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輯學會克製欲望(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但是,等它開始要跑步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製這些腳。這些腳各走各的,它得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結果,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其實,世間許多人又何嚐不是如此?金錢、名聲、美色……他們追逐貪戀,永不滿足。

古時候有一首《十不足詩》,十分形象地描畫了貪心者的欲望:

終日奔忙為了饑,

才得飽食又思衣。

冬穿綾羅夏穿衫,

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並四妾,

又怕無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

又想麵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鑾殿,

卻慕神仙下象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

又問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九天還嫌低。

多麼形象的一首詩,人總是這樣,剛有眼前,就在想著還沒有得到的,如此貪念,一直到人死燈滅。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說這句話的托爾斯泰,出身貴族,參加過戰爭,有過愛情的失意,也有創作上的成就感。但是他還是願意將人生的樂趣,寄托在小小的欲望上。因為欲望,我們製造的痛苦遠比得到的快樂多。

但是人生不可能無欲無求,生活需要更多的色彩才能變得生動有趣,苦行僧的樂趣常人難以參透。因此對於一個向上追求的人來說,欲望既是動力,又是阻力。當你因為困難而踟躕的時候,需要假想目標實現後的快樂;當你因為欲望不得而懊惱的時候,想想你已經擁有的。

在日本眾石庭中享有盛名的京都由科龍安寺的茶庭裏,安放著一座喚做“蹲”的石製洗手盆,在其表麵刻有“吾唯知足”的文字。知足常樂,這便是人生的真諦。

控製貪欲,而不是被它俘虜

豐臣秀吉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在基本統一了日本之後,不顧國內經濟凋敝和人民的反對,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他計劃以朝鮮為跳板,進攻中國和印度。

戰爭一開始,朝鮮軍隊一敗塗地,連朝鮮國王都出逃避難,這更加助長了豐臣秀吉的囂張氣焰。隨著戰爭的繼續,日本水軍遭到了朝鮮著名將領李舜臣的沉重打擊,明朝也派兵入朝,與朝鮮人民一道抗擊日寇,李如鬆等著名將領也讓日本陸軍傷亡慘重。

雖然日本軍已大不如初時主動,但在日本大營中的秀吉還以為自己穩操勝券。他根本不知道真實的軍情。日本的軍事將領小西行長等人,為逃脫罪責,故意謊報軍情,導致豐臣秀吉以為日軍在朝鮮對明朝軍隊取得了重大勝利,於是他向明朝政府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議和條件,諸如將明朝公主下嫁日本等。明政府自然沒有答應這些要求。事實上,日本使者到了中國後,懾於中國的威勢,根本沒敢提出那些條件。然而小西行長等將豐臣秀吉瞞得嚴嚴實實,當明朝使者進入日本時,豐臣秀吉以為明朝已經全部答應了他的要求,率領文武官員鄭重迎接,結果在國書中,所有的詞句都是對小小島國的憐憫蔑視,最後居然要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豐臣秀吉勃然大怒……貪心不足的人,終於遭到了欲望的羞辱。

永不滿足的欲望,一方麵是人們不懈追求的原動力,成就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箴言;另一方麵也帶來了“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的痛苦。

其實欲望並非萬惡之源,它既能使人墮落,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尼采說,意誌創造了世界卻對人自身無補,人們永遠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永遠受到欲望的煎熬,而這則是人生悲劇的根源。假如每個人都進入無知無欲的狀態,那社會以及整個人類會倒退,甚至再度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之中去。但是這裏所說的人不能沒有欲望並不代表人隻有欲望,最關鍵的是要做到欲與望的平衡。

有人一生拚搏,渴望用財富來證明自己,但是到頭來才發現,欲望讓自己忽略了人生的美好,也讓自己變成了一個冷漠無情的人。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有人標榜自己無欲無求,其實是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不敢接受任何有挑戰性的任務,在人生的暮年,感慨自己一生庸庸碌碌,不敢麵對欲望,蹉跎了青春年華。這樣的故事,同樣也可以在我們自己身上找到。

豐臣秀吉想要統一日本,這個欲望讓他征戰沙場,不辭危險,最後成為日本戰國史上的一員大將。但是日本興盛還未完全實現的時候,他又想征服東亞,這種欲望如同癡人說夢一般,荒唐可笑。德川家康統治日本之後,盡心去發展日本,反而比豐臣秀吉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