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七卷 獸部(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脂 【釋名】 即熊白,乃背上的脂肪。色白如雪,味很美,冬天才有,夏天沒有。它腹中及身上的脂肪隻可煎煉入藥,而不能吃。

【氣味】 甘,微寒,無毒。

【主治】 主治風痹不仁,抽筋,五髒腹中積聚,寒熱瘦弱,頭瘍白禿,皮疹。長期服用人不饑並能延年益壽,補虛損,殺寄生蟲。用酒煉製後服用可使長發變黑,並能悅澤人麵,治麵上扁平疣及瘡。

肉【氣味】 甘,平,無毒。[弘景說]有痼疾的吃了會終身不愈。[鼎說]腹中有積寒者吃了則永遠難去寒。十月不宜吃熊肉,會傷神。

【主治】 治風痹筋骨不仁,補虛羸,殺寄生蟲。長期服用可強誌不饑,輕身延年。

掌【主治】 禦風寒,益氣力。

膽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可治時氣熱盛,變成黃疸,暑月久痢,治疳,耳鼻瘡,惡瘡,殺寄生蟲。去心中欲涎效果更好。小兒驚癇痙攣、抽風,用竹瀝化赤豆後服用。退熱清心,平肝明目,去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視線的白膜,殺蛔蟲。

腦髓【主治】 治耳聾,療頭暈。去禿風屑,生長頭發。

血 【主治】 治小兒因外界驚嚇引起的麵青、抽搐等症。

骨 【主治】 做湯,浴洗曆節風和小兒受驚嚇後引起的麵青、抽搐,驚癇邪熱。

羚羊

【釋名】亦稱九尾羊。[時珍說]王安石《字說》中記載,與鹿同類,角環向外用以防衛。羚喜獨棲居,懸角於樹上以防遠害,實可稱為機靈。所以字從鹿,從靈省文。後人改為“羚”。

【集解】 [弘景說]出產於建平、宜都及西域各地的偏遠山中。多長兩角,隻長一角的最美。角有多節,節節相繞。另有山羊,其角極長,隻一邊有節,節也疏大。羌夷人稱為山羊,能涉峻險。還有山驢,大如鹿子,皮可做靴子,有兩隻角。[藏器說]山羊、山驢、羚羊三種相似,而羚羊則有神性,夜宿時會防隱患,將角掛在樹上不著地,唯角中彎深銳利緊小,有掛痕者為真,其他疏慢、無痕的不是羚羊角。另外,真角放在耳邊聽有純正的集集之鳴聲。[頌說]現在牛、羊有諸多角,若宰它聽起都有聲響,不僅羚羊有角。自然死亡動物的角無聲響。[宗奭說]諸角附在耳邊皆集集有聲,並非掛痕一說詳盡。即便有偽假者,亦可察辨。[時珍說]羚羊像羊,色青毛粗,兩角短小。羱羊則像吳羊,兩角長大。山驢有驢之身、羚之角,惟角稍大而節疏慢。《環宇誌》載,安南高石出羚羊,一角極堅,能劈開金剛石。有石出自西域,形狀像紫石英,百般冶煉不化,沒有任何物能擊碎,唯羚羊角可扣擊,如冰散一般易碎。又有用貘骨冒充佛牙,各類物皆不能擊破,用羚羊角擊之即碎,這就是物性相畏的原因。羚羊皮,西北人用來製作裘襖,北方的冬天寒風凜冽,不用此物不足以禦寒。

角【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主明目益氣起陰,治惡血如水下注泄瀉。除邪氣驚夢,療傷寒時氣、寒熱在肌膚、濕風注毒潛伏在骨間,還可治食噎不通。強筋骨健身,起陰益氣,利男子。治中風痙攣、附骨疼痛之症。研末和蜜糖服用,可治卒熱引起的煩悶和熱毒引起的痢血、疝氣。磨成水塗腫毒,一切熱毒風攻注,中惡毒風,猝死錯亂不認人,打胎後惡血衝心煩悶。燒末和酒服用,可治小兒驚癇狂悸。平肝舒筋定風,安魂散血,下氣,辟惡,解毒。治子

癇痙。

肉【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治惡瘡。和五味炒熱,放在酒中經一夜後飲服,可治筋骨僵硬強直,中風。北方人常常食用,南方人也食用,免除蛇、蟲傷害。

肺 【主治】 治水腫鼓脹,通利小便。

膽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治麵上黑斑,如雀斑。

山羊

【釋名】又稱野羊。

【集解】 [弘景說]產於西夏。像羚羊但角大,角下彎的能登高峻的山坡。大的如牛,好鬥,常因此致死。[頌說]閩、廣等地的山中有一種野羊,皮硬厚,不堪烤食,肉很肥。[時珍說]山羊有兩種,一種大角盤環,肉重百多斤;一種角細。大的如驢而成群行走,角也很大,有時是墮角,暑天塵露於角上,角上長草。

肉 【氣味】 甘,熱,無毒。

【主治】 肥軟益人。可治勞冷山嵐瘧痢,婦人白帶過多。治療筋骨僵硬強直,虛勞,益氣。利產婦,但不利於生季節病的人。

鹿

【釋名】亦稱斑龍。

【集解】[時珍說]山林處處都有。馬身羊尾,頭窄,腳高但跑動迅速。雄性有角,夏至則分開,大的像小馬,黃底白花。雌性無角,小而無斑,毛雜有黃白色,孕六月可生產。鹿性情淫蕩,一隻雄的常與多隻雌的交配。習性愛吃龜,能辨別好草。有吃的即相互呼喚,行走也同道。居住時則環角向外以禦災害,臥地則口朝尾巴,以利通督脈。活一千年為蒼,五百歲為白,又五百歲為玄。玄鹿骨頭也是黑的,做成脯食可使人長生。《埤雅》說,鹿乃仙獸,自能樂性,六十年必懷瓊在角下,有紫色斑痕,行走則有口水垂,不再急跑。故說,鹿戴玉而有角斑,魚懷珠而有鱗紫。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北狄有駝鹿,極大而蒼黃色,無斑。角大且有花紋,堅瑩如玉,茸也可用。

