

淡定是一種氣度,超然世外,物我兩忘。淡定是一種風範,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淡定是一種修為,心懷坦蕩,蘭心傲骨。淡定是一種力量,氣定神閑,泰然自若。淡定是一種人生,平淡是福,平淡是真。

紛擾世事中,平淡對待人生悲歡,冷眼看盡人間繁華,堅守一份淡定的心,不奢求不該得到的,不放下不應該失去的,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諦!感悟淡定,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堅守淡定,去留無意,望天外雲卷雲舒。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人在紅塵淡定為伴

《窗幽小記》中有一副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我們都很喜歡這副對聯。它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自然,才能無意。

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描繪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失之不憂,得之不喜,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閑看庭前四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漫隨天外四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雲卷雲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與範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頗具魏晉人物的曠達風流。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盡一生還要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魂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明證。而這些關鍵是在於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底無私天地寬”,如果心中沒有太多的私欲,又怎麼會患得患失呢?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隻要自己努力過、奮鬥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選擇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麼呢?陶淵明式的魏晉人物之所以如此豁達風流的原因,就在於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灑脫飄逸的詩篇來。這正可謂真正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將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是唐朝的武則天,她死後立一塊無字碑,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一字不著,盡得風流。這正是另一種豁達,另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隻有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才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才能達觀進取、笑對人生。生亦欣然,死也無憾。花落花開,水流不息。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

但是,現在大多數人都覺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負。大家都很納悶,為什麼社會在不斷進步,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的確,社會在不斷地前進,也更加文明了。但是,文明社會的一個最大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濘中無法自拔,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精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驚、或詫、或喜、或悲、或憂、或懼,一旦欲望難以實現,想法難以成功,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

失落主要是一種心理上的失衡,自然需要靠失落的精神現象來調節;失意是一種心理傾斜,是失落的情緒化與深刻化;失誌則是一種心理失敗,是徹底的頹廢,是失落、失意的終極表現。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誌,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心態。

陷阱、棒殺、怨恨都是每個人不願意得到的東西,但現實生活中卻是實際存在的。有人吹你,你不要太過在意,因為吹你有時是陷阱;有人捧你,你不要太過興奮,因為捧有時是棒殺;有人對你微笑,你不要太過看重,因為微笑後麵可能是怨恨。對於存在的東西,沒有必要去認真計較。還是先哲說得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所以不要因為有人批評了幾句,就灰心喪氣;也不要因為有人誇獎了幾言,就忘乎所以。要做到寵辱不驚。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誘於譽,不恐於誹,悲喜勿慮,大徹大悟自為之”。

功名利祿過眼忘,世事於我如浮雲

金錢名位是大部分人一生追求的目標,認為這是衡量人生成敗的標尺。但是,淡泊金錢名位無疑是高雅超俗的,看淡金錢名位也是人生追求的一種態度,一種風格。

看淡金錢名位是有道理的。自古以來,有多少人為了權與利拋棄了尊嚴、拋棄了愛情、拋棄了人格、拋棄了一切。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是因為追求金錢與權力的欲望,從而瘋狂或死亡。因此,不要因為尋找一時的痛快而放下我們的初衷。其實人隻要快樂就好,快樂不是要有多少的金錢,不是要有多大的權力,而是渴望愛、擁有愛。

我們可以對自己說不在乎名位和金錢,不在乎那些頭上的光環。我們也可以說平淡的一生也很好,平凡地生活,高興地活著。我們還可以說再大的權力、再多的金錢,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都會化為烏有,這就是人們說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此,那些金錢和權力在我們離開時也無用武之地。

鄭板橋的一生非常坎坷,曆盡滄桑,但是他始終能以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他因為幫助農民勝訴及辦理賑濟得罪了豪紳而被罷官,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憂鬱沮喪,也沒有因官場失意而耿耿於懷,而是毅然返回故鄉,寄情於詩、書、畫中,恬淡歡樂地度過晚年。

看淡金錢名位,這是鄭板橋養生長壽之術。鄭板橋一生當中,為人處世,不為名位,不計得失,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他曾經寫過兩條著名的字幅,即“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他的這兩條字幅蘊涵著極為深刻的哲理——不要去計較名位的得與失,求得心安。這是其核心思想,也是他一生中為人處世的準則。

金錢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然而金錢並不等於幸福,因為人類不能沒有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虛的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幸福。正如人們所說:金錢能買床鋪,但不能買睡眠;能買書,但不能買智慧;能買食物,但不能買食欲;能買奢侈品,不能買教養;能買房屋,不能買家庭;能買娛樂,不能買幸福;能買藥,不能買健康;能買仆役,不能買友誼。

