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篇 職場心理(1 / 3)

男女職場的心理差異

約翰·格雷在《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裏這樣寫道:“男人和女人就像是來自不同的星球,說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感情需要,按不同的思維方式思考。”

情感世界是如此,叱吒風雲的職場又何嚐不是如此?雖然,越來越激烈的職場競爭,使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越來越被忽略,女性在職場上幾乎喪失了被保護的特權,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男人和女人之間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和接受這樣的事實,充分發揮男女各自的優勢,那麼我們一定會生活、工作得更輕鬆。

(一)女人越聰明越脆弱,男人越聰明越大膽

聰明的女人通常是敏感的,她們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特別強烈。當一個女性感受到他人對自己不滿或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行時,她可能因此沮喪、不安,甚至在職場上退卻。聰明容易使女人成功,也容易使她承受巨大的壓力。相反,男性的聰明才智使他們在事業上得以成功,他們因而更加自信,更加大膽。女性因聰明而產生的脆弱,其實根源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男權文化,即便時至今日,聰明的女子在職場上雖然很受歡迎,然而在家庭生活領域,聰明卻往往不被看作是女人的優點。

女人的聰明是知識積累和信息時代進化的結果。我們再也無法回到女人不聞窗外事的過去了,女人隻有接受和適應自己的聰明,才會有美好的前途和未來。

(二)女人在乎過程,爭取做得更好,男人重視結果,而不講究方式

女人做事,並非隻為了最終的結果,相反,更多的是為了享受過程之中的樂趣。而男性常常是直奔主題,隻為達到目的而不在意過程。女人幾乎個個都是理想主義者,夢想是她們生命中的陽光雨露,被人關注、被人嗬護是女人天然的心理需求。而男性的目的性很強,這與男性對物欲的強烈追求直接相關。男性天生擔負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所以他們好像永遠奔波在路上,始終滿懷目標,卻常感焦慮。

其實,沒有目標的女性不妨也給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完成任務、達到目標是一種無比痛快的感覺,那是生命能量的有效實現,也是個人意誌充分表達的自由境界。

(三)女人事業上越成功在情感上越依賴,男人事業上越成功在意誌上越獨立

從我們身邊的一些事例中可以看到,事業成功的女性常常對男性懷著歉疚。一位事業成功的妻子,可能會因為沒有時間料理家務而感到內疚,而“女強人”的稱謂通常也是和婚姻不幸畫等號的。女人追求事業的最初動機也許是為了丈夫和孩子,可一旦女人事業成功,就會在心理上失去自信。而男性卻因為成功而自我感覺良好,因為不少男性是把成功當作自己生命的第一追求。

所以,要成為一個幸福的女人,既要在事業上執著而瀟灑,又要在生活中獨立而自信。

(四)女人因為得到而焦慮,男人因為沒有得到而焦慮

男性容易具有征服焦慮。當他們還沒有得到某個職位或達到某個目的時,焦慮迫使他們千方百計去爭取,而一旦得到,他們便漫不經心,表現出隨意和鬆懈。女人卻相反,當她沒有得到時,她是瀟灑的,而一旦得到,她就開始焦慮。女性不怕得不到,而是害怕得而複失。

在兩性情感方麵,這種心理的典型表現為,戀愛時女孩是驕傲的公主,而一旦結婚,女人便擔憂男人的不忠誠,恨不得把老公綁在自己的身上。這種心理的成因,是由於女人習慣於守衛,男人習慣於進攻。而女人隻有在心理和人格上更加獨立,才能擁有安定和諧的心情。

(五)女人以傾訴來消除焦慮,男人以獨處來減緩緊張

女人的有效生命比男性短,但通常女人的絕對壽命比男人長,這是因為女性的減壓能力比男性強,而女性自我減壓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就是傾訴。心事一旦說出來,就轉移給了傾聽者,而傾訴者便得到了很大的情緒舒緩。女性善於傾訴的心理根源,在於女性願意承認自己的脆弱,並且積極處理自己的情緒。而男性受“有淚不輕彈”、“有苦不輕吐”的男權強勢文化的影響,遇到壓力自己硬挺,其結果往往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有資料顯示,男人習慣以獨處來減緩緊張情緒,尤其是工作上的壓力。