鹿

鹿角膠、鹿角霜〔主治〕傷中勞絕,腰痛瘦弱,補中益氣。婦人閉經不孕,止痛安胎。治吐血便血,血崩不止,四肢疼痛,多汗,折跌傷損。男子損髒氣,氣弱勞損,吐血。

鹿茸 [釋名]嫩角長在肉中的叫茸。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治陰道流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誌,生齒不衰。治療虛勞,灑灑如瘧,瘦弱,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頻繁,泄精尿血。能破腹中瘀血,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養骨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久服耐老。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遺精。可治女子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炙幹研末,空心服一方寸匕,可壯筋骨。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發明】 [宗奭說]沈括《夢溪筆談》載,《月令》冬至麋角分開,夏至鹿角分開,陰陽相反如此。所以麋茸利於補陰,鹿茸則利於補陽。現在的人不能分辨,認為是同一種:人從胚胎發育到二十歲,骨髓才長硬。唯麋、鹿角自生長起到長硬,不用兩月即可完成,大的有二十多斤,以一晝夜時間統計,角能長幾兩。凡骨的生長沒有比這更快的,即使草木易生長,也不及此。此骨至強,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益精髓。頭為諸陽之會,在上麵集中於茸角之上,難道凡血可與此相比嗎?[時珍說]鹿是山獸,屬陽,情淫而在山中蕩遊。夏至得陰氣,分開角,屬陽退的現象。麋是澤獸,屬陰,情淫而在澤中遊,冬至得陽氣而分開角,屬陰退的現象。

角 【氣味】 鹹,溫,無毒。

【主治】 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除小腹血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貓鬼中惡,心腹疼痛。用水磨成汁服用,可治脫精尿血,夜夢鬼交。用醋磨成汁塗在瘡瘍癰腫上,去熱毒。用火烤熱,熨小兒重舌、鵝口瘡。用蜜烤後細磨成粉和酒服用,可輕身強骨髓,補陽道絕傷。治婦人夢與鬼交,用酒服一撮,即可除去鬼精。燒灰可治女子宮腔積血不盡,用酒服方寸匕。

【發明】 [時珍說]生用可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成霜、熬成膏則專門用於滋補。

鹿角膠、鹿角霜 [修治] [時珍說]用新鹿角切成寸許一節,用淘米水浸七天讓它軟,再盛在長流水中浸七日,去粗皮,用東流水、桑柴火煮七日,不斷加水,加醋少許,搗成霜用。它的汁加上無灰酒,熬成膠使用。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主傷中勞絕,腰痛瘦弱,補中益氣。婦人閉經不孕,止痛安胎。長期服用還能輕身延年。治吐血便血,血崩不止,四肢疼痛,多汗,折跌傷損。男子損髒氣,氣弱勞損,吐血。婦人服用令有子,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烤後噙酒服用,補虛勞,長肌益髓,讓人肥健,悅顏色。亦治過度疲勞引起的咳嗽,尿精尿血,瘡瘍腫痛。

骨 【氣味】 甘,微熱,無毒。

【主治】 主安胎下氣,殺鬼精物,長期服用可耐老,可用酒浸泡服用。做成酒,主治內虛,補骨除風。燒成灰水服,可治小兒嚴重

腹瀉。

肉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主補中,益氣力,強五髒。補虛弱幹瘦,調血脈,養血養容。治產後風虛邪僻。

頭肉 【氣味】 平。

【主治】 治糖尿病和尿崩症引起的消渴,夜夢鬼物,煎汁服用,做膠彌善。亦可釀酒。

蹄肉 【主治】 主諸風,腳膝骨中疼痛,不能踏地,同豉汁、五味煮食。

脂 【主治】 治癰腫肌死,溫中,四肢不遂,頭風,通腠理。不可接近陰物。

髓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治男人女子傷中絕育,筋急痛,咳逆,用酒和,服後效果更佳。同蜜煮服能壯陽道,利於生子。同地黃汁煎膏服,可填骨髓,壯筋骨,補陰強陽,生精益髓,潤燥養肌。

腦 【主治】 可加到麵脂中,讓人容顏悅澤。刺入肉不出,用腦敷塗,幹了再敷,半天時間刺即來。

血 【主治】 主性欲冷淡,可補虛,止腰痛和鼻出血,折傷和狂犬傷。和酒服下,治慢性肺虛弱引起的吐血及婦女白帶過多,各種氣痛危重的,服後立即痊愈。大補虛損,益精血,解痘毒、藥毒。

腎【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主補腎、補中,安五髒,壯陽氣,宜煮粥吃。

鹿茸 【主治】 治勞損續絕。

【附方】 〔白膠〕 1.盜汗遺精。鹿角霜二兩,生龍骨炒、牡蠣煆各一兩,共研末,加酒、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鹽湯每送服四十丸。2.虛損尿血。用白膠三兩,炙過,加水二升,煮取一升四合,分次服下。3.小便不禁,上熱下寒。鹿角霜,研細末,加酒、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送服。4.湯火灼瘡。用白膠加水濃煎,待冷後塗患處即可。

〔角〕 1.骨虛勞極(麵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血所衰敗,發落齒枯,喜唾)。用鹿角二兩、牛膝酒浸、焙一兩半,共研末,加煉蜜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送服。2.腎虛腰痛。用鹿角屑三兩,炒黃,研末。每服一匙,空心溫酒送服。一天服三次。3.妊娠腰痛。取鹿角尖五寸長,燒赤,浸一升酒中,再燒再浸數次後,研末。每服一匙,空心酒送服。4.妊娠下血。用鹿角屑、當歸各半兩,加水三碗,煎至一碗半,一次服下。二服即可愈。5.胎死腹中。用鹿角屑三匙,煮蔥豉湯和服,立出。6.胞衣不下。用鹿角屑三分研末,薑湯調服。7.筋骨疼痛。將鹿角燒存性,研末。酒每送服一錢。一天服兩次。8.跌打損傷,血瘀骨痛。鹿角研末,每服一匙,酒送服。一天服三次。9.蠼螋尿瘡。鹿角燒末,苦酒調服。10.五色丹毒。用鹿角燒末,調豬油敷塗。11.發背初起。將鹿角燒灰,調醋塗擦。12.癤毒腫毒。用鹿角尖磨濃汁敷塗。

