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章 Phonics 和中國孩子的英語(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把它們整理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它們都記住了,憑視覺一眼看上去就懂,不需要再去通過拚寫和讀音的細節“解碼”,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閱讀效率。

認為抓住語言所承載的意義比弄清楚語言自身拚寫發音的細節更重要,這正是整體語言法的基本精神,所以“sight words”在英語裏又叫“整詞”(WholeWords)。我們認識漢字,難道不正是通過視覺,以整個一個字為單位來進行的嗎?

符合漢語的閱讀習慣,又符合我們背單詞的學習習慣,“sight words”的學習就很容易被中國人接受,在“言必及 phonics”的今天,甚至演變成了拚讀法學習的一個必需環節了。

跟“sight words”的命運相反,很多技術派人士提倡的“音素意識”(phonemicawareness)在中國就沒有太多響應,因為它找不到跟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點。麵對中國孩子不會英語口頭語這樣的拚讀法硬傷,民間的變通是往聽音頻方向走,畢竟聽力理解的完成涉及了語言的交際層麵,這樣孩子才可能深入下去。而到了“音素意識”這裏,本義是讓已經會說話的孩子能夠明確意識到語言裏能夠區別意思的那些聲音(音素),為下一步能把音素獨立分出來,進而可以開始用拚讀法規則把音和字母聯係起來做準備。這也是一個“從下往上”的做法,細到語言的元音輔音。不說它自身在美國遭到的質疑了,如果外語孩子還不能有效地用英語口語交流,我們偏偏要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向不能完整表達意思的一些元音、輔音,這樣的操作為什麼走紅不了,已經沒有必要多解釋了。

雖然說我在字裏行間的很多地方,已經明顯表露出了對拚讀法的具體規則沒有多少“內心欲望”,可我還是時常會被問到拚讀法到底有多少條規則,或是孩子應該學會多少條這樣的問題。我想,隻有那些真正具有內心欲望的技術派人士,才會在多少條規則上一鑽到底,甚至於如數家珍般地立即列出若幹條來。我在這裏,可不想繼續沿著討論具體規則、零割英語的方向走,而是要帶著大家換一個思路看問題,從不同的視角總結出幾條針對中國孩子的拚讀法學習規則。

第一,拚讀法的規則永遠有特例。這其實是美國絕大多數教授拚讀法規則的文章或教材裏提出的第一條規則,把某一個方法“神奇化”在實事求是的美國是完全沒有市場的。

第二,拚讀法的規則太多,不可能也沒必要非得都去掌握。這樣也就沒有必要非去討論到底有多少條規則了,國內一些關於哪一套具體教材裏的規則更全麵、更正宗的爭辯,也就毫無意義了。

第三,拚讀法的規則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也是可以慢慢總結出來的。都不說大量的規則本身跟發音、語法、構詞法的各項規則之間有交叉,就是國內現在普遍建議的拚讀法學習要跟大量的閱讀相結合這一點,本身就在說明閱讀中可以歸納和解決規則的問題。

說到底最關鍵的就是 :我們學習的是語言,不是總結出來的語言規則。

第六節 Phonics 和中國孩子的英語

其實幼兒外語教學課堂裏的生動表現,來自西方先進的幼兒教育,而不是拚讀法本身。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英語隻是一個局部構成,所以我們應該看淡英語。同樣,在孩子的英語教育過程中,拚讀法也隻是一個局部構成,我們同樣應該看淡拚讀法。

我們看到了拚讀法在中國生根開花的過程 , 實際上就是一個跟中國英語教學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它跟中國舊有的外語學習方法和理念能夠找到共鳴點的地方,才能真正被接受和推廣。甚至在一些情況下,隻是舊有方法被貼上了拚讀法的新標簽而已,好些不是拚讀法的功能或功勞,也都被歸入了拚讀法的光環。

最有代表性的表現,就是我們好多爸媽有這樣的一個錯覺,認為拚讀法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與傳統教學方法比,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天壤之別。

