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結束語 高考改革破冰之後,中國孩子的英語應走向何方?(1 / 2)

經過一整本書的討論,中國少兒英語學習的真相歸結到了兩個關鍵詞上 :

“交際”和“第二語言”。這兩個詞是本書裏絕對的高頻詞。

“交際”是中國體製英語教育的死穴。給體製英語號脈的人不少,大大小小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就更多,但是卻沒有抓住這個死穴,所以這麼多年來問題沒有什麼改善。抓不住的原因是我們從單一語言的中國文化中成長起來,對於外語和外語學習不敏感,不論是把外語當知識也好、當習慣也好,反正就是得拚命地、反複地、機械地學習,意識不到外語是可以早早地就使用的,總是希望等到“學好了”再用。脫離交際地學習,是中國外語學習效率低下、過程漫長、心情痛苦的根源。

本來到了親子英語的層麵,我們是有機會大大改善交際情況、打開這個死穴的。在親子閱讀、親子遊戲這些環節裏,大人跟孩子近距離、多頻次地隨機接觸,在親子間的互相了解和親情紐帶的幫助下,通過母語、外語、體態語和周圍語境完成交際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低齡孩子的本能。我們不妨回想一下,隻有孩子沉浸在繪本或動畫片的故事中,沉浸在通過遊戲等活動跟大人、老師或其他孩子的互動中,他們的反應才最積極,語言習得的效果也才最好。這些能夠打破缺乏交際這個死穴的操作,是親子英語最大的優勢,是體製內英語一時之間無法趕上的。

可惜的是,我們大人常常會去追求一些自己認為“更對”、“更有效”的操作,而這些產生於中國民間的操作,隻有跟大家潛意識裏的價值觀相一致的做法才會被廣泛接受。大家潛在的價值觀又必然是源自於多年的體製教育,所以民間流行的方法從形成開始,就難免脫胎於根深蒂固的體製教育模式,不管貼上什麼標簽或是引用什麼術語。於是,像灌水一樣往孩子耳朵裏“灌聽力”、不考慮孩子主觀能動性地“加大輸入”、從動畫片和音頻裏提取字幕讓孩子跟讀等做法,就開始慢慢流行,它們的操作關鍵就是剝離了英語的交際性,跟體製內反複地、機械地重複和背誦的學習方式越來越一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和英語水平的增長,直接背單詞、背課文、反複操練拚讀法規則等死記硬背的做法的比重還會增大,跟體製課程平行的應試班市場也越來越大,而本可以發揮校外優勢、能夠承載交際功能的原版書閱讀的比例則越來越小。如果我們的體製外英語學習不能在有意識的控製或是無意識的巧合中解決交際這個死穴,最後的結果跟過去還會是一樣的。

不了解第二語言發展的科學特點,不知道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專門的學科,這也是中國文化對於外語和外語學習不夠敏感的一個表現。體製內這方麵的問題本身不小,比如像計較漢字筆畫一樣計較字母的拚寫,比如過於崇尚背誦,比如忽視了聽說教學等,而且因為這個問題的存在,還催生了英語高考這個外語學習的“鬼門關”,無端消耗掉了孩子英語學習的所有精力。但是因為不像體製內那樣存在各個科目的總體設置,又因為有時孩子開始外語學習的年齡太小、母語口頭語的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在親子英語的層麵上,混淆母語和第二語言這個問題可是比體製內要嚴重得多了。我們產生的不隻是教學操作上的混淆,而且是兩種語言本身發展過程和發展特性的全麵混淆。“像學母語一樣學外語”、“把外語學到跟母語一樣好”,這些類似於“土法煉鋼”的害人說法,體製內可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