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章 少兒英語學習 :不領先,真的會輸在“起跑線”上嗎?(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從全世界幼兒教育的角度來看,隻有極為少數的機構或個人相信和宣傳孩子要小到三歲以前開始學外語的。這樣,國內有些急於讓孩子早早學英語的父母就很難找到教學方法上的科學依據和支持,比較容易陷入迷茫,甚至會讓一些類似“偏方巫術”的方法大行其道了。我接觸到不少讓還不會走路,甚至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躺在床上聽英語音頻的經驗介紹,甚至形成了多大的孩子一天要聽多少分鍾這樣的“操作模式”。千萬不要忘了人類語言在我們一再強調的交際性特征之外,還有一個社會性特征,孩子們接觸的母語,不論是吃喝拉撒睡,都處於社會和交際之中,都承載實際意義。反觀庫爾博士的實驗裏,隻聽音頻和隻看錄像的對比組裏的孩子沒有發展出外語的辨音能力,就因為音頻、視頻和生活中的人類語言相比,缺失了社會性和交際性。更不利的是,如果過多地讓孩子消極地去聽沒有社會性和交際性的外語音頻,他們就會缺失一部分本應來自現實生活的母語刺激,反而要耽誤他們大腦裏語言能力方麵的發展。

三歲之前的寶寶完全沒有必要刻意去學沒有語言環境的外語。周圍存在的一些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外語早教宣傳,很像上門來推銷的保健品 :宣傳得天花亂墜,卻未必能有什麼得到科學證明的效果,不當使用還可能造成副作用。我們也同樣可以用對付上門推銷的態度來對待這些早教宣傳 :直接拒之門外!

那麼孩子到了三歲以後呢?目前國內最活躍的英語幼教班就在學齡前這個階段,而且城市裏的孩子上的幾乎都是“雙語”幼兒園,在這個年齡段都學過英語。

不過,現在全社會充滿學齡前英語班,並不是因為孩子一定需要在這個年齡段就開始學外語,也不證明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就必須得學外語。這個現象的成因是以下三個因素共振的結果 :一、中國學校係統備受詬病的英語教育水平 ;二、學前教育還不受國家義務教育大綱製約 ;三、幼兒教育巨大的市場動力。在源源不斷的市場利益驅動下,方方麵麵的渠道把國外形形色色的、主要是針對英語母語的教學內容引進了國內,形成了這個沒有受到有效製約的市場畸形的興旺。

前麵幾節已經明確了,我們找不到足夠的語言學科研成果來支持過早的外語學習,這也正是我們國家的外語教學政策不在學齡前、甚至現在又有趨勢開始不在小學低年級要求學習外語的依據。雖說我們的教育領域普遍缺乏實證科研的支持,但是像外語教學開始年齡這麼重要的宏觀決策,一方麵有數十年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麵有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做法可以借鑒,怎麼說都應該是目前中國最值得信賴的決定。

目前世界上隻有波羅的海沿岸幾個小國和西班牙,將孩子正式學外語的年齡定在五歲,它們是傳統上就主張早學外語的國家。特別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在2005 年由國家出麵組織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調研,探討是否要把外語開始的年齡從當時的六歲提早到五歲。就在學術界普遍把調研的結果解讀為提早無益的情況下,國家政府依然做出了提早的決定。像這樣影響到國人命運的決定,有時是要參照學術研究以外的多方麵因素的。不過即使是五歲開始的正式教學,也隻是每周課時不多的童謠遊戲之類的做法,接觸的意味遠遠超過了學習。

對於這個年齡段,我要表達的個人觀點是,孩子本身沒有太大的必要學外語,但是在中國目前“全民英語”的大環境裏,學英語又是回避不掉的,所以需要父母們處理好英語學習跟孩子全麵成長之間的關係。我們的著眼點應該在優秀英語繪本和動畫等語言材料上,借助西方先進的教學和育兒方法帶著孩子全麵成長,而不應該在具體計較孩子英語語言的得失上。在現實操作中注意平衡下麵幾個關鍵做法,應該是最萬無一失的應對了。

第一,要區別母語和外語。這是外語學習的一個關鍵前提,既然是第二語言,天好地好,兩種語言加在一起的水平高,才是真的好。母語發展得越早、越強,孩子的其他學習能力以及將來在學校的適應和生存才會越有利,將來的外語學習能力也才會更強大。

第二,要看淡英語語言本身。這個年齡段學外語不能太當真,必須在時間精力上給孩子的母語和其他方麵的成長讓路。實際上孩子怎麼上廁所、係鞋帶、拿鉛筆,怎麼在幼兒園遵守紀律、跟人相處這些成長內容,都比具體學一點外語更重要。