其實幼兒外語教學課堂裏的生動表現,來自西方先進的幼兒教育,而不是拚讀法本身。拚讀法因為過於強調語言細節,提倡反複操練、用記憶的方法學習繁雜的規則,過於看重評估和考試的效用,因此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也扼殺了閱讀自身的樂趣,這本是它遭到整體語言法猛烈攻擊的主要地方。對於拚讀法比較有研究的人,就會發現它的教材或課堂教學的處理,都在拚命隱藏教學內容枯燥這個弱點,把枯燥的規則用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比如兒歌遊戲之類的方法表現出來。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不涉及拚讀法的傳統教學也從童謠兒歌繪本入手,孩子也是在蹦蹦跳跳的互動中學習,然後從識字、閱讀簡易讀物,直到進入章節書的閱讀,在得到閱讀的樂趣以後,英語水平就會突飛猛進。這樣的課堂裏,生動性一點不會少。

在耀眼的光環之下,人們對於拚讀法的應用基本上就是一招 :“乾坤大挪移”,把國外拚讀法的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輔,以及相關教學方法直接“平移”

到中國來。這樣的平移,相關的出版、培訓公司會不遺餘力地支持,甚至會為我們點綴上一些第二語言的色彩。的確,拚讀法的教材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是其他係統所無法匹敵的,是一項優質的資源。但是,我們自己心裏需要十分明確的是,專注於母語孩子學齡前後學習認字和閱讀的拚讀法,本身沒有把第二語言習得這個較長時間過程裏的相關特點納入考慮,怎麼“移”也移不進來的。

最關鍵的著眼點當然還應該是在閱讀學習本身上,在這個“大挪移”的過程中,針對學齡兒童的拚讀法學習被悄悄地移到了國內學前的年齡段。美國在總結為什麼自己學生的閱讀能力落後於全球最領先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時,注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國家正式學習閱讀大約在七歲左右,而美國現在以拚讀法為主導的閱讀學習,在“學前班”(kindergarten)五歲左右就開始了。如果孩子過早開始係統地處理抽象的符號和規則,他們的認知能力跟不上,處理就會變得很細節、很枝節,甚至很支離破碎。從閱讀角度看,就會製約他們的分析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今後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會不足,總體上就會成為較弱的閱讀者。所以,在最近這些年裏,美國入學年齡較低的州都紛紛修改法律,推遲了入學年齡。而提出“音素意識”的一個作用,也是在推遲學前班孩子學習抽象規則的時間,而是要先從對聲音的感性認識著手。國內一度傳得沸沸揚揚的關於台灣“禁止英語早教”的說法,其實禁的是係統學習具體規則的早教,這顯然也是基於同一原理從歐美國家借鑒過來的決定。

那麼我們國內比較流行的,學習拚讀法之前要先有一定的聽說基礎、先掌握幾千個“聽力”詞彙這樣的說法,是否能夠解決問題呢?其實這也可以算是一個良性的變通,意識到了學習拚讀法規則解決不了孩子的閱讀問題,就實實在在回到聽和說這樣具有交際內容的環節。不過有趣的是,這個變通和晚一點出現的大量閱讀分級讀物的變通,都是為了學習拚讀法而做出的,就沒有意識到,它們本身就已經是在交際中學英語了,本身就是“真神”了,不需要再去“找個外來的和尚念經”了。

還想完全換一個角度來拓展一下大家的思路,這個角度來自於國內對整體語言法的一些批評。我非常欣慰地聽說,目前在中國已經有了打出“整體語言”旗幟的英語幼教機構了,應該為他們正麵提出孩子絕對不需要學習拚讀法的勇氣喝彩,這至少可以讓中國的父母聽到不同的聲音,讓中國的孩子得以有不同經驗的嚐試!秉承本書不去過於推崇某一個具體方法的基本原則,我在這裏也不去評價這些具體的整體語言教學。不過這時用本書的科學視角來審視一下坊間針對他們的一些批評,比如孩子說話很流利但是發音很差、語法錯誤很多等,倒是很有意思。發音和語法都跟拚讀法無關,自然也不能把帽子扣到整體語言方法上去,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第二語言中介語裏所不可避免的正常表現。如果說整體語言班上的學生真的給人們以這樣的印象,是說明他們在實際交際方麵的步子邁得快了,因為步子快,表現出來的發音和語法問題,可能會顯得比其他一些保守地跟著拚讀法教材在慢慢聽原版音頻的孩子多一些。交際是第二語言學習的生命線,交際的步子快,是把學習精力從各種規則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獲得的一種回報,這實際上是傳遞出了高效率外語學習的一個信號。至於怎樣平衡交際和錯誤,或是交際和操練之間的關係,那隻是次一個層麵上具體教學方法的考量了。