〔鹿茸〕 1.身體虛弱,頭昏眼黑。鹿茸酥炙或酒炙、鹿角膠炒成珠、鹿角霜、陽起石煆紅,酒淬、肉蓯蓉酒浸、酸棗仁、柏子仁、黃芪蜜炙各一兩,當歸、黑附子炮、地黃九蒸九焙各八錢,辰砂半錢,共研末,加酒、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服。此方叫作“斑龍丸”。2.陽痿,小便頻數。用嫩鹿茸一兩去毛切片,加山藥末一兩,裝絹袋內,放入酒壇七天,然後開始飲服,每服一杯。一天服三次。同時將酒中的鹿茸焙幹,做丸服。此方叫作“鹿茸酒”。3.腎虛腰痛,不能反側。用鹿茸炙、菟絲子各一兩,茴香半兩,共研末,以羊腎兩對,酒泡後煮爛,搗如泥,和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送服。一天服三次。4.腰膝疼痛。用鹿茸塗酥,炙紫,研末。每服一錢,酒送服。5.婦女白帶。用鹿茸酒蒸,焙幹二兩,金毛狗脊、白蘞各一兩,共研末,以艾煎醋調糯米糊和末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溫酒送服,一天服兩次。

麋(mí)

【釋名】[時珍說]麋性淫迷,因此得名。

【集解】 [弘景說]海陵間最多,成百上千的結成群,雌多雄少,與鹿相反。[時珍說]鹿喜歡山而屬陽,所以夏至脫角;麋喜歡沼澤而屬陰,所以冬至脫角。形狀像鹿卻是青黑色,大的像小牛,肉蹄,眼睛下麵的兩個孔洞就是夜眼。《博物誌》說,南方麋成百上千為群,吃澤草,踐踏之處成泥,名麋畯,人們往往在耕種時能捕獲它。

脂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治癰腫惡瘡,死肌,寒熱,風寒濕痹,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腠理,柔皮膚。不可近陰,會令男子陽痿。治少年氣盛,麵生瘡皰,化成脂塗在瘡上。

肉 【氣味】 甘,溫,無毒。[詵說]多吃讓人房事無能,妊娠期吃了會讓孩子眼睛生病。[弘景說]不可與豬肉、野雞肉同吃,否則會發痼疾。同蝦及生菜、梅、李子同食,會損男子精氣。

【主治】 主益氣,補五髒不足。

【發明】 [時珍說]陸農師講,鹿以陽為體,其肉熱;麋以陰為體,其肉寒。所以其脂會使人陽痿,肉吃多了會讓人房事無能。

茸【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陰虛勞損和一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可滋陰益腎。

角 【修治】 煎成膠做霜,法同鹿角。

【氣味】 甘,熱,無毒。

【主治】 治肢體酸痛,痛處遊走不定,可止血,益氣力,添精益髓,暖腰膝,壯陽悅色,治抽搐,偏治男子。製作成粉常服可治男子冷氣及風注筋骨疼痛。若是忽然心痛,一服立愈。用漿水磨成泥塗在麵上,讓人臉放光華,紅白如玉般可愛。滋陰養血,功效與茸相同。

【發明】 [時珍說]鹿的茸角補陽,右腎精氣不足者適宜服用;麋的茸角補陰,左腎血液不足的人適宜用,這是千古不變之理。

骨 【主治】 治髒腑虧損、元氣虛弱所致的多種慢性衰弱性疾病。煮成汁釀酒服用可使人肥白。

皮 【主治】 做成靴子、襪子可除腳氣。

【附方】 1.補虛損,生精血,去風溫,壯筋骨。鹿角削細,加真酥一兩,無灰酒一升,慢火炒幹,取四兩;又用麋角削細,加真酥二兩、米醋一升,慢火炒幹,取半兩;另取蒼耳子酒浸一宿,焙幹半斤,山藥、白茯苓、黃芪蜜炙各四兩,當歸酒浸、焙五兩,肉蓯蓉酒浸、焙、遠誌去心、人參、沉香各二兩,熟附子一兩。各藥均研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一天服兩次,此方叫作“二至丸”。2.身體衰弱(血脈枯槁,肌膚鬆薄,筋骨痿弱,爪枯發落,飲食不思,四肢無力,眼昏唇燥)。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臍一兩半、熟地黃四兩,布包好後蒸一天,取出藥、麥,各焙研末。以原用的浸藥酒,添清酒煮麥粉為糊,和藥搗勻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飯前溫酒或米湯送服,一天服三次。又方:用麋角削細、酥炒成黃色五兩、熟附子末半兩,加酒、糊做成丸子服下。此方叫作“麋角丸”。

麂(jǐ)

【釋名】[時珍說] 《字說》載,山中有虎,其聲幾幾。因此得名。

【集解】 [馬誌說]生於東南部的山穀中。[頌說]山林處處皆有,而均、房、湘、漢間尤多。屬獐類。南方人往往吃它的肉,肉堅韌而不及獐味美。其皮能做成靴、襪,勝過任何皮。《山海經》說,女兒山多麂,即此。[時珍說]麂,屬獐類卻比獐小。它的口兩邊有長牙,好鬥。它的皮為第一,但皮上多牙傷印。聲音如擊鼓鈸。四方都有,深山裏頗多。雄性有短角,黧色而豹腳,腳矮而有勁,善跳躍。它出沒在草莽之中,隻走在一條小路上。皮十分細膩,是製作靴、襪的珍品。銀麂,白色。施州有一種紅麂是紅色的。

