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昆明(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米線也還有別的配料。文林街另一家賣米線的就有:鱔魚米線,鱔魚切片,醬油湯煮,加很多蒜瓣;葉子米線,豬肉皮晾幹油炸過,再用溫水發開,切成長片,入湯煮透,這東西有的地方叫“響皮”,有的地方叫“假魚肚”,昆明叫“葉子”。

脫粒

花生堆裏充滿天真的男孩,背後是軍用碉堡

昆明戰場

戰時逃難

藎忠寺坡有一家賣“肉米線”。大塊肥瘦豬肉,煮極爛,置大瓷中,用竹片刮下少許,置米線上,澆以滾開的白湯。

青蓮街有一家賣羊血米線。大鍋煮羊血,米線煮開後,舀半生羊血一大勺,加芝麻醬、辣椒、蒜泥。這種米線吃法甚“野”,而鄙人照吃不誤。

護國路有一家賣炒米線。鍋,放很多豬油,少量的湯汁,加大量辣椒炒。甚鹹而極辣。

涼米線。米線加一點綠豆芽之類的配菜,澆作料。加作料前堂倌要問“吃酸醋嗎甜醋”?一般顧客都說:“酸甜醋。”即兩樣醋都要。甜醋別處未見過。

米粉揉成小枕頭狀的一砣,蒸熟,是為餌塊。切成薄片,可加肉絲青菜同炒,為炒餌塊;加湯煮,為煮餌塊。雲南人認為騰衝餌塊最好。騰衝人把炒餌塊叫做“大救駕”。據說明永曆帝被吳三桂追趕,將逃往緬甸,至騰衝,沒吃的,餓得走不動了,有人給他送了一盤炒餌塊,萬歲爺狼吞虎咽,吃得精光,連說:“這可救了駕了!”我在騰衝吃過大救駕,沒吃出所以然,大概我那天也不太餓。

餌塊切成火柴棍大小的細絲,叫做餌絲。餌絲緬甸也有。我曾在中緬交界線上吃過一碗餌絲。那地方的國界沒有山,也沒有河,隻是在公路上用白粉畫一道三寸來寬的線,線以外是緬甸,線以內是中國。緊挨著國境線,有一個緬甸人擺的餌絲攤子。這邊把錢(人民幣)遞過去,那邊就把餌絲遞過來。手過國界沒關係,隻要腳不過去,就不算越境。緬甸餌絲與中國餌絲味道一樣!

還有一種餌塊是米麵的餅,形狀略似北方的牛舌餅,但大一些,有一點像鞋底子。用一盆炭火,上置鐵篦子,將餌塊餅攤在篦子上烤,不停地用油紙扇扇著,待餌塊起泡發軟,用竹片塗上芝麻醬、花生醬、甜醬油、油辣子,對折成半月形,謂之“燒餌塊”。入夜之後,街頭常見一盆紅紅的炭火,聽到一聲悠長的吆喚;“燒餌塊!”給不多的錢,一“塊”在手,邊走邊吃,自有一種情趣。

點心和小吃

火腿月餅。昆明吉慶祥火腿月餅天下第一。因為用的是“雲腿”(宣威火腿),做工也講究。過去四個月餅一斤,按老秤說是四兩一個,稱為“四兩砣”。前幾年有人從昆明給我帶了兩盒“四兩砣”來,還能保持當年的質量。

破酥包子。油和的發麵做的包子。包子的名稱中帶一個“破”字,似乎不好聽。但也沒有辦法,因為蒸得了皮麵上是有一些小小裂口。糖餡肉餡皆有,吃是很好吃的,就是太“油”了。你想想,油和的麵,剛揭籠屜,能不“油”麼?這種包子,一次吃不了幾個,而且必須喝很濃的茶。

玉麥粑粑。賣玉麥粑粑的都是苗族的女孩。玉麥即包穀。昆明的漢人叫包穀,而苗人叫玉麥。新玉麥,才成粒,磨碎,用手拍成燒餅大,外裹玉麥的籜片(粑粑上還有手指的印子),蒸熟,放在漆木盆裏賣,上複楊梅樹葉。玉麥粑粑微有鹹味,有新玉麥的清香。苗族女孩子吆喚:“玉麥粑粑……”聲音嬌嬌的,很好聽。如果下點小雨,尤有韻致。

洋芋粑粑。洋芋學名馬鈴薯,山西、內蒙叫山藥,東北河北叫土豆,上海叫洋山芋,雲南叫洋芋。洋芋煮爛,搗碎,入花椒鹽、蔥花,於鐵勺中按扁,放在油鍋裏炸片時,勺底洋芋微脆,粑粑即漂起,撈出,即可拈吃。這是小學生愛吃的零食,我這個大學生也愛吃。

摩登粑粑。摩登粑粑即烤發麵餅,不過是用鬆毛(馬尾鬆的針葉)烤的,有一種鬆針的香味。這種麵餅隻有鳳翥街一家現烤現賣。西南聯大的女生很愛吃。昆明人叫女大學生為“摩登”,這種麵餅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稱。前幾年我到昆明,提起這種杷粑,昆明人說;現在還有,不過不在鳳翥街了,搬到另外一條街上去了,還叫做“摩登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