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六章 人際心理學(1 / 3)

《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75928484877,7267077385848097832,7012517992130939934,7257455404240604215,7233628637428190242,6890728374843477006,7255203659015785531]}],"3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5,"start_container_index":3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8},"quote_content":"《語言的突破》reference_book_ids":[687517466446161818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如何讓對方一見麵就對你產生好感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加快,人與人的競爭日益加劇,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和協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習人際交往知識,掌握人際交往的本領,提高人際交往水平,是當今時代的青年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有一次,上帝問一隻被囚在籠中的畫眉:“你願意到天堂去生活嗎?”“為什麼要去那裏呢?”畫眉問。“天堂寬敞明亮,不愁吃喝。”“可我現在也很好啊。我吃喝拉撒,全由主人包辦,風不吹頭,雨不打臉,還能天天聽見主人說話、唱歌。”畫眉回答。“可是,你自由嗎?”聽了上帝的話,畫眉沉默了。於是,上帝以勝利者的姿態,把畫眉帶到了天堂。他把畫眉安置在翡翠宮裏住下,便忙著處理各種事務去了。

一年後,上帝突然想起了畫眉,便去翡翠宮看望它。他問畫眉:“啊,我的孩子,你過得還好嗎?”畫眉答道:“感謝上帝,我活得還好。”“那麼,你能談談在天堂裏生活的感受嗎?”上帝真誠地問。畫眉長歎一聲,說:“唉,這裏什麼都好,隻是沒有人和我說話,使我無法忍受。您還是讓我回到人間吧。”聽了這話,上帝不禁大為感慨。

其實故事中的畫眉、上帝、天堂都隻是一種象征,但它卻告訴我們人際交往中語言的重要性。人際交往離不開語言,得體的言談舉止對你獲得交往對象的好感極為重要。

(1)多提善意的建議。

當一個人關心你時,隻要這份關心不會傷害到你,並且對方還提了一些善意的建議,你當然會欣然接受,對這個人產生好感。那麼反過來你對別人若也如此,別人也會同樣對你產生好感。滿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善意的建議。

(2)偶爾暴露自己一兩個小缺點。

有時坦率地暴露缺點,反而會迅速獲得對方的信任,給對方留下一個正直、誠實的深刻印象。暴露自己的缺點並不是毫不保留地將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如此做,反而使人認為你是個毫無可取之人,因而喪失了對你的信任。

(3)記住對方所說的話。

一位心理學家應邀去演講,不料主辦方卻問他:“請問先生的專長是什麼?”他頗為不高興地回答:“你請我來演講,還問我的專長是什麼?”

招待他人,或是主動邀約他人見麵,事先應該收集對方的資料,這是一種禮貌。換句話說,表現自己了解、關心對方,必然能贏得對方的好感。

記住對方說過的話,事後再提出來做話題,是表示尊重的做法之一,也是說話的策略之一。尤其是興趣、嗜好、夢想等事,對對方來說是最重要、最有興趣的事情。一旦提出來作為話題,對方一定會覺得很愉快。

(4)注意對方微笑的變化。

生活中,一般做丈夫的都不擅長對妻子表現自己的關心。比方說,妻子上美容院改變發型後,明明覺得她“看起來年輕多了”,卻不作任何表示,因而使妻子心裏不滿,覺得丈夫不關心自己。無論是誰,都渴求他人的關心。而對於關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

(5)呼叫對方的名字。

歐美人在說話時,常說:“來杯咖啡好嗎,萊克先生?”“關於這件事情你的想法如何,萊克先生?”頻頻將對方的名字掛在嘴邊,往往使對方湧起一種親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感受到對方已經認可自己了。

在我們的社會裏,晚輩直接呼叫長輩的名字,是種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平輩之間借著頻頻呼叫對方的名字,來增進彼此的親密感,應是個非常有益於彼此交往的方法。

