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節 改革開放成就舉例(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清華大學核能技術研究院研製建造的10兆瓦高溫氣冷反應堆(位於北京昌平縣)。

(2)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演化技術及其並行處理課題。

(3)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陳章良主持的水稻抗病毒基因工程,成功地獲得了轉基因水稻。

(4)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係成功研製的“電腦製繡打版係統”。

(5)華中農業大學蔡得田主持獲得無融合生殖材料。

(6)北京郵電大學承擔的ATM課題首期工程於1996年5月試驗成功。

(7)郵電部武漢郵電科學院研製的2.488千比特\/秒同步數字係列(SDH)高速光纖通信傳輸係統,1995年8月31日SDH網管初步聯試。

(8)南京大學鍺矽超晶格材料應用研究。

(9)軍事醫科院的“遺傳病基因診斷與治療”課題。

(10)西北農業大學“動物胚胎工廠化繁育理論和技術體係”的研究。

(11)北京大學“超導加速腔”的研究。

(12)中國科學院劉迎建研製成“漢王筆”。

(13)中科院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的“中國抗蟲棉”。

(14)軍事醫科院的“重組人尿激酶原”。

(15)“曙光2000—I超級服務器”研製成功。

1996年8月,303項“863”成果展在遼寧公展。公展會上技術轉讓成交額達17.4億元,共簽訂技術合同309項,預計需投入資金32.9億元,項目完成以後預計新增產值145.7億元。

7.探測微觀世界: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

通常的粒子加速器不論用什麼方法加速,最終都是用高能粒子去轟擊靜止的目標,這樣隻有很少一部分能量被用來促使粒子發生反應。隨著研究的深入,需要設法使高能粒子的能量更多地被用來發生反應,正負電子對撞機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建造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是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一種,是研究核物理、高能物理,認識微觀世界的一個重要手段。

1988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北京對撞機包括電子注入器、貯存環、探測器及數據處理中心、同步敷設區等4個主要組成部分,是由數百種、上萬台件高精尖專用設備組成的複雜的係統工程。它主要用於研究比質子、電子還要小的基本粒子。正負電子在貯存環內做高速回旋運動時,會沿切線方向產生同步輻射光。這種特殊光源在物理、化學、生物學和醫學等方麵都有不可替代的應用研究價值。它的建成和對撞成功,為我國粒子物理和同步輻射應用研究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揭開了我國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也是人類探測微觀世界在顯微鏡基礎上的又一次延伸。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對撞成功,是繼“兩彈一星”之後中國科技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的粒子物理研究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使我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8.漢字激光照排係統

漢字激光照排係統,是北京大學748所,以王選教授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來的。這項成果,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漢字告別鉛字印刷開辟了通暢大道,對實現中國新聞出版印刷領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它引起當代世界印刷界的驚歎,被譽為中國印刷技術的再次革命。

傳統的報紙圖書都是用鉛字印刷。因此離不開“鉛”與“火”。當時先用火熔化金屬鉛,爾後再鑄成鉛字。這種工藝勞動強度大,排版效率低,而且汙染環境,容易使人中毒,有礙排字工人身體健康。

20世紀70年代,國外已經有人在研究計算機排版係統。但是,拚音文字轉換成計算機語言相對簡單,而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的漢字如何轉化成計算機語言,再進一步實現計算機排版,這無疑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以王選教授為代表的科研人員,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終於推出了北大方正激光照排係統,它包括書版、報版等部分,使出版印刷界告別了鉛與火。而且,他們還推出了方正彩色出版係統,使新聞出版界“舊貌變新顏”了。

西方國家用了40年的時間,才從第一代照排機發展到第四代激光照排係統。而王選用十多年的時間就使中國從落後的鉛字排版,一步跨進了最先進的激光照排技術領域,並使中國印刷業的效率提高了幾十倍。使我們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在漢字信息處理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

