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篇 電影·心理學(1 / 3)

《夢旅人》reference_book_ids":[6898222969928027143]}],"6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6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心靈捕手》reference_book_ids":[7199292603865500710]}],"7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7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心靈捕手》reference_book_ids":[7199292603865500710]}],"7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7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心靈捕手》reference_book_ids":[719929260386550071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9,"start_container_index":2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3},"quote_content":"《意亂情迷》reference_book_ids":[7196927986703010855,7215633780545948730,6904183810892499975,720784092264871020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海上鋼琴師》——88個琴鍵,一個人的世界

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

——《海上鋼琴師》

劇情介紹

1900年的第一天,郵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湧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於是添煤工人丹尼·布德曼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了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淨。丹尼·布德曼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丹尼·布德曼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丹尼·布德曼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在1900八歲時,丹尼·布德曼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裏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地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家夥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阻止他彈琴,年幼的1900回答說:“讓規矩全都滾蛋”。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麥克斯,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麥克斯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麥克斯十分欣賞1900的音樂才華,但同時也對他固執地不肯下船登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莫托,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製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製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裏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麥克斯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麥克斯送給他的大衣,緩慢地走下船梯,但當他即將踏上土地時,他茫然地看著偌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船上並表示不會再下船。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麥克斯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麥克斯最終悲傷地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得粉碎。

內心的囈語

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需要封閉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鋼琴師1900的世界——船和鋼琴。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自己的習慣,而且對製度和習慣產生著無限的依賴甚至與之共生死,如鋼琴師一樣與大船同歸於盡。

鋼琴師喜歡船,喜歡搖擺和漂浮的大陸,喜歡那些匆匆的過客從眼前走過,因為他已經徹底地習慣了,已經與船和鋼琴融為了一體,一旦離開那裏,他會感覺到陸地在搖晃和顫抖,習慣了動蕩,是不是也就拒絕和厭惡和平和寧靜呢?

喜歡看別人實現夢想的人生匆匆來去,喜歡自己在鋼琴前獨唱主角,這種喜歡是不是也說明了一個人思維定式對人生觀價值觀的禁錮?一個不能適應環境變化、不能隨環境變化而改變自己角色的人注定與那個時代一起消亡,這是社會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則,那麼鋼琴師的結局是不是一種曆史時代消亡的寓意?鋼琴師是依賴那個時代還是被那個時代拋棄了?隻知道他的故事變成了另一個朋友的傳說!

鋼琴師是喜歡自由的,喜歡自由地彈奏自己的鋼琴,喜歡自己的生活表達方式,喜歡船上那種世外桃源的自由和恬淡,可是世外桃源畢竟是世外桃源,這是不是導演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抑或是對戰爭世界的一種逃避心態?因為片中,小號手離開船之後,像鋼琴師那樣說了“讓戰爭滾蛋!”的台詞,可惜沒有鋼琴師的氣勢。

鋼琴師代表的是一種童真和純潔?代表的是人類對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對人類繁文縟節的不屑?還是代表人類對自身無窮無盡的欲望的恐懼?當鋼琴師站在舷梯上猶豫不決的時候,麵對塵煙四起的現代工業文明,鋼琴師終於下定決心從此不再離開自己漂浮的世界。

經典台詞

——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彈奏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習慣了。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後扔給我一架有百萬琴鍵的鋼琴,百萬千萬的沒有盡頭的琴鍵,那是事實,麥克斯,它們沒有盡頭。那鍵盤是無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在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

——天啊!你……你看過那些街道嗎?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下去該怎麼辦?你怎麼選擇其中一條去走?怎麼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或者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

——那個世界好重,壓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裏結束,你難道從來不為自己生活在無窮選擇裏而害怕得快崩潰掉嗎?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隻攜帶2000人。這裏也有欲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麼生活。

——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麥克斯,你是唯一知道我在這裏的人。你是唯一的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

《愛德華大夫》中的精神分析理論

晚安,做個好夢,心理分析需要夢。

——《愛德華大夫》

希區柯克的名作《愛德華大夫》的另一個中文譯名叫《意亂情迷》,這個名字也和影片的劇情十分貼切。影片開頭以一句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言引出故事:“錯誤並非命中注定,而是應該歸責於我們自己”。這部影片是希區柯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也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完全以精神分析學為主題的影片,從人物設置到解夢釋惑,影片都充滿了最基本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理論,大大挖掘了在電影當中運用精神分析法來解釋行為的可行性。在此之後,各種關於精神病題材的電影紛紛登場,該片就成了此類電影的開山之作。

劇情介紹

影片以寒風中凋零的樹枝開始,一句莎士比亞的名言和一段關於心理分析的語句似乎表明了這將是一個貫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故事。

一個普通的精神分析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她是個專心於學術的美女。這所醫院原來由莫奇森醫生主管,即將由醫學界著名的愛德華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愛德華的崇拜者之一。

新來的愛德華大夫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輕了點,他和彼特森彼此很快產生了愛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發現,他其實並不是愛德華大夫,而是一個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擾的失憶症病人約翰·布朗,而第二天趕來的愛德華的秘書更使他背上了謀殺愛德華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了已逃走的約翰,試圖用精神分析法幫助他回憶起隱藏在記憶深處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讓兩個人來到彼特森老師阿利克森的家中,這位和藹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們,並幫彼特森一起治療約翰·布朗。

經過誘導,約翰·布朗說出了自己的夢境,師徒兩人分析出謀殺發生在愛德華與他滑雪的時候。為了讓約翰徹底擺脫噩夢,彼特森和他來到滑雪場,在兩人危急關頭,約翰終於回憶起小時的情形,擺脫了犯罪情結,也記起了愛德華出事時的情形。

警察按約翰提供的線索找到了愛德華大夫的屍體,但卻從屍體中找到了子彈,約翰仍然無法擺脫謀殺的指控。彼特森為約翰多方奔走沒有結果,隻能回到醫院。

莫奇森大夫的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夢初醒,她聯係約翰的夢境,整個故事終於有了結果。麵對自己的陰謀的敗露,莫奇森大夫無力向彼特森開槍,絕望地飲彈自盡。

永遠的經典之作

如影片開頭所說,這是一個有關心理分析的故事。精神分析是處理健康人的情感問題的一種方法。分析者隻要到病人的內心深處探尋出它潛藏的問題,使其敞開心扉,一旦圍繞病人的情節被揭示出來,並加以解釋,病人的痛症和混亂就會消失,非理性的惡魔就會被逐出人類的靈魂。

影片中最著名的片段是那個夢的描寫,它也是影片最具奇幻色彩的地方。據說,該片導演希區柯克為此特意請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來製作夢境圖景,從而使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一個迷幻的夢中世界。在這個設計中,夢不是含混不清的,而是表現得有棱有角、觸目驚心。這個設計為電影增色不少,也讓觀眾從另外一個獨特的角度看到了神秘的夢境。

另外,在老人家中,約翰受到毛毯上條紋和衛生間裏白色瓷磚的刺激,意識頓時變得混亂,他拿著剃刀準備把阿利克森殺死,而阿利克森好像毫不知情,還熱情地讓約翰喝牛奶。這時我們看到的是約翰殺氣騰騰的雙眼,以及透過牛奶杯底拍攝的阿利克森模糊的身影。接著鏡頭就切到第二天早上,阿利克森歪倒在沙發中,彼特森驚恐萬分,而阿利克森突然坐起來顯得安然無事。原來阿利克森早就察覺到不對,所以在牛奶中就放了點鎮靜劑。這段情節的處理驚險萬分而又極具戲劇性,起承轉合滴水不漏,讓人歎服導演手法之高明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