(6)注意細節投其所好。

有位朋友有個奇怪的習慣,總是把他人名片的背麵寫得密密麻麻。與其說他是為了整理人際資料或是不忘記對方,倒不如說是為了下一次見麵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將對方感興趣的事物記錄下來,再度見麵時,自己就可以提供對方關心的情報作為禮物。即使隻是見過一次麵的人,若能記住對方的興趣,比方說是釣魚吧,在第二次、第三次見麵的時候不斷地提供這方麵的知識或是趣事,借此表示自己對於對方的興趣很關心,結果,必然使對方產生很大的好感。

2.洞察秋毫的讚美會獲得意外的效果

要讚美,就必須找到可讚美之處。而要找出可讚之處,就要用眼睛去發現、去挖掘,這也是我們能夠在最短時間裏獲得別人好感的最該使用的一種讚美技巧。讚美別人的細節證明了你在觀察,觀察就是一種更好的肯定。這比甜嘴滑舌的籠統恭維當然要好得多,能讓你得到意外的實在的肯定。

196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訪問美國。在一次尼克鬆為他舉行的宴會上,尼克鬆夫人費了很大的心思,布置了一個美觀的鮮花展台,在一張馬蹄形的桌子中央,鮮豔奪目的熱帶鮮花襯托著一個精致的噴泉。

精明的戴高樂將軍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女主人為了歡迎他的到來而精心設計製作的,不禁脫口稱讚道:“夫人為舉行這次正式的宴會,一定花了很多時間來進行漂亮、雅致的布置吧!”尼克鬆夫人聽後十分高興。

事後,她對朋友說:“大多數來訪的大人物,要麼不加注意,要麼不屑因此向女主人道謝,而他卻總是能想到別人。”

或許在其他大人物看來,尼克鬆夫人所布置的鮮花展台,隻不過是她作為一位副總統夫人的份內之事,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但是,戴高樂將軍卻領悟到了其中的苦心,並因此向尼克鬆夫人表示了特別的肯定與感謝,也使尼克鬆夫人異常地感動。同時戴高樂將軍也得到了認可和肯定。

其實無論是誰,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都不會不開心。既然說好話可以讓別人開心,我們又不會因此受損,何樂而不為呢?如果照這一準則辦事,你幾乎不會再遭到麻煩。如果你對此信守不渝,它會給你帶來無數的朋友,會讓你常常感到幸福快樂。千萬不要以為讚美細微之處是“不足掛齒”的。具體來說:

(1)對別人的成功,要分享其喜悅,不要任意貶低。

人們獲得的成功,包含著艱苦的付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揚。事業有成,成功者就會有成就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反之,如果遭到否定,則令人掃興,甚至痛苦。

(2)對別人的心愛之物,要感受其樂趣,不要故意指瑕。

許多人都有自己珍藏的愛物,這些物品,隻有在別人麵前展示時得到眾人的喝彩,才能體現出珍品的價值來,而珍品的主人才覺得臉上有光,才更覺得珍藏有意義。如果珍藏的愛物遭人貶損,這對珍藏者無疑是精神打擊,他會對你心生反感和厭惡。

(3)對別人的打扮,要尊重其個性,不要隨意挑剔。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有自己喜歡的裝束打扮。“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隻要是他自己喜歡的總有美的因素,你作為旁觀者最好以鑒賞家的口氣錦上添花,別以批評家的架勢吹毛求疵。

(4)對別人的用品,要認知其價值,不要惡意排斥。

一種物品,買來時是嶄新的,到了後來就成了過時的東西了。但隻要這種物品仍有實用價值,雖然老氣了點,主人對它非常珍惜,別人就應該稱讚他節儉的美德,而不要去肆意貶低,指責人家保守落後。

(5)對別人的創作,要覺察其亮點,不要蓄意求疵。

一個人拿得出手的“佳作”並不多。最得意的東西往往是他苦心經營的結晶。苦心人有意把得意之作出示於人,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而對他“刮目相看”,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同,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自豪感。我們看到別人的傑作首先是指其瑕呢,還是讚其瑜呢?這是一個人待人處世的方法問題,更是一個人對待別人勞動成果的態度問題。