因此,女人對於男人的這種特別的減壓方式,也應該予以理解。

(六)女人越年輕越有價值,男人越成熟越有魅力

這種狀態和男女的生育年齡有關。女人越年輕越容易生育,而男性的生育周期遠比女性長得多。男人見了年輕女性可能會產生本能的衝動。在事業上,越成熟的男性越容易成功,所以,成功男性和年輕女性是互為吸引的對象。

然而,年長女性也不用失落,當紅顏漸褪時,智慧就日益成長。智慧和美麗是女人魅力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智慧是更長久、更可靠的。

(七)女人不願同性當上司,男人不願異性當上司

這樣的心理源於女性對同性的排斥。在典型的男權社會中,女性為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往往努力取悅男性,和女性展開爭奪。在那樣的情況下,女人幫助男人欺壓女人的情形就不難理解了。同時,由於女性心理上的不自信,也投射到對女上司的不信任。還有一種滯留的心理習慣,那就是有的女性認為,隻要臣服於男性,就能得到男性的保護,就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而對男性下屬而言,一般女上司在能力上沒法使他信任,在心理上他也不願意接受女性的領導。在這個方麵有的男人會陷入兩難衝突:要麼女領導很強勢,男人覺得很自卑。要麼女領導水平不怎麼樣,男人又覺得無法發掘他的潛能,無法展現他的才能。

女人善待男人,更要善待女人。在女人和女人之間,隻有真心接納,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八)女人關注上司的感覺,男人注重自己的權利

有人說:女人心中三個寶,老公、孩子和領導。這說明現實生活中,上司和女性下屬的關係確實非常密切。在與上司的相處中,女人以適應為主,男人則以應對為主。一般來說,男性下屬不會在下班之後還揣摩領導的意圖,他們隻會在遇到問題時找出對策,給自己留個餘地。而女性下屬則對上司的想法很在意,並經常修正自己,以適應上司的工作作風。這就是為什麼一個男人可以成功領導一群女強人的原因。

女人是現實主義者,也是理想主義者,更是浪漫主義者。女性關注上司的感受,更應該關注自己的利益,關注自己的整體生活質量。

(九)女人經常扮演弱者,男人多以強者自居

女人的柔弱是女性自我保護的武器。女人常常以弱勢來調動男人的強勢意識,以獲得男性的保護,這也是以弱製強的一種策略。尋求保護是女人的本性,被保護是女人的渴望,而男性甘願充當保護神的角色,可能是因為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是男性的附屬物,女性為男性所擁有、所支配。在這一點上,女性順其自然,以自己的柔弱巧妙製約著男性的強大。

(十)女人容易偏激衝動,男人比較兼顧全局

女性常常為了賭氣,而忽視實際利益。女人是重感覺的,為了感覺可以不顧其他,尤其是在受到委屈時。而絕大部分的男性是理性的,他們能夠分析問題的利弊得失,為了利益可以忍辱負重。在心理上,男性承受壓力的能力比女性強得多。在這方麵,女性要向男性學習,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做到兼顧全局。

(十一)女人在乎他人的評價,男人重視自己的感覺

女性在心理感受上是接近“自戀”的。女人對自己的形象追求始終是貪得無厭,對自己的品行也是斤斤計較。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女性無論是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還是在社會和公共活動中,都常扮演被挑選的角色,而不是像男性那樣去挑選別人。所以,經過生活和心理的沉澱,女性對自身的形象和品行很在意,因為那直接關乎女人的命運。而男性作為社會和家庭的絕對主導者,他們的生命狀態和心理感受是相對自由和自主的。男人的感受應了那句俗語: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即便他失意了,他是個男人這件事本身也讓他充滿自信,這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優勢。

在這一點上,女人要向男人學習,良好的感覺要從自身的心理感受中獲得,而非來自於外界的評價。

(十二)女人考慮如何讓他人接受自己,男人習慣思考怎樣征服他人

女人是隱忍的軟性動物。女人願意向內擠壓自己,擠壓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聲譽對女性內在的感受很重要,它對女性外在的發展也同樣重要。一個不被所在群體接受的女性,其心理感受一定是很糟糕的,而這樣的負麵情緒會妨礙她的成長。對於男性,他們更習慣整合自身的資源,直接以自我為中心,去征服外部世界。

女人關注他人的感受是一種善舉,但是也要有足夠的自信接納自己。要像男性那樣,發掘自身的潛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十三)女人更習慣揣摩自己,男人更願意忖度別人