肉【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治五痔病,火熏熟,用薑、醋送服。

皮 【主治】 製成靴子、襪子,穿著可除濕氣和腳麻痹。

【釋名】 [時珍說]獐喜歡彩色花紋,因此得名。

【集解】 [頌說]山坡沼澤的淺草之中有。[時珍說]秋冬二季居住在山上,春夏則居住在沼澤。像鹿卻小些,無角,黃黑色,大的不超過二三十斤。雄獐有牙露出口外。其皮細軟,勝過鹿皮,夏月毛新生整齊而皮厚,冬天毛多而皮薄。還有銀獐,白色,據說王者在施行刑罰時如果平正公允,白獐就會出現。

肉 【氣味】 甘,溫,無毒。[詵說]多吃令人口渴。太瘦的人,食後會發痼疾。不能與鴿肉同吃,腹內會積腹塊。不可與梅、李、蝦同吃,會使人生病。

【主治】 主補五髒,益氣力,悅澤人麵。

【發明】 [詵說]肉與麋相同,釀酒好。道家用它的肉進貢,取名為白脯。並說不屬十二辰,不是腥膩之物,無須禁忌。

髓、腦 【主治】 主益氣力,悅澤人麵。可製成酒,補腎。

骨【氣味】 甘,微溫,無毒。

【主治】 治虛損引起的泄精,益精髓,使人顏色悅澤。釀酒,也有祛風的功用。

【釋名】亦稱射父、香獐。

【集解】 [別錄說]出產於益州、雍州的山穀中。[弘景說]形體像獐而比它小,黑色。常吃柏樹葉,亦吃蛇。它的香長在陰莖前的皮下,還有膜袋裹住。五月時獲得香,往往麝香中含有蛇皮骨。現在的人用蛇蛻的皮來裹香,說會更香。麝夏天吃蛇、蟲,到了寒冬則香已填滿,入春後肚臍內急痛,自己就會用爪子剔出香來,拉屎尿覆蓋,常在一處剔完,這樣的香絕對超過殺而取得的。[頌說]其香分三等:第一生香,名遺香,是自己剔出麝的,極難獲得,價值如明珠。它的香會合處,草木都不生長,即使生長也是焦黃的。其次臍香,隻有捕住它才能殺取到。還有心結香,是麝遇到大獸捕逐,驚恐失心,狂跑跌死而得,人如果獲取,應破心見血,流在脾上,成千血塊的,為下等。又有一種水麝,它的香更是奇妙。麝臍中的水,在水中滴一滴,用來灑在衣物上,其香不絕。唐天寶年間,虞人曾獻上一隻,把它養在園子裏,每次用針刺它的臍,再撚上真雄黃,則臍複合。這樣得到的香是肉麝的幾倍,最難得。[慎微說] 《談苑》載,商汝山中有很多麝,拉的屎常在一處,人以此而得。它天生愛護自己的臍,人若追趕過急即跳岩,並舉爪剔裂其香,拘禁而死,死後仍拱起四足保護自己的臍。所以李商隱說,投岩麝自香。許渾說,尋麝采生香。

臍香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主辟惡氣,殺鬼精物,除三蟲蠱毒和溫瘧驚癇。長期服用可除邪,無噩夢。還可治各種凶邪鬼氣,中惡,心腹暴痛,胸腹間氣阻不舒,有脹滿感,風毒,去麵黑色,白內障,婦人難產墮胎,可通神仙。通諸竅,治鼻窒不能聞香臭。可疏通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化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痰厥,積聚癥瘕。

肉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腹內積塊和腹脹痛。

【附方】 1.中風不省。用麝香二錢,研末,加清油二兩,和勻灌下,自醒。2.瓜果食積,脾脹氣急。麝香一錢,生桂末一兩,加飯和成如綠豆大的丸子。大人服十五丸,小兒服七丸,開水送服。3.偏正頭痛。麝香五分、皂莢末一錢,包在薄紙中,放頭痛部位,外用布包炒鹽趁熱貼。鹽冷即換。如此幾次不再發病。4.催生易產。用麝香一錢,水研服,立下。又方:麝香一錢、鹽豉一兩,燒紅研末,以秤錘淬過以酒送服二錢即下,此方叫作“勝金散”。5.痔瘡腫毒。用麝香、當門子、鹽等分塗擦。不過三次即消。6.山林瘴氣。用水送服麝香三分即解。

【釋名】又稱家狸。

【集解】 [時珍說]捕鼠的小獸。到處都有畜養。有黃、黑、白、花等各種顏色。身形像狸,外貌像老虎,毛柔齒利。以尾長腰短,目光如金銀,上顎棱多的為最好。也有人說它的眼睛可以定時,子、午、卯、酉像一條線,寅、申、巳、亥像滿月,辰、戌、醜、未像棗核。它的鼻端經常是冷的,隻有夏至那天是暖的。貓天性怕冷而不怕熱,能以爪畫地撲食,隨月旬上下而咬鼠的頭尾,這與虎相同。受孕兩個月後生子,一胎有三四隻,也經常有自食其子的習慣。貓有病時,用烏藥水灌服,效果好。世間傳說薄荷可以醉貓,死貓會引竹發竹筍,也許是物類相感的原因吧。

肉 【氣味】 甘、酸,溫,無毒。

【主治】 治勞疰、頸淋巴結核瘺管和血吸蟲病。

【發明】 [時珍說]本草以貓、狸為一類加以注解。然而狸肉入食,貓肉則不佳,也不能歸入食品,所以用它的地方不多。《易簡方》說,預防血吸蟲病,隻要從小吃貓肉則蟲就不能傷害身體。

頭骨【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治血吸蟲病和心腹疼痛,還可殺蟲,治疳疾和痘瘡變黑,並且對淋巴結結核、潰爛和惡瘡都有治療作用。

腦【主治】 主淋巴結結核潰爛。與莽草等分搗末,放入瘡口中。

眼睛【主治】 淋巴結結核。將眼睛燒成灰,用井華水衝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舌 【主治】 主淋巴結結核。將生舌曬幹,然後研末敷塗。

