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番外篇1:紅丸案(2 / 3)

泰昌帝揮了揮手,示意方從哲不要再說。

方從哲匆匆退了出去。

接連三天,後宮裏不斷來人催問:“李可灼的仙丹是否送來了。”

方從哲隻是推托,到了第三天下午,皇帝的親隨太監來到體仁閣,說皇上降旨,著李可灼速帶仙丹進宮。方從哲無奈,隻得與閣臣韓爌議定,由他二人陪同鴻臚寺丞李可灼帶所進之藥進宮見機行事。

鴻臚寺丞李可灼是個五十開外的老人,他舉止飄逸,確有點道骨仙風。所進的“仙丹”盛在一個十分古樸的錦匣內。據李可灼講:此仙丹乃是他年輕時在峨眉山采藥時得遇一位仙長所贈,所用藥料均采自神府仙境,能治百病。

泰昌帝顯得比前幾天更消瘦了,體質虛弱。但他的神誌十分清楚,見方從哲進來就問:“仙丹可曾帶來?”

方從哲跪著奏道:“李可灼已攜仙藥進宮,究竟能否治病,臣尚不敢妄言,請皇上明斷。”

這時,李可灼也捧著“仙丹”跪在後麵。泰昌帝示意把藥呈上來。李可灼見周圍大臣有疑慮神色,先自服一丸,大臣們方才放心。

而泰昌帝一見仙藥,於是命人取水來,急匆匆地把藥吞下去了。

過了會兒,泰昌帝睜開雙眼,坐了起來,好像一下子健康了許多,臉上露出了笑容,連誇:“果然是仙藥,仙藥!”又稱讚道:“李可灼是個大忠臣。”說罷探出身來叫道:“李可灼!”李可灼伏地輕應:“微臣在。”

泰昌帝說:“朕服仙丹果然奏效,請你明天再進一丸來,大概就可痊愈了。”

李可灼答道:“臣家中尚有一丸仙丹,但仙長曾指點過,需在第一丸後三天再進第二丸,臣當於三天後再獻靈藥。”

泰昌帝說:“朕病好後,一定給你加官晉爵。”

自吃了李可灼的“仙丹”後,泰昌帝的病好似一下子被驅走了一半。

兩天來,他除了時常坐在龍案前養神外,居然還有兩次走出了殿門。誰知當夜競暴卒。

方從哲想來想去,覺得隻有利用擬遺詔的機會,申明服用紅丸是皇帝自己的意見,把責任一股腦推到大行皇帝身上才算上策。

果不出方從哲所料,泰昌帝的暴卒引起了整個朝廷的注意,要追查皇帝死因的奏折兩天之內就達數百件。其中有的奏本已經公開指出,給泰昌帝服瀉藥的內侍崔文升,最初曾在鄭貴妃屬下任職,後來才由鄭貴妃轉薦給泰昌帝。崔文升竟敢用瀉藥摧殘先皇,其背後必有人指使。

於是方從哲迫不及待地征得了閣臣同意,頒布了由他親筆起草的遺詔。遺詔中以大行皇帝的口吻誇獎李可灼,並詔賜銀幣。遺詔一下,群情鼎沸,朝臣們都知道遺詔出自首輔之手,無形中更把方從哲與紅丸案緊密聯係在一起了。

十月中旬,追查“紅丸案”的呼聲達到最高潮,禮部尚書孫慎行和左都禦史鄒元標上了兩道令人矚目的奏疏,孫慎行指出:“從哲縱無弑君之心,卻有弑君之罪。欲辭弑之名,難免弑之實。”這給追查“紅丸案”元凶定了基調。

方從哲思來想去,他寫了一道很長的奏本,一麵仔細為自己辯解,一麵十分誠懇地提出了退隱的要求。

方從哲奏本遞上去不到十天,天啟皇帝的批準諭旨就下來了。十一月初,這位執政八年的老臣,離開了京城。

泰昌帝的猝逝,使得禦史鄭宗周、南京太常寺少卿曹珍等指此一事件與多年前的“梃擊案”出於同一“奸謀”,即有人必置光宗其人於死地;刑部主事王之采更直指光宗之死與鄭氏、光宗寵妃李氏等陰謀奪權有關。

後續

朝臣之爭

泰昌帝繼位一個月即駕崩,加之朝廷內黨派紛爭激烈,使得關於此案的議論甚囂塵上,並且多少帶著東林黨借機伐異的意味。

這些議論圍繞著泰昌帝的死因展開,方從哲、李可灼、崔文升等皆成為眾矢之的。

吏部尚書張問達、戶部尚書汪應蛟、禮部尚書孫慎行、左都禦史鄒元標,以及眾多言官紛紛彈劾崔、李二人用藥、進藥錯誤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