第三,學前的外語不必要係統地學。在學前的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水平,決定了他們還不能夠係統地學習一門外語,特別是還產生不了有效的閱讀理解。學前的英語應該更直覺、更感性一些,繪本、遊戲、童謠這些內容會更適合,親子閱讀中也是親情的價值更重要,如果一定要送到早教班去,也更應該注重有利於孩子全麵成長的氣氛,比如選擇一家“洋味”十足的幼兒外語班,而不是一家具體學習英語內容的班。

第一章中“七年之癢”的線路圖裏提到了小學低年級是一個困惑期,而困惑的一部分,歸根於現在學齡前的全民英語跟正式教育係統裏小學才開始起步之間形成的扭曲。現在,真正等到上學了才跟著學校開始英語起步的孩子成了少數裏的少數,在發現大多數人學前都學過了英語以後,他們的父母們反而會麵臨孩子錯過了“啟蒙窗口”的困惑。既然我們已經明確了孩子的第二語言起步並沒有一個多麼關鍵的“窗口期”,一定要去糾結“晚了”或“錯過了”這樣的事情就毫無意義了。我們真正要看的是對比於那些學前已經學了很多英語的同齡孩子,應該怎麼去應對的問題。感覺自己孩子雖然在學前學過英語但是效果不大,上了小學以後還在拚命想辦法要從頭學的一批父母,也可以參考同樣的應對策略。

孩子學齡階段才起步的父母們的困惑,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麵。第一,孩子大了,不好“擺弄”了,有時會對英語起步有抵觸情緒。第二,孩子不肯再回頭去弄“啟蒙”的東西了。第三,知道孩子大了應該展開閱讀,可是又沒積累夠詞彙量,孩子的英語閱讀就是啟動不了。

逐條來看。首先,外語學習一定要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內心沒有學習的動力,其效率肯定是很低的,這並不是由著大人“擺弄”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孩子“聽話”

與否,隻能是針對給他們灌著學英語是否容易來做出的判斷。我們自己當年被當作“填鴨”灌著學英語,受苦不少而效率有限,千萬不要以為現在去“灌”孩子,他們就會有多少正麵的收益。

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或許還應該慶幸孩子的英語起步晚了呢。孩子能夠明確表達好惡的年齡大約要在七歲左右,這也正是孩子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依托著自己母語發展起來的一個標誌。能明確表達好惡,學習者的要求才能夠明確,一旦找對了孩子的興趣點和適合孩子的方法,學習效率會比好“擺弄”的低齡孩子有保障得多。

一門語言涉及的內容博大精深,總能找到適合每一個孩子興趣點的內容。對於孩子不願意回去弄低幼的東西這一點,好多爸媽也是為此感慨錯過了更低年齡起步的機會。這樣的感慨,實際上在邏輯層麵就已經出現了誤解,把智力水平和語言水平混為一談了,一說到零起點的外語,就和低幼的東西畫上等號,其實不少的經典成人外語教材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而更要命的另一重誤解在技術層麵上,就是認定了孩子的外語起步一定得按照“聽 – 說 – 讀 – 寫”的順序,從簡單的低幼聽力內容開始發展。大孩子不要說靜靜地躺著聽音頻了,就是看動畫或是聽大人讀繪本,計較內容也是必然的。如果一定要盯著低幼的材料、再去一味強調聽力先發展,就是在把他們的外語起步引向倒退的方向。

從技術環節著眼,我們一方麵不要再惦記著回去補低幼的東西,另一方麵要特別注意聽說讀寫並進、互相促進的原則。聽說讀寫並進是現在西方第二語言教學裏普遍的共識操作,學齡的孩子已經不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了,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母語書麵語基礎和學校學習能力,他們的學習模式已經表現出了高度依賴書麵語這種更符合現代社會狀況的特點。聽說讀寫可以一起調動,外語學習的助力點就多了許多,這本身也是大孩子起步速度可以更快的一個關鍵。關於聽說讀寫並進的操作,在下麵第四章的第四節裏還有更進一步的討論。

學齡孩子英語閱讀起步的困難,也是我們這裏要討論的第三個困惑,平行還會派生出一個技術操作上的困惑 :到底應該先背單詞然後開始閱讀呢,還是應該通過閱讀來拓展詞彙量呢?