涎 【主治】 治淋巴結結核。將患部刺破塗擦。

肝 【主治】 治勞病,殺蟲。

【附方】 1.心下鱉瘕。用黑貓頭一個,燒灰,每次以酒送服一匙。一天服三次。2.多痰發喘。將貓頭骨燒灰,酒送服三錢即止。3.多年瘰鬁。用貓頭、蝙蝠各一個,都加上黑豆,燒存性,共研末敷患處。其瘡已幹,則調油塗擦。內服五香連翹湯。4.癰疽不收。用貓頭骨一個,火煆,研末。另取雞蛋十個煮熟,去白,以蛋黃煎出油,加少許白蠟調骨末敷塗。效果佳。

【釋名】又名野貓。

【集解】 [頌說]處處都有,種類頗多。[宗奭說]形體很像貓。花紋有兩種:一如連錢,一如虎紋。肉味與狐狸肉類似。江南有一種牛尾狸,尾巴如牛,人多把它用酒糟醃製後食用。[時珍說]據《宋史》載,安陸州貢野貓、花貓,就是此二種。有花紋如豹,而且散發出麝香氣味的是香狸,即靈貓。南方有麵白而尾像牛尾的是牛尾狸,也叫玉麵狸,專門上樹吃百果,冬天極肥,人多醃製成珍品,能醒酒。《廣雅》載,玉麵狸,人們豢養它,老鼠都馴服地伏著,不敢出來。登州島上有海狸,狸頭而魚尾。

肉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治各種肺癆,溫鬼毒氣,皮中如有針刺。做成肉羹,還可治痔瘡和淋巴結核瘺管,食用不過三頓就會有明顯效果。又能補中益氣,去遊風。

膏 【主治】 治小家鼠咬人成瘡,用狸膏摩揉傷口,同時吃狸肉。

肝 【主治】 治原因不明的瘧疾。

骨 頭骨尤佳。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治毒氣在皮中淫濯,有如針刺;心腹痛,遊走沒有固定的痛點;淋巴結核瘺管和惡瘡。燒成灰酒服,治一切遊風。用水送服,治吃野鳥肉中毒症及噎膈飲食不通。

【附方】 淋巴結結核。用狸頭、蹄骨塗酥後,炙黃,研末,每天空腹米湯飲服一錢匕。如果是淋巴結結核穿破、臭爛,可將狸骨燒成灰後敷擦。

【釋名】 [時珍說]狐,孤也。狐性疑,疑則不大合類,故其字從孤。

【集解】 [頌說]江南各處皆有,但汴、洛等地最多。[恭說]形體像小黃狗,但鼻尖尾大。[頌說]性情多疑審聽,善變鬼怪,捕獲它的人都利用它這一特點。[時珍說]狐,南北方皆有,有黃、黑、白三種。白天在洞穴中伏著,夜間出來偷偷覓食。聲音如嬰兒,氣味極臊烈。毛皮可做裘製品,腋毛純白,稱為狐白。許慎說,妖獸是鬼邪所乘。有三德,色中和,前小後大。死在丘陵上。另說,狐隻知上伏,卻不考慮田間小路。還說,狐善於預測冰雪。有人說狐可活百歲,司禮於北鬥而能變化成男、女、淫婦或騙子。還能用尾擊出火花。有人說狐魅怕狗。千年老狐,隻有用千年枯樹照才會現真形。《山海經》說,青丘山有狐,九尾,能食人。[鼎說]狐魅,見人或叉手有禮,或恭敬不倦地拜揖,或在靜處獨語,或露出原形見人,有各種怪說法。

肉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煮、烤後食,補虛損及五髒邪氣,患寄生蟲病寒熱的人,宜多吃。切成細肉生吃,暖中去風,補虛勞。

五髒、腸肚【氣味】 苦,寒,有毒。

【主治】 患寄生蟲病忽寒忽熱,小兒驚癇。補虛勞,用相應的髒器來補。治惡瘡疥。生吃治狐魅。肝:燒成灰,治風癇病及破傷風引起的口緊四肢抽搐強直。

膽 【主治】 人暴死,馬上取雄狐膽用溫水研溶後灌入即活。拖延就來不及了。亦能辟邪症,解酒毒。

頭【主治】 燒可辟邪。狸頭燒成灰,可敷淋巴結結核。

四足【主治】 痔漏下血。

【釋名】 亦稱豺狗。

【集解】 [時珍說]山中處處都有,屬狼類。外形像狗但很白,前足矮後足高且是長尾,其體形細瘦而健猛,毛色黃褐而散亂,其牙長得像錐子且能噬物,成群而行時虎都害怕,又喜歡吃羊。它的氣味,臊惡無比。羅願說:“世間傳言狗是豺的舅舅,豺見到狗就下跪。”不過是相互製約罷了。

肉 【氣味】 酸,熱,有毒。[詵說]食了無益,會損傷人的精神,消耗人的脂肉,讓人消瘦。

皮 【主治】 治冷痹腳軟,炮製好後纏裹病處,即愈。煮汁飲,或燒成灰用酒衝服,治療各種疳積泄痢,也可敷齒瘡。另外,和酒一起灌劣牛惡馬,便可馴良。治小兒夜啼,同狼屎和中骨燒成灰各等分,用水衝服少許,即安靜。

【釋名】亦稱毛狗。

【集解】[時珍說]狼屬豺類,到處都有,北方尤多,人們喜歡吃它。它居住在洞穴中,體大如狗,銳頭尖嘴,白頰而兩肋相連,身體前高後寬,腳不很高,能吃雞、鴨、鼠類。其色黃黑相雜,也有蒼灰色的。它的聲音能大能小,能假裝小兒啼哭來迷惑人,在偏僻的荒野它的嚎叫尤其令人厭惡。它的腸直,所以鳴叫時後竅都會開動。把它的糞便點燃,烽煙直上而不斜,即使狂風也吹不散,所以軍情緊急時燒它,援兵四集。它善於張望而且吃相凶暴,弄得遍地都是。如有被盜的人家,燒狼的筋熏,賊的腳馬上就會攣縮,因此被捉住。過去有個叫段祐的人遺失了金帛,把婦婢集合在大廳裏,焚狼筋熏她們,一婢臉肉跳動,審問她,正是竊物者。物性通神靈,可為怪異。狽前足短,知道所食的東西在哪裏,狼後足短,背狽而走,所以稱為狼狽。