本章最後,還要打開部分讀者一直在嘀咕的一個心結。不是說沒有最好的外語教學法嗎?怎麼聽說這個拚讀法在美國是總統“欽定”的“最佳”方法呢?

教無定法,這是一定的。一個小學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夠牽動全民、涉及國會和總統嗎?事情自然不會這麼簡單。我們在第四節裏提到,美國閱讀大戰分歧的根源,來自拚讀法和整體語言法這兩種不同閱讀教學方法背後不同的心理認知模式。兩種模式代表了人類兩種不同的世界觀,無法終極調和,最後由美國的選舉文化折射了出來,形成了一場牽動每個選民的大戰。這場大戰,其實更是一場意識形態領域裏的紛爭。

撇開意識形態之爭直到不談,單看閱讀教學部分。美國小學的閱讀教學最早傳承於傳統的拚讀法,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由於蘇斯博士這樣采用“整詞” (WholeWord)的著名係列讀物的出現,開始明顯倒向“整詞法”,不過到了 60 年代,又隨著暢銷書《為什麼強尼不會閱讀》(Why Johnny Can\u0027 t Read)回到了拚讀法上。

到了 80 年代初,美國和加拿大的學術界開始向拚讀法宣戰,更尊重學習者個性和自由的整體語言法,在隨後大約十年裏成為了主導美國的閱讀教學法。這之後才是十年之久的閱讀大戰,和在 2001 出現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聯邦教育法案,法案中明確了“閱讀第一”的地位以及用拚讀法教授閱讀的措辭。

一旦形成了法律,執行起來可就是直線型、大力度的了,聯邦政府每年的直接投入就是數十億。到了這個層麵,就看不到不同理念爭論的曆史問題了,也看不到要在當時流行的整體語言法之中,加入拚讀法進行平衡教學的痕跡,不是拚讀法的東西依法就已經不符合政府采購的招標標準了。可是,這樣大力度執行下來的結果呢?

怎麼辦?鍾擺必然要往另外一個方向擺了。經過了這幾年的籌備和運作,美國從 2014 年秋季起第一次使用全國統一教學大綱,叫作“共同核心”(CommCore),這是一場全國性的教育大改革。新大綱自然不會隻采用簡單地否定拚讀法這麼一個低級的視角,而是重新強調理解力和創造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全麵廢除通行了十幾年的選擇標準答案的考試,徹底告別考試的“塗圈圈”

時代。新的考試將要大量出現開放式、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這樣的考試,不但是在英語閱讀考試中要更強調理解、更看輕細節,在所有其他科目的考試中,對於閱讀理解本身的要求,也一下子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如果我們一味地把目前少兒英語教學裏能有的光環都加給拚讀法,這樣的光環會掩蓋住拚讀法本身的功能,“嗎啡”的幻境也就會再次出現,一時止痛但是卻忽略了病痛本身的問題所在,最終是會影響英語學習效率的。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英語隻是一個局部構成,所以我們應該看淡英語。同樣,在孩子的英語教育過程中,拚讀法也隻是一個局部構成,我們同樣也應該看淡拚讀法。

李麗華老師特約專稿 :英語學習教材雜談

核心提示 :李麗華,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現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從事過大學英語專業語音、語法、綜合閱讀等課程教學,業餘時間從事少兒英語教學十五年以上,出版有《機靈狗故事樂園 ABC 級學習使用方案》一書,曾以“喜歡英語”、“綠袖子”

