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輯胸懷,大人物的人生關鍵詞(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氣量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一種“宰相胸襟”,一種成大事的大將風度。有氣量的人,常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豁達不僅意味著一種超然,更是一種智慧、胸襟。

有這樣一個故事:北京時間2004年8月23日,在男子體操單杠決賽中,28歲的俄羅斯老將涅莫夫第三個出場,他在杠上一共完成了直體特卡切夫、分體特卡切夫、京格爾空翻、團身後空翻2周等連續6個精彩絕倫的空翻和騰越,非常完美,隻是在落地時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向前移動了一步,觀眾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他。但是裁判隻給了他9725分!此刻,體操史上少有的情況出現了,全場觀眾憤怒了,他們全都站立起來,報以持久而響亮的噓聲。

緊接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全場觀眾不停地喊著:“涅莫夫!”“涅莫夫!”並且全部站了起來,不停地揮舞手臂,用持久而響亮的噓聲,表達自己對裁判的憤怒。比賽被迫中斷,第四個出場的美國選手保羅·哈姆雖已準備就緒,卻隻能尷尬地站在原地。

此時,已退場的涅莫夫從座位上站起來,露出了成熟的微笑,向朝他歡呼的觀眾揮手致意,並深深地鞠躬,感謝觀眾對自己的喜愛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反而進一步激發了觀眾的不滿,噓聲更響了,很多觀眾甚至伸出雙手,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鄙視動作。不同國度的觀眾這個時候結成了同盟,俄羅斯的、意大利的、巴西的……不同的旗幟飛舞著。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裁判終於被迫重新打分,這一次涅莫夫得到了9762分。但裁判的退讓根本不能平息觀眾的不滿,觀眾的噓聲反而顯得更為理直氣壯。重新準備開始比賽的保羅·哈姆隻能僵立在原地。

這時,涅莫夫顯示出了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寬廣胸襟,他重新回到心愛的單杠邊。隻見涅莫夫先是舉起強壯的右臂表示感謝觀眾的支持;接著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聲的手勢,請求觀眾給保羅·哈姆一個安靜的比賽環境;然後具有大將風範地雙手下壓,要求觀眾們保持冷靜。觀眾理解了涅莫夫的苦心,他們漸漸安靜了,中斷了十幾分鍾的比賽才得以繼續進行。

最終,涅莫夫沒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觀眾心目中的冠軍;他沒有打敗對手,但他以自己的氣度征服了觀眾。他是那晚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他勸慰觀眾的感人一幕如大片中的經典場景,讓人久久無法忘記。他的行為,捍衛了尊嚴;他的風度,贏得了尊敬。

這就是氣量的魅力,拿得起,放得下,不計較,善愛人。氣量,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素養和品性。

德川家康的氣量可以消弭一場戰爭,拋卻王臣之名,追求天下的太平;涅莫夫的氣量可以化解觀眾的憤怒,讓金牌銀牌的排名變得不再重要。氣量的真正內容是寬容,寬容地對待他人,忍受一時的委屈,卻能實現比自己的得失更加有價值的願望。

真正的強者望“敵”成龍

在德川家康發動的“夏之陣”中,某一日,在道明寺北二裏的八尾、若江附近也發生了戰鬥,大阪方的主將是木村重成,但抵擋不住江戶軍的優勢,盡管殊死頑抗,終於敗北。

一個叫安藤的江戶武士在走過荒原的時候,見到一個年輕的負傷武士獨自撲倒在地上,那年輕武士也見到他,問道:“來者何人?”“我乃江戶武士,今年17歲,一決勝負吧!”

“有意思,我江戶不報名姓名了,你取走我的首級領賞去吧!”對方伸長了脖子。

“不經勝負就取首級,這哪是武士所為?快快拿起槍來,將命運交給老天來決定吧!”

“那好吧!”對方拿起長槍來,吃力地戰了兩三個回合,把槍就地一扔,“武士道也就到此為止了,快動手吧。”安藤沒有辦法,隻得依言取了對方的首級。這個年輕武將就是木村重成。家康看到他的首級之時,對這個年輕人惜歎不已。

尊敬真正的武士,這不僅是德川家康的態度,更是武士們的共識。和真正的武士較量,被認為是一種榮幸,參與過戰鬥並且負傷,更是武士向往的經曆。因為對手的高度,往往決定了自己的高度。所以,真正的強者“望敵成龍”,向行業中的最強者挑戰,是勇者的氣魄。

在北方某大城市裏,諸多電器經銷商經過明爭暗鬥的激烈市場較量,在彼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後,有張、李兩大商家脫穎而出,他們又成為強硬的競爭對手。

這一年,張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采取了極度擴張的經營策略,大量地收購、兼並各類小企業,並在各市縣發展連鎖店,但由於實際操作中有所失誤,造成信貸資金比例過大,經營包袱過重,其市場銷售業績反倒直線下降。

這時,許多業內外人士紛紛提醒李:這是主動出擊、一舉徹底擊敗對手張,進而獨占該市電器市場的最好商機。

李卻微微一笑,始終不采納眾人提出的建議。

在張最危難的時候,李卻出人意料地主動伸出援手,拆借資金幫助趙涉險過關。最終,讓張的經營狀況日趨好轉,並對李的經營構成威脅,成為他的強勁對手。有很多人嘲笑李的心慈手軟,說他是養虎為患。可李卻沒有絲毫後悔之意,隻是殫精竭慮,四處招納人才,並以多種方式調動手下的人拚搏進取,一刻也不敢懈怠。

就這樣,李和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是朋友又是對手,彼此絞盡腦汁地較量,雙方各有損失,但各自的收獲卻都很大。多年後,李和張都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商業巨子。

擊倒一個對手有時候很簡單,但沒有對手的競爭又是乏味的。強者,感謝對手時時施加的壓力。正是這些壓力,化為想方設法戰勝困難的動力,進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危機感。

其實,“對手使自己更加強大”法則,動物界也給我們提供了例證。一位動物學家在考察生活在非洲奧蘭洽河兩岸的動物時,注意到河東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樣,前者繁殖能力比後者更強,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鍾要快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