9.實現“飛天”夢——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向往太空,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美夢。從遠古的“嫦娥奔月”到明代的“萬戶造箭”悲壯實踐,充分說明中國人對神秘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不止,這種敢於“上天攬月”大無畏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2003年10月15日09時整,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在繞地球環行14周後,16日06時23分,我國自己培養的航天員楊利偉乘返回艙在內蒙古預定地區安全落地,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中國人第一次乘自行研製的宇宙飛船,實現了飛向太空的曆史性跨越,中國人的“飛天”夢終於成為現實。

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和國防科技工業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我國整體科技水平實現了新的曆史性跨越。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為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奠定了基礎,我國的國際威望和大國地位顯著提高。這是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史上一座新的裏程碑,開創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紀元,為我國探索太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大大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齊奧科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沒有人能永遠留在搖籃裏。”今天中國人已經走出了自己的搖籃,開始蹣跚學步了。

閱讀材料:

1.解讀三峽移民精神:割舍情感舍己為公

楊維成,劉健,郭立

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

本該葉落歸根的95歲老人楊祥國,帶著54個子孫遠離了故土;出生28天的小潘琳,還沒來得及看看故鄉的模樣,就被爸爸媽媽帶往他鄉。移民徐繼波保存好老屋的門牌號,告別老父老母……每一次移民離開故土,都依依惜別,催人淚下!

重慶涪陵南沱鎮坪西壩依靠種植特色作物,人均年純收入6000多元,是三峽庫區“首富村”。但為了建三峽,村民含淚刨掉了帶來財富的蠶桑、龍眼、搾菜和柑橘樹,重創新業!雲陽縣高陽鎮紅廟村50多歲的移民冉以奎,種了300多株佛手樹、柑橘,辦有小酒廠。政府動員他外遷,老伴哭腫了眼,他勸說:“哪方水土不養人,再創家業不就是苦點累點。為三峽做貢獻,值!”這個村26位冉姓移民跟著他主動外遷。

較之於物質的割舍,更難的是情感的割舍。巫山縣培石鎮培石村譚成棟的父親臨終前說:“我要葬在江邊,聽著江水聲,才睡得踏實。”但為了三峽庫區水質,譚成棟給父親遷了墳。僅這個鎮,15年內就要遷墳幾百座……

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

萬州區5000多名黨政幹部姐織了32個移民幫扶團。豐都縣2000多名黨員幹部不分節假日地深入基層,開展“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排百家難”活動,為移民解決具體困難。

百萬移民安置,涉及麵之廣,動遷規模之大,中外史上前所未有。政治、經濟、生態、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工作異常艱苦而複雜。重慶市移民局牆上書寫著“寧可苦自己,決不誤移民”,這是政府對移民的莊重承諾;大巴山的晨風夜露,記住了一個個移民幹部跋涉的身影!在奉節縣擔任過鄉幹部的冉紹之,為給移民找一塊平緩的坡地,在30多公裏的江岸來來回回跑了5趟,每10天磨破一雙鞋。他帶領全鄉人民奮戰6年,炸山修路、改土造田,創造了“門前一條江、江邊一條路、路邊一排房、房後一片園”的移民新模式;萬州區玉安居委會支部書記鄧永清為移民早日富裕,用自己的房產做抵押,貸款修通了玉安進城的公路,但日夜操勞的鄧永清卻積勞成疾,左眼永遠失明了;石陽縣高陽鎮牌樓村60多歲的村支書葉福彩,帶著移民到湖北對接,他忍著病痛堅持工作了26天,回來一檢查,結果讓人驚呆了:肝癌晚期!

巫山縣政府幹部馮春陽在動員群眾搬遷的途中,被奔騰咆哮的大寧河吞嗤了生命,屍體找到的那一天,正是他告訴妻子回家看看的日子;忠縣監察局副局長張蘭權,懷著對移民的滿腔忠誠,忘我工作,幾次昏迷搶救過來,又走上移民工作一線,37歲時英年早逝;萬州移民局副局長楊鋼,因過度勞累患上絕症,以身殉職;涪陵區百勝鎮副鎮長況守川在移民拆遷房屋現場調查時,因土牆意外倒塌而不幸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