3.把握好幽默的藝術

幽默的話,能抓住聽者的心,也可以使一些深刻的思想表達得更生動、更形象。這種幽默技巧裏飽含著說話者的智慧,也展現了言者較強的想象、聯想能力。通過言者的敏銳觀察和豐富的想象力,使聽者既有刺痛之感,卻又找不到痕跡。卡耐基在《語言的突破》裏寫道:幽默的故事,一定要有其觀點,對人有所啟示,幽默就像蛋糕表麵的糖霜,它隻是蛋糕層與層之間的巧克力,而不是蛋糕本身。

有一天,德國詩人歌德在公園裏散步。在一條隻能通過一個人的小道上,他迎麵遇到了一個曾經對他的作品提出尖銳批評的評論家。這位評論家高聲喊道:“我從來也不給傻瓜讓路!”“而我則正好相反!”歌德一邊說,一邊滿麵笑容地讓在一旁。

歌德的這一應付的方式,在後世傳誦甚廣。他運用的幽默戰術,有點像中國太極拳中的“以柔克剛”的味道。

幽默的思維最首要的一點就是突破常規的想象和聯想,隻要我們反應敏捷、善於想象和聯想,勇於打破常規,幽默的基礎就被我們牢牢地打下了。莎士比亞曾說:強烈的想象往往具有這種本領,隻要一領略到一些快樂,就會相信那種快樂的背後有一個賜予的人;夜間一產生恐懼的念頭,一株灌木便一下子會變成一頭熊。那麼如何幽默呢?下麵有幾個方法:

(1)因勢利導,誘人入套。

在一些論爭場合裏,應該時刻注意周圍群眾的情緒,盡量運用形象思維來調動群眾支持自己的觀點,巧妙、形象地使出“因勢利導,誘人入套”的招數,尋找突破口,借助群眾的力量,給對手精神重壓,使對方沒有回擊之力。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的劇本《武器與人》首次公演即獲得巨大成功。觀眾們要求蕭伯納上台接受群眾的祝賀。當蕭伯納走上舞台,準備向觀眾致意的時候,突然有人對他大聲喊叫道:“蕭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誰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觀眾們都以為蕭伯納會氣得發抖。哪裏知道,蕭伯納非但不生氣,還笑容滿麵地向那個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很有禮貌地說:“我的朋友,你說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說著,他轉向台下的觀眾說:“遺憾的是,你我兩個人反對這麼多觀眾能起到什麼作用呢?你我能禁止這個劇本演出嗎?”

蕭伯納的話音剛落,全場就響起了快樂的笑聲,緊接著是觀眾對蕭伯納暴風驟雨般的掌聲。那個挑釁者隻好灰溜溜地逃出了劇場。

麵對挑釁者的汙蔑,蕭伯納要是一味退讓,未免有失麵子;若是與之爭執,非但無濟於事,還會在觀眾心中留下孤芳自賞、自命不凡的壞印象。蕭伯納此時充分發揮了想象和聯想,以觀眾為角度,運用幽默的口吻表述出“隻有你我反對是沒有意義的”,最後,憑借觀眾的支持和信任,把挑釁者推向群眾的對立麵,使其狼狽而逃。

(2)裝傻充楞,出奇製勝。

裝傻充愣是答非所問的一種,即回答別人的問題時,利用語言的歧義性和模糊性,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故意錯解對方的意思,問東答西。這種方式在回答對方的問題時,往往會出奇製勝,產生特別的幽默感。

牛津大學有一位叫做艾爾弗雷特的年輕人,有次在同學麵前朗誦了一首新詩。同學查爾斯說:“艾爾弗雷特的詩我很感興趣,不過,我好像在哪本書中見過。”艾爾弗雷特很惱火,要求查爾斯道歉。

查爾斯說:“我說的話,很少收回。不過這一次,我承認我是錯了。我本來以為艾爾弗雷特是從我讀的那本書上偷來的,但我到房裏翻開那本書一看,發現那首詩仍然在那裏。對不起!”

