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0百柱的意味(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蝙蝠仿佛也是祠堂的主人。它們日夜陪伴著高高在上的祖靈,或者與之竊竊私語,或者為之激情熱舞。黑暗給了它們黑色的形象,潮濕給了它們潮濕的心情,我常驚擾得它們或三兩隻貼牆翻飛,或大群驚起倉皇飛奔。婺源豸峰的成義堂,是我見過的蝙蝠最多的祠堂,進入其中便有濃烈的腥臭味撲麵而來,滿地的蝙蝠糞叫人難以下腳,亂紛紛驚飛的蝙蝠格外肥碩,稍稍鎮靜後,它們就坦然地棲息在藻井螺旋狀的斜拱裏了。可見,原本形象並不美好的蝙蝠僅僅因為與一個“福”字諧音,就幸運地為人們所接納了。我想,成義堂的蝙蝠大概是被人們為自己祈福的心情養肥的吧。

多子為福。多子多福。如許多的蝙蝠就像快馬報喜的使者齊聚於宗祠,通報福到了,當然就是宗族的大幸了。既然如此,蝙蝠為裝飾藝術所鍾情,並在人們的神思中獲得了舒展的兩翼和優雅的體態,也就毫不奇怪了。

令人吃驚的是,人們對蝙蝠的認同是極為普遍的,沒有地域的拘囿,也不被村莊的個性所排斥,幾乎在所有古村都能看到它們堂而皇之地匍匐在建築顯赫的位置上。這時,光明的寓意改變了它們陰冷的性格,祈福的心願重塑了它們的形象,它們變得優雅動人。

我曾先後在兩個村莊看到那種透雕於門扇上的大麵積的圖案,其中一處是一百個字體各異的“福”字,構成工整規則且富有變化的“百福圖”,另一處則有一百隻蝙蝠翩翩旋舞。黎川的洲湖船屋,把磚拱也雕刻成蝙蝠形,整齊地排列在屋簷下,構成另一種“百福圖”,迎候著風調雨順的年景,迎候著陽光燦爛的日子。最常見的情形是,蝙蝠與各種優美的圖案結合在一起,出現在藻井上、槅扇上,大麵積地裝飾著人們的居家環境。

由那些“百福圖”可見,即便是在如此講究工藝性、裝飾性的圖案上,人們迎祥納福的表情也一樣的神采飛揚。

渼陂的梁氏宗祠有著數百年曆史,祠堂兩邊“出則弟”、“入則孝”兩座側門的門罩上,遍布著用色講究的堆雕作品。這些堆雕分別描繪牡丹、荷、梅和菊等等,由門罩上的楹聯和題句看,那些花卉當是從詩書裏采擷來的,那是為人品格和境界的寫照。當這些意象集中在一起,我感到了撲麵而來的濃鬱詩情,因此,在我看來,儒雅的渼陂似乎比別的村莊少了幾分標榜的自得,而多了幾分持重和深沉。

讓我意外的是,在“入則孝”的門罩上,竟有堆雕刻畫了富有動感的一對兔子,這是古村建築裝飾中罕見的形象。如果一定要追究它的寓意的話,也許,它和繁育有關,和它置身的巢窟有關,鄉村有“兔不空肚”的說法,比喻兔子有超強的繁育能力。但是,這幅堆雕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通過兩隻兔子形體布局和環境的關係,所營造的和諧、溫馨的意境,以及充滿畫麵的敦厚而甜美的情緒。

這種意境和情緒在渼陂求誌堂的藻井繪畫《百少圖》中也能找到。圖中,前庭後院和樓閣上下,百位少年“長的長,小的小,坐的坐,走的走……”有遊戲玩耍的,有練武習藝的,有學書作畫的,有彈琴奏樂的,所謂“仁者自愛靜,智者亦老成”也。此作場麵宏大,卻富有層次感,參差錯落的庭院樓閣,為眾多人物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寬闊的環境空間。那些人物有散在、有聚合,有靜態、有動感,細膩的工筆描繪出各各有異的動作和體態,一個個憨態可掬,生動可人,充滿童真,充滿孩提時代的無窮樂趣。看上去,作品通過這樣一幅無憂無慮的少年生活場景,表現了作者對寧馨而生機勃勃的生活的向往和迷戀,像一幅文人畫。