在自我理解方麵,經常揣摩自己的感受幾乎是女人的共性。女人是在感覺中存在的,女人的感覺遠比男人發達。那是因為女人的生活空間和視角都要比男人狹窄,而女人又是善於思考的動物,所以她們通過“自我分析”、“自我覺察”來成長。那是一種可以不依靠別人而豐富自己的方法。男性忖度別人則是為了競爭,那是一種研究與較量,是為了展開行動而非僅僅是思考。

女人如果也能把精力集中對外,那麼女人的成就則不可估量。

(十四)女人接受挑戰,男人挑戰別人

女人的強項是接受別人的挑戰,這其中也包括別人帶給她的苦難。女人承受苦難的能力是不可思議的,在這樣的承受中,她會因虔誠而美麗,因堅強而溫柔,因磨難而璀璨,因挫折而大放光芒。而對於男性來說,挑戰別人則是他們升華自身的一個過程。

女性能夠接受挑戰是天賦的能力,但是女性也可以挑戰自己和別人。那是一種能量的證明。能夠挑戰別人,是對女性的一種新的挑戰,那會使女性更柔韌、更強大。

(十五)女人厚積薄發,男人爆發力強

在職場上,女性基本上都是“老黃牛式”的員工形象,她們對自己的業績評價一般都是比較保守的。這種現象的發生,或多或少和女性的自我貶抑心理有關。女性一方麵在工作中努力勤奮,一方麵又在潛意識裏害怕自己的成長。女人厚積薄發的心理根源,是對自己快速成長的恐懼,是對事業上太引人注目的顧慮,也是對職場壓力的擔憂。所以,女人在事業上的發展步履是保守的。而男性則相反,他們“臨門一腳”的功夫尤其突出。這表現在不少男生平時讀書不怎麼用功,但是考試成績卻並不比女生差。男性的應激能力比女性強,對利益的向往也更直接、更迫切,因此男人大多擁有較強的爆發力。

其實,在當下的社會,女性在事業上的競爭中也不必太客氣,太謙虛,隻要可能就應該向前衝刺。

主考官的心理與心理偏差

在麵試過程中,主考官因處於主動、支配地位,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有利於主考官主動性、能動性的發揮,但把握不好也容易形成極端化傾向。麵試實踐表明,主考官易出現以下心理特征及心理偏差:

(一)願當“伯樂”

主考官是帶著任務來參加麵試的,他們大都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名公正的考官,希望自己就是慧眼識千裏馬的伯樂,能夠從眾多應試者中挑選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如果任務完成不好,挑選的人到單位正式工作後不合乎要求,他們的臉麵不免難堪。因而,主考官對麵試工作大多認真對待,盡職盡責。

(二)擇優心理

主考官麵試應試者,雖不能等同於人們在商場中選商品,然而其心理特征有相似之處。買東西時,人人都想挑個價廉物美的商品。麵試時,主考官就想從應試者中優中擇優。麵對主考官的謹慎考核和細致詢問,應試者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實事求是,耐心誠實,以贏得主考官的信任。

(三)注重第一印象

從心理學角度講,第一印象在主考官心目中非常重要。因為,同陌生人第一次見麵,對方的儀表、言談、舉止、氣質、反應力等等,往往給人們留下一種最初的感覺印象。由於是“最初的”,所以新鮮、深刻、引人注目,容易記住。又由於是以觀察的感覺形象為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緒上的反應——喜歡或不喜歡。在喜歡或不喜歡的第一印象支配下,對應試者的進一步認識,也常常不自覺的受第一印象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雖然是錯誤的,但要克服和剔除卻絕非易事。在主考官麵前,應試者應建立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呢?自卑怯懦,狂妄自大,自我封閉,計較多疑,虛偽勢利都是不可取的。應試者的形象應該是誠實而不虛偽,自信而不自負,熱情而不孤僻,根據自身條件,不卑不亢,實事求是地和主考官麵談。唯有以真誠的態度與主考官溝通信息,交流感情,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主考官的腦海裏。

(四)優勢心理

優勢心理指主考官因處於主導地位而產生的居高臨下的心理傾向。表現為麵試談話中的隨意性、分析判斷上的主觀性和對麵試結果評定上的個性傾向性。

(五)自炫心理

自炫心理指主考官的優勢心理所產生的自我表現傾向。自炫心理因考官個性差異而有不同表現。此外,應試者的自我炫耀也容易激起表現型考官的發難心理,以難倒考生而後快。

(六)定勢心理

定勢心理指考官以自己的思維慣性來判斷、評價考生的傾向。思維慣性指人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和興趣愛好等方麵的習慣行為。定勢心理往往讓主考官判斷帶上個人色彩,降低評價的客觀性。