詩被抄襲,發表的原印刷物當然還在,而查爾斯把詩稿的抄襲聯想到了偷東西,以此來說明抄襲一事,從而既創造了妙趣橫生的笑話,又對抄襲者進行了辛辣挖苦,真可謂是發揮了出奇製勝的聯想。

(3)綿裏藏針,外柔內剛。

幽默來自廣聞博見的知識聯想和對生活的深刻體驗與觀察。幽默話語作為語言藝術,形成的基礎和條件是要有較高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綿裏藏針、外柔內剛的幽默之法,就是通過言者的敏銳觀察和豐富的想象力,使聽者既有刺痛之感,卻又找不到痕跡。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是一位能言善辯、風趣幽默的政治家。

一位女議員對丘吉爾說:“如果我是你妻子的話,我會在咖啡裏放毒藥。”

而丘吉爾答道:“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會喝掉它。”

另一次,在丘吉爾脫離保守黨,加入自由黨時,一位媚態十足的年輕婦人對他說道:“丘吉爾先生,你有兩點我不喜歡。”

“哪兩點?”

“你執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須。”

“哎呀,真的,夫人。”丘吉爾彬彬有禮地回答道:“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任何一點。”

在這裏,丘吉爾就是利用他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巧妙地運用綿裏藏針的幽默之法擺脫了尷尬的場麵。盡管其外在形式是溫和的,但這種溫和之中蘊涵著批判。

有一次,有位外交官偶然看到美國前總統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他問:“總統先生,你經常自己給自己擦靴子嗎?”

這句話顯然是帶有諷刺的口吻,作為外交官,這種口吻就會使聽話者難堪。

林肯卻不動聲色地回答道:“是啊,你經常是給誰擦靴子呢?”

這句話回答得太巧妙了!不但表明了自己的人格尊嚴,而且還給對方一記反擊。這種綿裏藏針的方法,表麵上相當溫和,可實際帶有批評、反擊的意思。

(4)言此意彼,聲東擊西。

言此意彼,聲東擊西,從字麵的意思來理解,就是目標向東,而事先向西,欲要前進,先要後退的意思。有些場合,利用“聲東擊西”的技巧,把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出來,言此而意彼,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這種幽默技巧裏包含著說話者的智慧,也展現了言者較強的聯想能力。

從前有一個財主,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到野外遊玩。在回來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他左看看,右看看,突然看見前方有一個農民在田裏幹活,便騎馬走到農民跟前,大聲問道:

“老頭子,你知道往二府莊的道路怎麼走嗎?”

農民見財主不僅不下馬,而且說話還十分無禮,就說道:“對不起,老爺,我沒有時間和你說話,因為我們家的馬剛剛‘哞哞’地叫,生下了一頭小牛,我得趕著回家去看看。”

財主一聽,哈哈大笑,說道:“笑話,真是笑話,馬怎麼會生下牛,而且還‘哞哞’地叫?”

“老爺,我也不明白,這畜牲怎麼不下馬,而且還‘哞哞’地叫?”農民說道。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足以見到這位農民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聯想、想象的能力。農民的話表麵上看是在說馬下牛的事,實際上是采用了“聲東擊西”的手法,笑罵財主的無禮,財主乍一聽沒有察覺,可細細回味才發覺吃了啞巴虧,但有氣也隻能往肚子裏麵咽了。

一位畫家在一個風景優美的鄉村寫生,恰巧這時一個農夫從他身旁經過,農夫看見了他的畫,便走了過來,對畫家說:“尊敬的先生,你能送我一幅你的畫嗎?你的畫將永世長存。”

畫家聽了非常高興:“可以,隻是我不明白,你要我的畫是為了收藏嗎?”

農夫答道:“不是,尊敬的先生,我有一個兒子,非常想成為畫家,我決定把這幅畫送給他。我想他看了你的畫,就不會再想成為畫家了。”

農夫一開始的話給畫家一個欣賞他的畫的感覺,可最後農夫話題一轉,卻和原意恰恰相反,真正達到了“聲東擊西”的幽默效果。

恩格斯曾經說過:“幽默是具有幽默、教養和道德的優越感的表現。”幽默能表事理於機智,寓深刻於輕鬆,給周圍的人以歡笑和愉快。幽默運用得當時,能為談話錦上添花,叫人輕鬆之餘又覺難忘。

4.巧妙地轉移話題

在各種講話場合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這就要求講話者一定要機警、靈敏,有隨時可以應對一切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包括超前應變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場合,調節具體的策略和措施。在講話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冷場、尷尬局麵,或談話觸及他人隱私、隱痛的時候,就不要再繼續談下去了,要立即轉換話題把自己引到有利區域。

約翰·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富翁,可他在日常開支方麵卻很節儉。一天,他到紐約一家旅館去投宿,要求住一間最便宜的房間,旅館經理巧言相勸道:

“先生,您為何要住便宜的小房間呢?您兒子住宿的時候,總是挑最豪華的房間呀!”