肉【氣味】 鹹,熱,無毒。

【主治】 主補益五髒,強化腸胃,填滿骨髓,腹內有積冷的人宜食此肉。

膏 【主治】 補中益氣,滋潤幹燥,去皺美容,可塗各種惡瘡。

皮【主治】 暖人,辟邪惡氣。

【釋名】亦稱明視。[時珍說]這是取其眼不瞬而明之意。梵書上把兔叫舍迦。

【集解】 [頌講]兔處處都有,乃食品中之上味。[時珍說]兔大如狸而毛為褐色,形如鼠而尾短,耳大而尖。上唇缺而無脾,長胡須,前腳短。屁股有九個孔,靠腳背坐,能跳善跑。舔雄性的毛而受孕,五個月產子。腳與鹿相同。有人說兔沒有雄性,而是以中秋望月而受孕,此為不經之談。雄兔有兩個卵,古樂府中有“雄兔腳撲速,雌兔眼迷離”,即指此。

肉 【氣味】 辛,平,無毒。[藏器說]久吃可絕人血脈,損元氣和陽事,令人萎黃。八月到十月可食,其餘月份食會傷人神氣。

【主治】 主補中益氣,熱氣濕痹,止渴健脾。可涼血,解熱毒,利大腸。

【發明】 [時珍說]兔到冬月咬樹皮,是因為已得金氣而內氣充實,因此味美。到春天則食麥,此時金氣衰退,所以不及冬月。烤來吃能壓丹石毒。臘月做成醬食,治小兒豌豆瘡。又治糖尿病和尿崩症引起的消渴。

血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主涼血活血,解胎中熱毒,催生易產。

腦 【主治】 可塗凍瘡,還能催生滑胎。

骨【主治】 主熱邪滯留在腸胃和糖尿病、尿解症引起的消渴,止霍亂吐瀉,煮汁服。

頭骨 【氣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治頭暈頭痛和精神錯亂。連著皮毛燒存性,米湯飲服方寸匕,治療不能適應環境變化而引起的嘔吐不止。用酒送服可治婦人難產及產後胎血不下。還可治婦人產後子宮脫垂,癰疽惡瘡。

肝 【主治】 明目補勞,治頭暈目眩。切後洗淨如食羊肝法吃,治丹石毒發上衝,眼黑不見物。

皮毛 【主治】 燒成灰,酒送服方寸匕,治難產和胞衣不下,餘血攻心,脹刺難受,極效。

水獺

【釋名】 亦稱水狗。[時珍說]其形像狗。

【集解】 [頌說]江湖溪澤中多有。四腳都短,頭、身和尾都狹小,毛色如舊紫帛。大的身至尾有三尺多長。吃魚,居住在水中,也在樹木上休息。置於大小甕中,獺在內旋轉如風,水皆成漩渦。西戎的人用它的皮裝飾毳服領、袖,說可以不染汙垢。如風霾眯眼,拭它,馬上離去。[時珍說]獺的形狀像青狐而稍小,毛青黑色,在水中居住,吃魚。能知水,鄉人以占卜澇旱,像鵲巢知風向一樣。古有“熊吃鹽而死,獺飲酒而斃”之說。今四川、沔的漁家,往往馴畜讓它捕魚,很敏捷。

肉【氣味】 甘、鹹,寒,無毒。

【主治】 煮汁飲,治疫氣溫病以及牛馬時季流行病。腹部水氣脹滿,熱毒風。骨蒸熱勞,血脈不行,榮衛虛滿及女子經絡不通,血熱,大小腸秘。消耗男子的陽氣,不宜多食。

肝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治療鬼疰寄生蟲病,止久嗽,除魚鯁,可燒灰用酒送服。還能治勞極,虛汗外熱,四肢惡寒發熱及孕產所致的勞疾。殺蟲。

【發明】 [葛洪說]屍疰鬼疰,是五屍之一,又挾持各種鬼邪為害,其病變動,會有三十六種到九十九種。大概是使人惡寒發熱,沉默,不知病在什麼地方,而且無處不感到討厭。經年累月,淹滯至死。死後會傳染給後人,以致滅門。察覺到有這些症候,唯有用獺肝一具,陰幹後搗末,用水衝服一方寸匕,三天,以好為度。

腎 【主治】 主益養男子。

膽【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治眼花如飛蠅視物不明,入點藥下中。

髓【主治】 去疤痕。

【發明】 [時珍說]《集異記》載,吳主鄧夫人因酒杯傷頰,血流哀叫。太醫說用白獺髓、朵玉與琥珀合後敷擦,即滅此傷痕。於是用白金購得白獺製成膏後使用,即愈。如果琥珀太多,會有紅點如痣。

骨 【主治】 含在口中,可下魚骨鯁。煮湯喝可治嘔吐不止。

【附方】 1.手足跌傷。水獺一隻,肢解後置罐內。田鹽泥固濟,煆存性,做成末。用黃米煮粥攤在患處,摻獺末在粥上,用布裹上,痛即止,傷處也自然平複。2.鬼魅邪祟。獺肝的粉末,用水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3.大便下血。用一副獺肝,煮熟後調五味服下。4.月經不通。獺膽丸:用幹獺膽一枚,幹狗膽、硇砂、川椒去目,炒去汗各一分,水蛭炒黃十個,研末,做成如綠豆大的醋糊丸。每日用當歸酒衝服五丸,每日服三次,見效為度。5.痔血。獺肝燒末,用水服一錢。