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凝聚著幾代人的艱辛和奉獻,從某種意義上說,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的一次次成功,就是我國航天人用淡泊金錢名位、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鑄就的通往太空之路上的一座座裏程碑。長期以來,他們從不計個人得失,不求金錢與名位,以苦為樂,無怨無悔,為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年華,奉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有的甚至奉獻了寶貴生命,湧現出一代又一代的可敬可佩的時代英雄,書寫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航天事業是一項非常艱苦、非常複雜、風險極大的事業。航天工作者能夠淡泊金錢名位、默默奉獻,源自他們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強信念。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廣大航天工作者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選擇與黨的需要、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密聯結在一起,始終以發展航天事業為崇高使命,以報效祖國為神聖職責,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奮力拚搏、挑戰極限,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航天員們能夠淡泊名位、默默奉獻,源於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光榮傳統。老一輩航天工作者在國外同行難以置信的艱苦的條件下創業,用奉獻精神奠定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堅實起點。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十三年間,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貫穿始終,被一代一代航天人傳承發揚。在一個團隊裏,一旦形成一種優良傳統,這種傳統就會持久地影響著這個隊伍裏的每一個人,成為他們始終奮發向前的精神動力。

航天員們的優良品質告訴我們,輝煌的業績和崇高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聯係的,平凡的崗位上可以孕育不平凡的英雄。廣大航天人幾年、十幾年如一日,淡泊金錢名位、默默奉獻,舍小家顧大家,像螺絲釘一樣把自己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擰在祖國的航天事業中,為祖國譜寫了一曲曲“追星牧舟”的凱歌。同時,航天工作者也在為祖國奉獻、為人民奉獻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命價值,享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愉悅、勝利的歡欣,成為令全社會尊敬的航天英雄。

相比之下,有一些人卻把金錢奉為上帝,為錢財名位鋌而走險,抵禦不了金錢名位的誘惑……古往今來,金錢作為特殊商品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也釀成了無數悲劇。

過分看重名位,你就會整日繃緊神經、挖空心思地活著;過分看重名位,你就會心浮氣躁,如負重的老牛一樣活得又累又煩;過分地看重名位,你常會茶飯不香、失魂落魄。聲顯名赫自然是好,權高位重更加誘人。但是世上平平淡淡的凡人總占大多數,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名位金錢,需要對這些身外之物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才能活得瀟瀟灑灑。

淡泊金錢與名位,就是要超脫紅塵的誘惑和世俗的困擾,真真實實地對待一人一事,豁達樂觀地去看一得一失。淡泊名位,就要麵對生活的山水時登高放歌、臨風把酒,寵辱不驚。

淡泊金錢與名位,既不是老莊的與世無爭,也不是毫無激情的冷眼旁觀,更不是陶氏的隱遁山水、悠然南山。淡泊金錢與名位,其實是一種更廣闊的胸懷,是超越塵俗、直追人生真諦的積極態度。

淡泊金錢與名位,人們就會擁有一個好的心境。天雨人悲、月黯神傷的困惑便會離你而去。無論何時,你都會平平淡淡、開開心心。淡泊金錢與名位,你會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溫馨。

人生不滿百,何須名位憂。淡泊金錢與名位,日日是好日,天天有風景。

榮辱毀譽不上心,是真名士自風流

提起羞辱,是每一個人都不想遇到的,但是看那些成大事業者,卻往往都是從屈辱中走過來的。這裏,我們並不是在宣揚羞辱的經曆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元素,我們要說的是,如果你不幸遭遇到了令人感到羞辱的事情,那麼不要覺得難堪,不要覺得抬不起頭,而是要樂觀地麵對人生:羞辱可以鍛煉韌性,可以成就強者。

忍辱負重,從而完成《史記》的司馬遷就是一個值得後人敬重的英雄。

司馬遷的父親在臨死之時囑咐其子一定要完成《史記》的撰寫。不過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遭受了巨大的磨難。天漢二年,武帝派李陵隨從李廣押運輜重。結果李廣遇難,李陵被俘。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聽說自己的戰將投降,非常生氣。滿朝文武都順從武帝的想法,紛紛指責李陵的罪過。隻有司馬遷直言進諫,說李陵寡不敵眾,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極力為其辯護。然而他的直言不諱,引得龍顏大怒。司馬遷因此被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遭受酷吏的嚴刑拷打。麵對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後來司馬遷被判以腐刑。當時,這種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