約翰·洛克菲勒答道:“不錯,我兒子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父親,可我沒有啊!”

這個例子中,約翰·洛克菲勒將自己有錢的問題巧妙地改換成父親是否有錢的問題,從而轉換了談話的方向,使自己順利地擺脫了困境。碰到類似的情況有以下幾種應對策略:

(1)巧變角度轉換話題。

巧變角度是指運用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和體驗的不同,把對方的話從多方麵加以理解,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來進行闡述,進而達到轉換話題的目的。

(2)借題發揮巧轉話題。

借題發揮地轉換話題,是指根據說話時的情景或者是身邊的事物等為話題去轉變,但在轉換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巧”,才能使對方無言以對,心服口服。

老劉的一個老同學來家裏看望老劉,兩個人在客廳裏天南地北地聊著天,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用晚餐的時間了。老劉有個小兒子,才五歲,跑到老劉旁邊趴在他肩膀上咬耳朵。老劉和同學聊得正高興,很不耐煩地對兒子說:

“這麼沒有禮貌!當著客人的麵咬什麼耳朵?叔叔不是外人,有話快說!”

兒子一聽爸爸這麼說,就大聲說道:“媽媽叫我告訴你,家裏沒有菜,不要讓客人在家吃飯。”

一時之間兩個大人都愣住了,多尷尬!怎麼解釋啊?

老劉腦筋一轉,伸手抱起兒子,用手指刮了一下兒子的小鼻子,然後說道:“你媽媽今天這麼給麵子!以前家裏來客人她都讓在家裏吃飯,今天居然大方得要到外麵飯店去吃!好!咱就聽你媽媽的,不在家吃,去外麵飯店!”

尷尬局麵的出現,往往是刹那間的事情,如果缺乏鎮靜,那隻能是手足無措、亂上加亂。老劉遇到這樣的事情,就算是百年難遇的了,他居然還能保持鎮靜,隨機應變、巧妙發揮,可真算是一個應變高手了。

(3)以假亂真,虛實參半。

以假亂真、虛實參半技巧,是指在交談時,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亂真,運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策略,巧妙地改換話題。

明初時期,有一個知府姓曹,自稱是曹操的後代。一天,他去看戲,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趙生把曹操的奸詐陰險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見自己的祖宗被辱,不覺大怒,當即派差役傳趙生治罪。

差役欲帶趙生,趙生不明白原因,差役就把原因告訴了他。趙生便隨差役進府。曹知府見趙生昂然而來,拍案喝道:

“爾等小民,見本知府怎不下跪?”

趙生瞪眼回答道:“大膽府官,既知曹丞相前來,怎不降駕而迎?”

曹知府氣得臉色鐵青:“你,你,誰認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戲假扮的!”趙生冷笑一聲說:“大人既然知道我是假扮者,又為何當真,欲將我治罪呢?”曹知府隻好放了趙生。

趙生就是運用了以假亂真的技巧,把曹知府的荒謬、無理取鬧,如法炮製,運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策略,使對方的謬論不攻自破,巧妙地轉換了話題。

(4)避重談輕,轉移注意力。

避重談輕、轉移注意力是指在談話時,提出一個更新鮮有趣的話題,利用好奇心理,把對方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改變談話方向,叉開原來的話題。

例如:當孩子看到火車時,常常會問:“媽媽,火車為什麼跑得那麼快啊?”

而這個問題一兩句話也講不清楚,就算講,那些深奧的道理小孩子也未必能理解,於是你可以說:

“是啊,火車跑得可快了!過幾天媽媽帶你去姥姥家,咱們就坐這麼快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