等 ID 出現於幾大兒童教育論壇。本篇專稿選自李麗華老師新浪博客,初看上去就是一篇普通的教學手記,樸實無華。細品之下,李老師已經把自己對於拚讀法規則的理解全部融通在教學設計之中了。文章涉及了中國孩子英語起步的特點和各種困惑,從《機靈狗》這樣一本以拚讀法為主線編寫的英語入門教材著手,不是一味地去強調具體的規則細節,而是涉及了聽說讀寫和語法各個層麵的綜合設計,包括應該配合主教材使用的各種輔助語言材料,從零起點入門開始一路考慮到了跟《新概念英語》的銜接,甚至於把孩子大學以後的學術英語發展都納入了視線,是一個把以拚讀法為主線的教材和中國孩子英語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典範案例。本文從文字編輯角度做了少量修改。

李麗華老師新浪地址 :http://blog.sina.com.cn/worldwideyes

《機靈狗》是一套 phonics 拚讀配合閱讀的書。ABC 級講的是全部 26 個字母的發音。第一級是在複習 ABC 級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常用字母組合的發音,比如 oa, oo, ai, ee, wh, th, ch, sh 等。第二級是在第一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更多的字母組合,以及鞏固前兩冊中講過的字母發音。第三級算是一套對前兩級的總結閱讀書。總體來講,《機靈狗》裏講的都是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規則發音,不很規則的發音還需要在進一步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和鞏固。

所以我不建議《機靈狗》ABC 級學一半就學別的。我的做法是,每級《機靈狗》學 2 個月左右。用《機靈狗》做比較係統的 phonics 拚讀指導,在使用《機靈狗》時配合比較合適的同步閱讀。我用的是《體驗英語少兒閱讀文庫》中的分級讀物,以及像“RAZ 係列”這樣的國外分級閱讀網站裏的讀物來配合,不過這些分級讀物在使用時需要家長挑選。

當然,我在領孩子學的時候,還用了一套哈卡特公司的拚讀拚寫的練習冊,並在 Hooked on Phonics 裏麵選了些練習做鞏固訓練。總體來講,效果還是不錯的。

我覺得大家要是想用什麼,應該對要用的書有透徹的了解,對教學整體有個規劃,不能今天覺得這個好就用這個,明天別人說那個好就用那個。

還要再接著說,《機靈狗》不是詞彙學習書,也不是句型學習書,而是語音意識培養書。裏麵所有的詞彙和句型都是為培養語音意識服務的,所以裏麵配合的聽音 CD ,一定要聽,家長還要把每冊書中側重的音素給孩子強調一下,以引起注意。

體驗英語第一級開始的內容有點難,不適合配合《機靈狗》ABC 來用。我認為怎麼也得學完 ABC 級再用,如果有更簡單的東西,最好還是先用更簡單的東西,比如“RAZ”閱讀裏的簡單故事,這樣在讀書時,孩子可以實踐拚讀,達到逐漸熟練的程度。

一旦孩子掌握了拚讀的技能,背單詞就不是難事了。而且從拚讀學習培養起來的閱讀習慣,會讓句型學習也變得簡單。所以建議媽媽們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以孩子能背多少單詞,或能中英文對應出多少詞彙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效。語言學習的初期,語言整體意識的積累才是最重要的。一旦語言意識培養出來,詞彙量的增長會是成倍的。

我的教學方案是這麼設計的。英語學習之初同步使用《機靈狗》和“3L英語”。

“3L 英語”是指由《新概念英語》作者亞曆山大編寫的 Look, Listen \u0026 Learn,國內通用的譯名是《看聽學英語》。因為這兩套教材是國內能買得到的既便宜又係統的,編排又合理的教材。

我在給孩子教學的時候,同步進行語音和語法教學,同時配合書籍閱讀。語音部分按照《機靈狗故事樂園》的語音出現順序,使用哈卡特出版的 phonics 之類練習,還有學樂出版的 phonics 類練習,把《機靈狗故事樂園》作為 phonics 拚讀教學的語言實踐材料 。

語法部分以“3L”第一冊、第二冊,《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和第二冊的語言現象為主線,配合哈卡特出版的 Language Art、Reading Skills,學樂出版的寫作類指導等練習,鞏固閱讀和寫作技能,同時也要求孩子一周讀兩本書(比如體驗英語類、外研社《國家地理兒童版》等),孩子小的時候可以仿寫,大了以後要翻譯。