(七)“喧賓奪主”傾向

“喧賓奪主”傾向指主考官角色混淆,以自我為中心,言語過多,由“導演”變成“演員”,占去麵試大部分時間。高明的主考官總是用最少的話引起應試者最多的話。因為一個人講得越多,他的優缺點暴露得越充分。

(八)專業化傾向

專業化傾向指主考官過多使用專業術語、職業行話的傾向。這是主考官背離麵試要求,主觀隨意的具體表現。專業化傾向往往讓應試者撲朔迷離,不知所雲。

(九)標準化傾向

標準化傾向指主考官以自己理想標準衡量考生的傾向。表現為主考官標準過嚴,肆意挑剔,求全責備的評價傾向。

(十)疲勞心理

疲勞心理指麵試過程的重複性操作所引起的考官懶散、困倦傾向。麵試工作是一種複雜而繁重的勞動。它要求考官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重複性操作活動,並始終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主考官不僅要求具有較高的心理能力,也要具備較強的體力、精力和意誌力。否則,就容易出現打嗬欠、吐長氣、坐姿不端等疲勞現象,從而影響麵試氣氛。

應試者的心理與心理偏差

在麵試過程中,應試者處於一種接受提問與考察,同時又要自我表現的角色。這種角色往往讓應試者出現兩種極端傾向,或者因過於拘謹而表現不足,或者因表現過分而賣弄做作。這兩種傾向都會影響麵試成績。應試者的心理與心理偏差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期望過高

有些應試者看社會過於理想化,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與周圍環境,常常對自己期望過高。在麵試過程中,這類應試者表現出居功自傲、盛氣淩人、目空一切、舍我其誰的態勢。他們一般個性鮮明,或某方麵有專長,或過去多受獎勵。但期望值過高、過於自負的應試者往往事與願違。克服期望過高的辦法是,有意識地參與社會生活,拉近自己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提高自己的自我評價能力與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求全心理

一方麵,應試者希望自己選擇的工作單位待遇高,福利好,工作舒服;另一方麵,又希望能專業對口,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能得到領導的重用。這種求全心理在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身上體現得較為明顯。

(三)趨同心理

趨同心理指應試者一味迎合、順從主考官的傾向。具體表現為對考官言聽計從,甚至言行舉止都願與主考官保持一致。趨同心理的根源在於缺乏應有的個性品質。如缺乏自信、盲從模仿、無主見等。

(四)表現心理

表現心理指應試者主動展示自我的傾向。表現心理強的應試者可能主動與考官握手,回答問題時可能搶每件事,自我表白,言語過多等。應試者的適度表現是正常的,但過分表現就可能給主考官留下相反的印象。此類應試者多屬外向型性格。

(五)負重心理

負重心理指應試者因對麵試期望過高而產生的心理負擔過重的傾向。具體表現為心理壓力大,急躁、焦慮、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現暈場現象。

(六)戒備心理

戒備心理指應試者與主考官之間因彼此陌生而出現的心理上的距離感,具體表現為應試者過於拘謹、防範、疏遠、不願說心裏話等。

(七)掩飾心理

掩飾心理指應試者企圖掩蓋自身缺陷的傾向。表現在回答問題上,吱唔搪塞、答非所問;表現在言行舉止上,神色不安,抓耳撓腮,避開主考官視線等。此類應試者或者虛榮心較強,或者有明顯的缺陷和弱點。

(八)懷疑心理

懷疑心理指應試者對麵試過於敏感和多慮傾向。表現為對考官的警惕性,對麵試過程的敷衍態度以及對麵試得分過於關注。其原因主要是對麵試本身的公正性持懷疑態度,或是個性原因,如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性格內向,顧慮多多等。

(九)僥幸心理

心存僥幸的應試者在麵試前一般不做太充分的應考準備,卻常常是隻作一些猜題押寶工作,聊以自慰。這顯然是很難獲得好成績的。有些應試者總是寄希望於僥幸取勝,或希望能抽到好題,或寄希望於考官的網開一麵等等。由於麵試,特別是麵談法麵試的題目帶有較大的偶然性,麵試也不像筆試那樣有統編教材以做應考準備。

(十)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也稱逢迎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特別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視為高於一切。在和別人打交道時,一味企求得到別人的好感,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原則,輕易改變自身的觀點,唯恐招致對方的不滿。這種人由於對自己沒有一個比較穩定而客觀的評價,因而易於使自己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