當時的司馬遷甚至想到了一死,不過後來他想到了父親遺留給他的使命,想到了孔子、左丘明、孫臏等人所受的屈辱,他們頑強的毅力和在曆史上所留下的成績都大大鼓舞了司馬遷。他立誓無論有什麼樣的屈辱,也要把《史記》完成。

征和二年,司馬遷終於完成了基本的編撰工作。

司馬遷用他的生命譜寫的不僅僅是一本曠世的曆史著作,更是我國史上一首永存的生命讚歌。

蘇東坡一生多次被貶,甚至坐過大牢,差點將小命丟掉。然而,他對自己遭遇的榮辱很豁達,這與他得益於禪的領悟不無關係。自他修禪開悟之後,沉浮不傷其情,苦樂不動其心。他在連連遭貶之時,還是那麼超然灑脫:“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係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東坡被發配到惠州時,結識了禪友劉世安。劉世安知道他與叢林之中那些著名的禪師多有來往,就請他接引,也想結識一些精通佛法、功行深厚的禪師,以便隨時請教。一天雨後,東坡居士前來邀請劉世安,說是共同去參謁“玉板”禪師。東坡還說,“玉板”禪師不但善於演示佛法真諦,而且能拯救人的性命。

劉世安聽他說得神乎其神,就樂顛顛地跟隨他來到城外的一座寺院。然而,東坡既不進講經說禪的法堂,也不到高僧居住的方丈,而是將他帶到了寺院後麵的竹林之中。春雨過後,正是竹筍破土時。東坡采來鮮嫩的春筍,剝成薄片,在火上燒著吃。

劉世安從未吃過如此美味,便向有美食家之稱的東坡請教這道佳肴的名稱。東坡大笑,指著顏色像美玉一樣溫潤、質地像玉石一樣細膩的筍片說:“此名玉板。此老不但將自然法則演示得惟妙惟肖、生動活潑,而且能解饞充饑。”

這時,劉世安才知道,東坡所說的“玉板”禪師,即是鮮嫩的竹筍。

東坡見他不解其中奧妙,麵露失望之色,便以詩意說禪機,吟誦道:

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橫枝。

不怕石頭路,來參玉板師。

聊憑柏樹子,與問籜龍兒。

瓦礫猶能說,此君那不知?

遨遊宇宙天地間,淡定人生逍遙遊

在《莊子·田子方》篇中,莊子杜撰了一則孔子拜見老子的故事。

孔子拜見老子,老子剛洗了頭,正披散著頭發等待吹幹,那凝神寂誌、一動不動的樣子好像木頭人一樣。孔子在門下屏蔽之處等候,不一會兒見到老子,說:“是孔丘眼花了嗎,抑或真是這樣的呢?剛才先生的身形體態一動不動的,真像是枯槁的樹樁,好像遺忘了外物、脫離於人世而獨立自存一樣。”老子說:“我是處心遨遊於混沌宇宙初始的境域。”

孔子問:“這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老子說:“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閉而不能談論,還是讓我為你說個大概。最為陰冷的陰氣是那麼肅肅寒冷,最為灼熱的陽氣是那麼赫赫炎熱,肅肅的陰氣出自蒼天,赫赫的陽氣發自大地。陰陽二氣相互交彙融合因而產生萬物,有時候還會成為萬物的綱紀,卻不會顯現出具體的形體。消逝、生長、滿盈、虛空,時而晦暗、時而顯明,一天天地改變、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為,卻不能看到它造就萬物、推演變化的功績。生長有它萌發的初始階段,死亡也有它消退敗亡的歸向,但是開始和終了相互循環,沒有開端,也沒有誰能夠知道它們變化的窮盡。倘若不是這樣,那麼誰又能是萬物的本源?”

孔子說:“請問遊心於宇宙之初、萬物之始的情況。”老子回答:“達到這樣的境界,就是‘至美’、‘至樂’了,體察到‘至美’也就是遨遊於‘至樂’,這就叫作‘至人’。”孔子說:“我希望能聽到那樣的方法。”老子說:“食草的獸類不擔憂更換生活的草澤,水生的蟲豸不害怕改變生活的水域,這是因為隻進行了小小的變化而沒有失去慣常的生活環境,這樣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就不會進入內心。普天之下,莫不是萬物共同生息的環境。獲得這共同生活的環境而又混同其間,那麼人的四肢以及眾多的軀體都將最終變成塵垢,而死亡、生存終結、開始也將像晝夜更替一樣,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擾亂它,更不去介意那些得失禍福!舍棄得失禍福之類附屬於己的東西就像丟棄泥土一樣,懂得自身遠比這些附屬於自己的東西更為珍貴,珍貴在於我自身,而不因外在變化而喪失。況且宇宙間的千變萬化從來就沒有過終極,怎麼值得使內心憂患?已經體察大道的人便能通曉這個道理。”