其實,百子題材源遠流長,是民間喜好的吉祥圖案,俗傳周文王百子,皆聰慧有才識,後人畫作《百子圖》以象征文王治世祥瑞。這幅《百少圖》當是百子圖的一種摹寫。但是,它既然出現在民間建築中,在這畫麵的背後和深處,肯定寄寓和潛藏著多子多福的思想。果然,仔細一看,隻見畫麵的上端,那騰雲駕霧從天而降的,正是送子的麒麟。麒麟送子的民間信仰,使裝飾在藻井上的這幅彩繪,頓時獲得了存在於宗祠環境中的意義,那就是宗族對子孫滿堂、人丁興旺的期盼。

高貴的麒麟出現在民間建築裝飾中,總是十分莊重的。一般雕刻於大門兩邊的那對避麵鼓上,或雕刻、描繪於藻井之上,有時也裝飾於天井處的照壁上。天井具有拔風采光等實用功能,又兼備藏風聚氣的風水意義,既然它關乎生氣,那麼,也就與繁育有關了。於是,人們理所當然地要把多子多福的祈願傾注在那裏。

人丁興旺、人文薈萃的流坑,好像對麒麟情有獨鍾,槅扇上也常雕有麒麟,我在一個院子裏還看見鑲在地麵上的麒麟。有一處明代住宅建築叫“麒麟廳”,其前堂天井以前牆為照壁,照壁中部為一組以方磚斜拚襯底的三幅壁畫,兩側圖已破損,尚存的中圖鑲有立體堆塑麒麟,麒麟龍頭鹿身牛尾,張口吐舌,雙耳聳起,滿身鱗甲,前肢騰起,後半身下塌,身披彩帶,淩駕於波濤之上,回頭仰望左上方一輪環繞火焰的太陽,構成“麒麟望日”圖。這幅圖,形象誇張,靜姿動態,祈求子孫發達、從而光宗耀祖的心情躍動在照壁上。

作為傳說中的瑞獸,送子的麒麟也常隱喻傑出人物。因此,麒麟們盼望的無非應是出賢才、受皇恩、得重用、建功勳。婺源洪村有一處宅第,也在天井處的照壁上雕飾著屋主人的美好心願。那是一件磚雕的精品,大概也可以看做是表達人丁繁盛、賢才輩出思想的典型之作。圓形的畫麵中,外圍飾以綻放的花朵和肥碩的葉子,內中的人物、建築、龍、麒麟、魚等形象被疏密有致地安排在一起,正因為不講究空間的物理真實,那些組合在一起的吉祥圖案,像是人們的心靈符號,相互呼應,傳達出強烈的主觀精神。它是浪漫的,橋下躍出水麵的魚被誇張得失去了比例,那正是一條多子的鯉魚,而橋上則是祥瑞彙聚,雲端有龍隱沒,霧裏有麒麟現身。一座拱橋,仿佛把人們對“福”字的全部訴求分割成兩種境界,又仿佛對人們的生活理想作了高度概括。我讀出的意味是,人丁繁盛是賢才輩出的基礎,而魚龍變化來自那發憤的一躍,躍上龍門,就是另一重天地了。

魚龍際變的夢想總是發生於天井處。所以,天井邊立柱的雀替、斜撐上總是雕以鼇魚。是的,在我看來,那些具有辟邪、消弭火災意義的鼇魚,一定也寄寓著子孫滿堂、後世騰達的祈望。它們吸納著天地的生氣,遊弋在人們的夢想之中;而人們的夢想,則因為它們龍頭鯉魚身的形象,更加具像化了。

流坑和洪村的那兩座天井,大約就是風水先生所稱的“掛壁天井”,意為把天井掛在牆上,即天井隻有三麵,一麵以牆代替。掛壁天井在風水上被稱做“翻肚鯉魚形”,其中的講究是,鯉魚在雷雨頻頻的春季產卵,而且,雷打得次數越多,鯉魚籽越多,寓有逢凶化吉、人丁興旺之祥瑞。

三僚村有一座建於明代的祠堂,稱若文堂,屬曾氏三房。該祠堂結構怪誕,大門不是開在正房中間,而是開於山牆一側,天井有上下兩座,下天井在山牆的正中開大門的位置,正是所謂掛壁天井。天井那麵牆特別高,完全擋住了視線。牆上對稱排列兩對燕尾牆,雕塑有蚩吻裝飾。據說,此座祠堂的大門多次遭雷擊,結果恰好印證了關於鯉魚的傳說,曾氏這一房人丁興旺,僅長房就達八百多丁,且側開的大門對著文峰,表達了盼望後世多出文采的心願。堂上有聯雲“氣象更新綿世澤,現歸依舊煥人文”,非常直率地道破了埋藏在建築中的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