對比一下學齡前起步的操作,那個年齡段的父母怎麼沒有集中表現出這個困惑呢?難道是小一些的孩子反而沒有詞彙量的壓力了嗎?答案是 :學齡孩子的父母在閱讀這一點上的期望值過高了。到了學齡階段,看著孩子的中文能夠閱讀了,又看到一部分已經進行了幾年英語學習的孩子也能進行一定的英文閱讀了,做父母的潛意識裏就以為自己孩子也應該能夠閱讀英文了。其實,他們的英文不過才剛剛起步,這個起步還不像母語那樣集中學習認字去對付閱讀就行了,還要包括聽說能力、發音、基本詞彙和語法等許多外語的基本內容,需要一個相當時間的漸進過程,同樣不能操之過急。

孩子的閱讀也是從點點滴滴起步的,比如學會認識“ABC”這幾個字母的過程就是一個閱讀的過程,再比如學會認識標點符號這樣隻在書麵語係統存在的語言成分,也是閱讀的一種。我的兒子大概是從小受到我的影響,在英文裏最先得心應手掌握的閱讀是讀食物包裝的標簽,把多少卡路裏、多少蛋白質之類的弄得清清楚楚,一些相當生僻的詞彙,像鈉呀、不飽和脂肪呀都不在話下。

關於單詞掌握的問題,可以非常明確的一點是,閱讀是最有效的積累詞彙量的做法。一個詞由“形”、“音”、“義”三個層麵構成,中國式的背單詞把主要精力拿去對付字形,也就是拚寫了。如果把精力都放到拚寫上,可能從閱讀裏得到的幫助就不明顯。可是學外語更重要的是語義,得懂得單詞的意思才能完成交際呀。掌握意思,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完成閱讀這個有實際意義的書麵交際活動了。

孩子雖然過了學齡,但是既然外語水平為零,非要讓他們去對付超出語言水平的內容是不現實的,要在充分尊重孩子選擇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對於英語世界的好奇,而不是指望他們能夠在語言上一蹴而就。這時,閱讀這條主線在領路的父母或老師心裏應該十分明確。適齡的英語閱讀材料有的是,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學習閱讀,慢慢到了能夠展開自主閱讀的水平就是一個最關鍵的突破,那時孩子的詞彙量和語法表達的能力都會突飛猛進。如果語言水平提高了,回過頭來專門針對考試做一些諸如拚寫和語法方麵的練習和準備,考試出成績自然也不在話下。如果到了小學的高年級或初中,能夠開始並堅持適合年齡的原版閱讀,孩子的英語學習就可以很高效率地走向成功了。

李岑老師特約專稿:英語零基礎孩子直接進入原版書閱讀

核心提示 :李岑,清華大學碩士,致力於通過原版童書的講讀幫助孩子突破閱讀瓶頸、體會英文魅力的英語教學專家。李岑老師明確提出的小學階段英語起步不需要去遵循所謂的“聽 - 說 - 讀 - 寫”的學習順序,而是應該把英語當作汲取西方書籍思想的“管道”,通過原汁原味的原版閱讀提起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等論點 , 很有真知灼見,也正好可以作為本章學齡孩子英語起步一個具體操作方法的參考。大家還是應該記住,任何方法都不是絕對的,在這裏是引用方法的一例,而不是推薦什麼具體的神奇做法。關於外語裏“聽說讀寫”的關係,我們在下一章中還會具體展開。征得李岑老師同意,現將其幾篇短小精幹的相關博文按照發表順序附在本章之後,希望借此最大限度地展現原作者的思路和本意。

李岑老師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icenbook

一、少兒英語沒有“聽說讀寫”四大順序 (2012-07-15)家長 :學外語,是不是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先讓孩子從聽開始?

李岑 :“聽說讀寫”這四個字,概括了四項外語技能,“聽說讀寫”並非外語學習的順序。

家長 :你意思是說,外語學習不存在“聽說讀寫”的順序?

李岑 :是的,對於 6 歲以上的兒童,外語學習不存在“聽說讀寫”的順序。

外語能力的發展,就像身體發育的過程。一隻小手長成一隻大手,每一根手指頭都在成長,而不是等食指先長大,然後無名指再長大。外語學習也是一樣,要各項能力協同發展。

家長 :學外語,需要“聽說讀寫”協同發展,能再說得具體一點嗎?

李岑 :好的。我舉個例子,聽力和閱讀,就可以協同發展。幼兒園的孩子,可以多聽聽英語兒歌,待孩子進了小學,可以給孩子請家教,教孩子讀懂簡單的原版書,比如 Magic Tree House 係列讀物。孩子一邊閱讀原版書,一邊配合著,在每天晚上睡覺前,聽一聽 Magic Tree House 的原聲音頻,這樣一來,孩子既看懂了原版書,又熟悉了英文的聲韻,這就是協同發展。

問:有時候,我讓孩子聽有聲書,可孩子聽著聽著,就不愛聽了,這是為什麼?