膃肭(wà nà)獸

【釋名】 又稱海狗。

海狗腎 又稱膃肭臍。

【氣味】 鹹,大熱,無毒。

【主治】 治鬼氣屍疰,鬼魅狐魅,夢與鬼交,心腹痛,中惡邪氣,瘀血結塊,痃癖。亦可治男子精冷無子,五勞七傷,陽事不舉少力。

獸之三 鼠類

鼠、鼴鼠、土撥鼠、黃鼠、刺蝟

【釋名】 亦稱老鼠、首鼠、家鹿。

【集解】 [時珍說]鼠似兔而小,青黑色。有四齒而無牙,長須露眼。前腳有四爪,後腳有五爪。尾紋如織布而無毛,尾長與身長相等。五髒俱全,肝有七葉,膽在肝的短葉間,大如黃豆,純白色。緊貼著而不下垂。惠州獠民捕獲剛出生閉眼未長毛的鼠,用蜜飼養,用來獻給親朋貴人,夾來食,有唧唧叫聲,稱之為蜜唧。《淮南子》說,鼠吃巴豆而肥壯。[段成式說]食鹽而減肥,食砒霜即死。《抱樸子》說,鼠壽有三百年。善於憑人而卜,名叫仲。能知一年中的吉凶及千裏之外的事。

【附錄】 水鼠 洞築在水邊岸穴裏,像鼠卻小,吃菱、芡、魚、蝦。

冰鼠 生在北方荒野的積冰下,皮毛很柔軟,可以做成墊席,臥上可驅寒。吃了止熱。

火鼠 出自西域及南海火州,那裏的山有野火,春夏生,秋冬滅。鼠生在這樣的山中,很大。毛可以用來織布,髒了用火燒就幹淨了。這樣的布叫火浣布。

肉 【氣味】 甘,熱,無毒。

【主治】 燒烤著吃可治小兒哺露大腹,又主治肺癆病,四肢勞瘦。祛蟲。治療四肢猛折而筋骨受傷,續筋骨,用生的搗末敷擦。煎成膏,治瘡瘺。

肝 【主治】 治箭鏃不出,則搗爛塗在傷口上。耳流膿水,每次用棗核大小的肝,乘熱塞上,能引蟲出。

膽 【主治】 眼暗。點上即可治青光眼和夜盲症。滴耳可治耳聾。

脂【主治】 治療燒傷和耳聾。

腦 【主治】 治針、棘、竹、木諸刺,在肉中不出,搗爛厚厚地塗在上麵,刺即出。箭鏑針刃在咽喉腦膈等隱匿處的,同肝一道搗爛塗在上麵。還可塗小兒頭顱骨縫分裂,前囟不能閉合。用棉裹後塞耳還可治耳聾。

【附方】 1.鼠瘺潰爛。鼠一隻、亂發如雞蛋大一團,在豬油中煎令消盡。以一半塗患處,另一半酒送服。2.瘡腫熱痛。大雄鼠一隻、清油一斤,煎焦,滴水不散,濾後再煎,加炒紫黃丹五兩,攪勻,滴水成珠,下黃蠟一兩,熬帶黑色成膏,收瓷瓶中。等出火毒後取貼患處。3.潰癰不合。老鼠一隻,燒末敷塗。4.破傷風(角弓反張,牙噤肢強)。鼠一隻,和尾燒灰,調豬油敷患處。5.婦女狐瘕(月經來時,因驚恐、悲傷或經受疾風暴雨而得此病。病狀是精神恍惚,月經不通,胸、脅、腰、背等處感到疼痛,小便困難,喜食欲嘔,像懷孕的樣子,宜早治)。用鼠一隻,裹新絮中,泥封火煆,一日夜後取出,去絮,加桂心末二錢半。酒每送服一匙。不過二服即可愈。6.湯火傷瘡。小老鼠一隻,泥包燒研。調菜油塗擦。

鼴鼠

【釋名】 又稱田鼠、鼢鼠、隱鼠。

【集解】 [頌說]田隴間處處都有。《月令》中說,肥而多膏。幹旱年尤其害田。[藏器說]鼴鼠偷偷地穿地而走,見月光即死,在深山林木下的土堆中就可以找到它。[時珍說]隆慶辛末年間夏秋漲大水,蘄黃瀕江等地鼴鼠遍野,都是櫛魚變化而成的。蘆稼的根部全被吃完,那是田鼠之化,不隻是《月令》一書所說的隻有一種。

鼴鼠

肉 【氣味】 鹹,寒,無毒。

膏 【主治】 主各種惡瘡。

土撥鼠

【釋名】 也叫答刺不花。

【集解】 [藏器說]蒙古人稱之為答刺不花。生長在西番的山澤間,打土洞而居。形體如獺,當地人掘而食之。《魏誌》載,大秦國出產辟毒鼠,近似土撥鼠。[時珍說]皮可做成裘,很暖和,濕不能穿透它。

土撥鼠

肉【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煮來吃,味很肥美,治野雞瘺瘡。

黃鼠

【釋名】 亦稱禮鼠、拱鼠。

【集解】 [時珍說]太原出產黃鼠,大同、延、綏及沙漠各地皆有。遼人尤其視為珍貴之物。形似大鼠,黃色而短腳。善跑,極肥。它所居的洞穴有土窖如床榻的形狀,那是雄雌共居之處。晴暖時則出來坐在洞口,見人即交叉前腳,拱起如作揖,竄入洞內。《詩經》中說:“相鼠有體,人而無禮。”所以叫禮鼠。韓文說:“禮鼠作拱時直立。”秋天藏豆、粟、草木的果實用以禦冬,各有小窖,分別貯藏。村民用水灌洞而捕獲它。味極肥美,如豚子而且脆。皮可以做成裘領。遼、金、元時期,用羊乳飼養它,用來做皇上的膳食,視為珍品,不惜千裏贈送。它最怕鼠狼,因為鼠狼能入洞銜出它來。北胡又有青鼠,皮也可用。銀鼠,白色如銀。《抱樸子》說,南海白鼠重幾斤,毛可製成布。《百感錄》說,西北有獸類黃鼠,短嘴無眼,性情狡猾善聽,聽到人的腳步聲馬上就會逃走躲起來,很難捕得。當地人呼它為瞎撞,屬黃鼠類。