具有較強逢迎心理的人往往極力在各種場合為自己塑造一個人見人愛的形象。但是,他們的資本不是自身的真才實學及良好的儀表風度,而是逢迎的表情和語言。這種人在麵試中常常會不失時機地向主考人員恭維幾句,在回答問題時也往往順著主考人員的弦外之音而進行。希望以此來博得考官的好評。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做法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它非但不能得到主考人員的“恩寵”,而且還會減損他們對於應試者真實素質的評價,因而是不可取的。

(十一)完善心理

一個全國性的大公司的老板說,他之所以拒絕考慮一個在各方麵都合格的麵試者,是因為這個麵試者在儀表方麵太注重裝飾細節。

“我承認,良好的修飾是必要的”,老板解釋說,“但是,這個夥計的儀表完美得令人望而生畏。他的衣著是完美的,他的頭發是完美的,他的指甲是完美的,連他的牙齒也完美無缺。他簡直是塑造的。我可不希望如此。沒有人是完美的。”

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即意味著永遠的自我否定者,因為他永遠達不到他為自己所定的任何一個目標;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亦意味著不知輕重、不分主次,他會強迫自己在每一個細節上做著過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一般的完美主義者隻是希望別人把他看成是一個無可挑剔的人。他認為,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人老板發現了不完美之處,自己就會坐失良機。於是,他平時不輕易講話,開會時坐在後排,盡可能地不引人注意,唯恐他人發現自己的缺點。

麵試前,完美主義者最願幹的,是自己給自己製造數不清的想象中的心理壓力;麵試中,完美主義者會盡量掩飾、遮蓋自己的不足之處,然而,卻忽略了麵試的根本目的——全麵而準確地展現自己的優點。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缺點必然是越抹越黑,一個人的優點則是越擦越亮。

(十二)緊張心理

緊張心理往往表現為應試者在麵試前出現的一些局促不安的狀態,或對麵試的可信度發生猜疑,或冥思苦想對策,或焦急不安地到處打聽,嚴重者會導致失眠。

幾乎95%以上的畢業生在接受調查時都承認自己在麵試時精神緊張,它是畢業生麵試時需要戰勝的最大的敵人。陌生的環境,被陌生的人提問,事關自己今後一段時間的發展前途,畢業生不可能不緊張,適當的緊張可以促使畢業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投入麵試。但若緊張過了頭,則對麵試有害,使應試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將事先準備的內容忘得幹幹淨淨,頭腦一片空白。這裏,提供幾種克服緊張的方法:

(1)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預計到自己臨場可能很緊張,應事先請有關教師或同學充當主試人,舉辦模擬麵試,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增強自己克服緊張的自信心。

(2)應反複告誡自己,不要把一次麵試的得失看得太重要,應該明白,自己緊張,你的競爭對手也不輕鬆,也有可能出差錯,甚至可能不如你。同等條件下,克服了緊張,大方、鎮定、從容地回答每個提問,就會取得勝利。

(3)不要急著回答問題。主試人問完問題後,應試人可以考慮五至十秒鍾後再作回答。在回答時,要注意不可語速太快,太快容易使思維與表達脫節,快了也容易表達不清。而你一旦意識到這些情況,會更緊張,結果導致麵試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所以切記,麵試從頭至尾,講話不急不慢,邏輯嚴密,條理清楚,讓人信服。

(十三)羞怯心理

每個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羞怯心理,隻是那些性格較內向、平時不太喜歡社交的人表現得更加明顯。但是,較強的羞怯心理往往會對一個人的事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羞怯心理的支配下,由於心情緊張的緣故,個人呈現出極不自然的麵部表情或姿態,說話不能平穩地進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自身真實水平的發揮。

對於需要參加麵試的人來說,事先有意識地加強社交方麵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在麵試中,羞怯心理較強的應試者往往比較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量使之符合以前所學的各種規範和要求,目的是為了給主考人員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羞怯心理產生的實質原因在於信心不足。其中包括對於自身的外部形象、內在的素質及能力缺乏自信,而這又導致優柔寡斷的個性。但由於過分專注於自身舉止與言語的選擇與表現,無法集中精力回答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能力的正常發揮。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要求,考生便會產生一種自責心理,與之相伴的是心情更趨緊張,由此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後考生隻能帶著諸多遺憾而離開考場。