答 :孩子進入小學,其對英語的興趣,與孩子的英語理解力,是成正比的。

換句話說,孩子越懂得英文的意思,就越容易對英語感興趣。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一篇 3000 字的英語文章和朗讀音頻,如果孩子連閱讀都很吃力,那麼,孩子聽外國人朗讀的時候,就無法聽得“津津有味”。如果孩子聽英語,變成“鴨子聽雷”,那麼,孩子就會“開小差”,惦記著幹別的事情,就不想學英語了。

家長 :學英語,由不得孩子的興趣,我會督促他的!

李岑 :我相信您能督促他。但我想分享一個規律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孩子,能真正做好他絲毫不感興趣的事。”

二、7 歲以上的孩子應該直接閱讀原版書 (2012-08-14)我教過一些 7 歲以上的孩子,我發現孩子讀的很多英文材料,都“過了兩遍水”:第一遍過水,是原文被簡化 ;第二遍過水,是篇幅被縮短。

“過了兩遍水”之後,小學生看的英語閱讀材料,是特別簡單的“豆腐塊”。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做客,她家孩子 9 歲上三年級。朋友告訴我,她對孩子的英語培養,屬於“該幹嗎幹嗎”的類型,也就是“隨大溜”。孩子周末該上輔導班就上輔導班,平時該給孩子買的書,就給孩子買來。問題是,孩子對英語,始終就是那個樣子,始終沒有太大興趣。聽她這麼一說,我便走近孩子的書架,隨手翻看幾本英語讀物,發現裏麵全是一篇篇寡淡無味的“豆腐塊”。我心想,孩子發育到了 9 歲,還在讀這樣的英文小故事,怎麼可能真心“愛英語”?

我對朋友說,孩子現在的英語學習狀況,是“低層次徘徊”,不要以為孩子現在“該幹嗎幹嗎”,孩子真正該做的事情,到現在都還沒做。

英語閱讀,沒必要“低層次徘徊”。孩子沒必要整天抱著“豆腐塊”。孩子從7 歲開始,也就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就應該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英語閱讀教育。

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育,其意義不在於考高分(當然,高分考生,都是閱讀力強的孩子),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育,其真正的意義,在於“鋪設管道”,孩子需要把英語當作汲取西方書籍思想的“管道”。

孩子從小汲取知識的管道,除了中文書之外,還有英文原版書籍。有的孩子即使寫語文作文,也會借用到英文原版書裏的雋語哲思。這就印證了一句話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孩子閱讀視野開拓了,下筆自然“言之有物”。

教育是未來的事業。如果希望孩子長大後自信滿滿,出類拔萃,講話寫作內涵頗豐,那麼,小學階段的閱讀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教育全球化,不是口頭說說那麼簡單,也不是給孩子積攢一筆留學費用那麼簡單,而是讓孩子從小有一種“遠方”的情懷,有一種對“遠方”的體認。

三、少兒英語不存在“起步晚”的遺憾 (2012-09-20)好幾位媽媽跟我說,孩子小學才開始“接觸英語”,英語“起步晚”,十分著急,不知該怎麼辦。

我回答說,孩子能不能學好英語,關鍵不在於起步的年齡,而在於孩子能否專心做事。專注力越強的孩子,英語就越好。

我不知道英語“起步晚”這三個字有什麼意義。因為,國內有不少英語“起步晚”

的孩子,現在美國最好的大學讀本科 ;還有不少英語“起步早”的孩子,現在學業平凡。

忘掉“起步晚”這三個字吧!少兒英語,不存在起步早晚的問題。無論孩子是 3 歲開始學英語,還是 5 歲開始學英語,還是 7 歲開始學英語,不管孩子何時起步,家長隻要準備好與孩子年齡相符的原版書,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 0 ~ 3 歲時,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國外的“洗澡書”;孩子 3 ~ 6 歲時,媽媽可以給孩子講一講原版繪本。孩子到了 7 歲以上,可以開始學習純文字的原版書。

我接觸過一位媽媽,孩子今年 7 歲半,幾乎沒讀過原版繪本。於是,媽媽想給孩子補上繪本這一課,來聽聽我的意見。我告訴這位媽媽,如果您和孩子不是整天無事可做的話,就別補這一課了。

7 歲以上的孩子,已進入小學教育階段,學習負擔日漸加重。因此,7 歲以上的孩子學英語,必須考慮時間精力的“投入產出比”。

英語學習,是“由上往下”兼容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閱讀不同難度的原版書。家長沒必要讓孩子“回到小時候”,孩子不要總看滯後於心智發育的簡單讀物。7 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直接開始學習純文字原版書。如果孩子在 7歲前,沒有英語繪本的底子,那麼,孩子剛開始學純文字原版書的時候,可以在最初的 6 個月,適當放慢進度,讓孩子有一個適應期。適應期過後,孩子的進步會越來越明顯。如果孩子在 7 歲前,讀過不少原版繪本,那麼,孩子就能更加順利地進階到閱讀純文字原版書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