肉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主潤肺生津。多吃會發瘡,可煎成膏貼瘡。解毒止痛。

刺蝟

【釋名】 亦稱蝟、毛刺。

【集解】 [弘景說]蝟到處都有,見人便藏起頭腳,它的毛尖利,中間空而如骨,捕它卒不可得。能跳入虎耳中,見到鵲便自己仰起腹讓鵲啄,動物相互製約而如此。它的脂溶化在鐵中,再加入少量水銀,鐵即柔軟如鉛錫。[時珍說]蝟的頭、嘴都似鼠頭、鼠嘴,刺毛如豪豬毛,蜷縮則形體如芡房和栗房,攢毛外刺,尿馬上放出。《炙轂子》載,刺尖分成兩根的是蝟,像蝟而赤尾的叫暨居。

刺蝟

刺蝟皮〔主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治腹痛疝疾。治腸風下血,久痔病。止鼻血。

皮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治腹痛疝疾,燒灰酒服。治腸風下血,痔病有頭,多年不愈,炙末,白飲服方寸匕。燒灰吹鼻可止鼻血。

肉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烤著吃,補下元,理胃氣,增強食欲。烤黃了吃,或煮湯飲,治反胃,還能治瘺瘡。

脂【主治】 腸風引起的瀉血,可煮五金八石,伏雄黃,柔鐵。溶液滴耳,治耳聾。可塗禿瘡疥癬,殺蟲。

【附方】 1.痔瘡下血。用蝟皮、穿山甲等分,燒存性,加肉豆蔻一半,每服一錢,空心熱米湯送服。2.腸風下血。用蝟皮一塊,鍋內烤焦,去皮留刺,加木賊半兩炒黑,共研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3.五色痢疾。蝟皮燒灰,酒送服二錢。4.大腸脫肛。用蝟皮一斤燒過,磁石煆、桂心各五錢,共研末。米湯每送服二錢。5.鼻血不止。用蝟皮一塊,燒末。取半錢,棉裹塞鼻中。6.睫毛倒刺。用蝟刺、棗針、白芷表黛,等分研末,吸入與病眼同側的鼻孔中,同時口含冷水。7.反胃吐食。用蝟皮燒灰,酒送服;或煮汁服;或以五味淹蝟皮,炙服。

獸之四 寓怪類

獼猴、猩猩、狒狒

獼猴

【釋名】 又稱沐猴、為猴、胡孫、王孫、馬留、狙。[時珍說]班固《白虎通》記載,猴即是候。見人在煮飯時便伏機憑高四望,確實是善於等候機會的動物。猴愛拭麵如同沐浴,所以又稱它“沐”。後來人錯誤地說沐為“母”,又錯誤地說母為“獼”,愈錯愈遠。猴長相像土族人,所以叫胡孫。《莊子》稱之為狙。養馬的在廄中飼養它,能辟馬病,所以又叫它馬留。梵書中叫它為摩斯吒。

【集解】 [慎微說]獼猴有好幾種,總名叫禺屬。[時珍說]猴,深山處處都有。形如人,眼如愁胡,而兩頰塌陷有頰囊,是藏食物的地方。腹內沒有脾以消化食物,屁股無毛而尾短。手腳如人,兩耳也酷似人,能立起來走。嗝嗝的聲音如咳嗽一般。孕五月生子,生子後多在山澗洗浴。性情躁動而害物,畜養的讓它坐在小籠子裏,鞭打一月半就被製服了。

猩猩

【釋名】 [時珍說]猩猩能言並知道未來,有惺惺之意,因此得名。

【集解】 [時珍說]猩猩產自哀牢邊境及交趾封溪的野山穀中。形狀像狗和獼猴,毛如猿,白耳如豬,人麵人腳,長發,頭顏端正。叫聲似小兒啼哭,也如狗叫。成隊結群而行,當地人把酒放置在路兩側,更設草鞋於路旁,猩猩見了立即叫人祖先姓名並罵後離去。一會兒又來喝酒穿鞋,因而被擒,被養在木檻中。烹飪時選肥的,猩猩如果流淚則會被遣放。西胡取它的血染氈子等,毛不變色,刺血必捶打,隻要掌握數量,一般到一鬥即止。《博物誌》載,日南有野女,成群結隊地尋覓丈夫,它們的形狀是白色的,遍體無衣襦。《齊東野語》說,猩猩生長在南丹州,黃發椎鬃,裸形赤腳,儼如一老婦。群雌無雄。上下山穀如飛猱。從腰以下有皮蓋至膝部。每遇男子,必去請求交合,常常被強健的男子所殺。

狒狒

【釋名】 又稱梟羊、野人、人熊。

【集解】 [藏器說]出自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形狀像人,被發現後迅速逃跑,能食人。《山海經》載,梟羊,人麵,長唇黑身,有毛而腳跟上翻。見人就笑,笑時上唇會掩住眼睛。郭璞說,交廣及南康郡的大山中也有狒狒。大的長一丈多,俗稱山都。宋建武年間,獠人運進一公一母兩頭狒狒。皇上向當地人丁鑾谘詢。丁鑾說,它的麵像人,紅赤色,毛似獼猴,有尾。能說人言,如鳥聲。能知曉生死,又能力背千鈞。腳後跟後翻而無膝,睡時必須倚靠他物。抓到人後他會先笑然後將人吃掉。獵人因此將竹筒套在自己臂上,等它笑時,抽手用錐釘它的唇在額上,等死後收取。頭發極長,可做假發。血能染靴子和塗紅臉頰,飲則使人看見鬼怪。皇上於是命令工匠將它畫成圖。[時珍說] 《方輿圖誌》載,狒狒,西蜀及處州山中有,叫作人熊。人也吃它的掌,剝它的皮。閩中沙縣幼山也有,長丈餘,逢人就笑,叫為山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