孔子說:“先生的德行合於天地,仍然借助於至理真言來修養心性,古時候的君子,又有誰能夠免於這樣做呢?”老子說:“不是這樣的。水激湧而出,不借助於人力方才自然。道德修養高尚的人對於德行,無須加以培養,萬物也不會脫離他的影響,就像天自然高,地自然厚,太陽與月亮自然光明,又哪裏用得著修養呢!”

孔子從老子那兒回來,把見到老子的情況告訴給了顏回,說:“我對於大道,就好像甕中的小飛蟲對於甕外的廣闊天地啊!若不是老子的啟迪揭開了我的蒙昧,我不知道天地之大那是完完全全的了。”

老子告訴孔子,他“遊心於物之初”乃是“至美至樂”。

一個真正得道的人,他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藝術品,任何事物都充滿了難言的真善美。花落了,可以葬花;葉落了,可以做成美麗的標本。一個心境淡泊的人,他不會被世間的榮枯牽絆,也不會因為萬物的流逝而或喜或悲,忘記一切,超脫一切,就能在一切當中逍遙自如。由此觀之,人如果能夠忘記各種欲念是非,把生活當作樂趣,他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快樂。

動如脫兔靜若處子,從容超脫處世

從容超脫是一種處世哲學,而且是一種很好的、很受用的處世哲學。

從容超脫是最好的活法,不抱怨,不歎息,不墮落,隻管奮力前行,隻管走屬於自己的路。中國有句俗話叫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而這種“成事在天”便是一種從容超脫。隻要自己努力了,問心無愧便知足了,不奢望太多,也不失望。

鄧小平一生三落三起,曆經坎坷,卻活到九十多歲。他的養生之道,堪稱楷模。

開朗樂觀,胸懷廣闊,是他的健康法寶。早在1933年,他被第一次打倒時,被派到農村,他卻若無其事,照樣有說有笑,有人替他惋惜時,他則大度地說:“革命哪能一帆風順呢?”1969年他成為全國第二號“走資派”,被發配到江西勞動改造,骨肉分離,吉凶未卜,可他沒有憂傷,沒有牢騷,泰然處之。他有一句名言:“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

他很善於以幽默風趣的言談,來調解自己的心態。“文革”後期,他複出後,不怕再次被打倒,幽默地說:“我是維吾爾族姑娘,‘頭上辮子多’,不怕人家‘抓辮子’”。借以打消那些心有餘悸的幹部們的顧慮。

鄧小平又是一個心態平和、平易近人的人,這是他健康長壽的主要原因。戰爭年代,他就善於深入基層,和戰士同甘共苦。有一次,全體戰士到後山背糧食,他也要去,大家就說:“鄧主任,你那麼忙,就別去了。”可鄧小平卻說:“命令是我下的,我能不帶頭執行?要吃飯,就得幹……”

從容超脫不是隨波逐流,放任自流,而是應該堅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後踏實地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有人曾經問遊泳教練:“在大江大河中遇到漩渦怎麼辦?”教練答道:“不要害怕。隻要沉住氣,順著漩渦的自轉方向奮力遊出便可轉危為安。”從容超脫也是如此,它不是“逆流而動”,也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奮鬥。

從容超脫不是宿命論,而是在遵守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從容超脫不是不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世人多被功名累,莫如舟泛五湖

李泌一生中多次因各種原因離開朝廷這個權力中心。玄宗天寶年間,當時隱居南嶽嵩山的李泌上書玄宗,議論時政,頗受重視,卻遭到楊國忠的嫉恨。楊國忠毀謗李泌以《感遇詩》諷喻朝政,隨後李泌被送往蘄春郡安置,於是他索性“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後來自肅宗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雖未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因而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收複京師後,為了躲避隨時都可能降臨的災禍,也由於叛亂消弭、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進衡山修道。代宗剛一即位,又將李泌召至京師,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使其破戒入俗,李泌順其自然。當時的宰相元載將其視作朝中潛在的威脅,尋找名目再次將李泌逐出。後來,元載被誅,李泌又被召回,卻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袞的排擠,再次離京。建中年間,涇原兵變,身處危難的德宗又把李泌招至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