(十四)恐懼心理

(1)麵試恐懼心理的表現形式有:

第一,陌生恐懼。一見陌生人便臉紅、緊張、說不出話,感到渾身不自在,這便是陌生恐懼。其實,別人在你的眼裏是陌生的,你在別人眼裏也是陌生的,所以大可不必恐懼。

第二,群體恐懼。當你去某單位人事部門應聘,而辦公室裏有許多人時,你發覺眾人的目光都在投向你,便會感到一陣緊張,很不自在。因為對方是一群人,而你是單獨一人,自然而然就產生一種群體恐懼。這時,就應該這樣想:我是來應聘的,而我各方麵的能力水平都不錯,正是他們理想的人選。

第三,高位恐懼。當去某單位應聘時,麵試的主持人如果是高級領導幹部,則往往會被他們的赫赫名聲嚇倒,一見麵就會莫名其妙地緊張和不安,這就是高位恐懼。其實,應當這樣想:對方地位高,名聲大,但他們不是神,地位和頭銜不過像一個人的衣帽罷了,從人格上說,人人都是平衡的。這樣便會增加自己的勇氣,建立與對方平等的新關係,使麵試順利進行。

(2)消除恐懼的方法:

第一,應聘麵試時的服裝,不僅僅是件普通的衣服,同時也是一件保護心靈的外套。穿上相應檔次的服裝,提高自信心。適當提高服裝檔次,穿得整潔大方,與對方建立起平等關係,就不會膽怯了。要是穿得太隨便,看著對方西裝革履,自感相形見絀,就會信心不足,站在別人麵前,心理上就已比別人低了一等。

第二,公開說出自己的緊張,讓對方幫你放鬆。當麵對眾人或陌生人感到緊張時,不妨幹脆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嘲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使自己輕鬆起來。

第三,親切有神地與對方進行目光交流,消除緊張情緒。應聘者在與招聘者會見時,要盡量建立平等的關係,當覺得心理害怕,很可能會被對方壓倒時,最好鼓起勇氣,抬起頭來注視對方,用親切有神的目光與對方交流,會消除緊張情緒。

第四,發現對方的弱點,減輕心理壓力。如果感到心理上有壓力,麵試時不妨仔細觀察對方的儀容、服裝以及談吐等,借以發現對方的缺點,這時就會產生一種寬鬆感,不自覺地增強了自己的勇氣,建立起與對方平等的新關係,這樣就自如得多了。

第五,深呼吸能使你增添勇氣。如果在步入麵試大門之前,認真做幾次深呼吸,心情肯定會平靜得多,使勇氣倍增。與陌生人第一次會麵,特別是在關係應聘成敗的麵試時,心理膽怯、情緒緊張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把拳頭握緊、放鬆,反複幾次,也有助於情緒的安定。

(十五)怯場心理

運動員可能是麵臨很強的競爭對手而怯場,歌唱演員可能是由於不適應新的演出環境而怯場,學生可能是由於缺乏經驗,害怕失敗而怯場。凡此種種,原因是千差萬別的。從現象上看,怯場往往是不適應、擔心、害怕的結果。在不同的場合下,怯場的原因很不一致。下麵就求職者的麵試怯場,探究產生怯場心理的個人身心原因,以便幫助求職者對症下藥。

第一,評價能力。麵試焦慮與個人的認識能力息息相關。如果求職者把麵試視為關係自己終身前途的奮力一搏,一旦失敗,什麼前途、理想、榮譽、幸福都將付諸東流,抱有這樣認識的,其麵試焦慮水平必然很高。其實,這種認識評價是不全麵的。

第二,成熟程度。伴隨著年齡增長,焦慮水平顯著上升。特別是求職者,由於已踏入人生“十字路口”,能充分意識到麵試成績對求職的影響,因此,焦慮水平顯著升高。不同年齡階段的求職者,在麵試時焦慮水平高低有別,它體現著生理成熟對個體考慮焦慮水平的影響。

第三,應試技能。訓練有素的求職者,對題型、解題思路、答題要點等問題心中有數,加之知識儲備較多,這樣,在考場上就會得心應手、處之泰然,分清輕重緩急,井然有序地回答問題。而平時缺乏訓練,沒有很好掌握基本應試技能的人,在麵試臨場時極易產生慌亂現象,以致白白浪費寶貴時間,而時間不夠用時,又更為緊張。這說明應試技能也是影響求職者焦慮水平不可忽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