“3L 英語”的教材內容以一家姐弟二人 Sue、Sandy 的生活為中心,圍繞他們有他們的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鄰居、朋友等。每篇課文是一個不同的生活場景,使用的語言也接近兒童的日常生活,生動有趣,語法進程較慢。每冊書120 課,單數是課文,雙數是練習。第一冊可以學習到詞性、主係表句型、主動賓句型、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和“be going to”句型等語法項目,第二冊可以學習到五大句型、三大結構、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等時態項目。如果喜歡《新概念英語》,可以在《新概念英語》第一冊中間開始接續,繼續學習,學習心理上基本沒有什麼需要過渡的。

具體地說,《機靈狗故事樂園》4 級,每個級別使用大概 3 個月,這樣,用一年的時間把 phonics 的基本發音規律學完。這期間同時使用的是哈卡特的Phonics consonants(全本),Hooked on Phonics(部分),Spelling Skills 1,2,3,學樂的 Phonics(四本書)等。因為有學習、有練習,還有閱讀配合,孩子的拚讀能力很強了。這期間,“3L”的第一冊也基本學完了。

配合 3L 的語法線,使用 Language Art 足夠了。因為“3L”的語法發展很慢,最初 30 篇的課文基本都是為了建立語感設立的。所以我們會感覺他裏麵的生詞詞彙多。但是要是不強調非要背單詞的話,隻要求課文讀下來到讀熟,因為有了拚讀的心理基礎,是很容易做到的。第一冊結束以後,孩子的進步就是突飛猛進的了。因為教材中的詞彙不再是障礙,而是前進的助力車了。

Language Art 裏麵的語法是從認識詞性開始的。這對使用本族語的孩子重要,對我們也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英語學到最後是為了學術上的應用,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語法技能來分析所讀材料的。很多口語出色的孩子到了大學,不能閱讀科技文獻,問題就出在小時候,過分注重表達的培養,而沒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我認為,所有的英語學習都是為了將來從事的高端工作服務的。英語說得好的人,沒有學術能力,做翻譯都困難;但是英語說得一般而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強的人,卻可以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別說我有歧視,現實就是這樣的)。我們見過英語說得一般但是學術能力強的人出國,一樣可以做大學教授。

基本上學完“3L”第二冊,哈考特的《拚寫類練習》也都用完了,英語語音方麵的基礎也就告一段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用語義分類和構詞來配合《新概念英語》增加詞彙量,同時大量擴大閱讀,這時故事類閱讀比例要逐漸減少,加強學術性閱讀和寫作的訓練。這個階段,建議使用《劍橋詞彙》和湯姆森的詞彙書做練習。使用外研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國家地理雜誌》出版物做閱讀材料和寫作素材。同時還可以用廣東出版的一套引進版的寫作指導書,指導學術報告寫作。

語法主線還是按《新概念英語》的一路學下來就行,不用拓展太多,但是基本句型,句型分析作為基本的的技能是一定要強化的。這個時候還可以找些比較好的聽力材料來練習。可以是考試類的,也可以是小說閱讀類的。比如《托福考試聽力》,或《哈利波特》《納尼亞傳奇》的 BBC 朗讀版。

我覺得孩子之所以會失去興趣,是家長功利心太強,學習的項目和形式都太單一,還有就是缺乏挑戰性。很多人覺得孩子天生好奇,而且會一直好奇。其實不是,好奇心是激發出來的,而且需要外部的刺激才能保持。而且我覺得挑起孩子的好奇,和保持他的好勝心不用很費心思。隻要多用心,多觀察孩子,多從生活中啟發他們,他們就會有主動的求知欲。而且孩子小的時候還是綜合培養孩子的能力,當他的知識麵廣泛,各方麵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麵發展的時候,任何一點外部刺激都能從不同角度激發他們的強烈求知欲。 但是,如果把識字、學單詞當成幼兒智力開發的唯一途徑的話,孩子總有學厭的時候,而且這樣的情緒還會擴大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遷移到其他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