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卷處世智慧篇(1 / 3)

第三卷處世智慧篇

德川家康在對手的眼中是一隻“老狐狸”,就連智勇過人的“猴子”豐臣秀吉也對他防不勝防。有時他是聰明絕頂的大人物,有時又變成糊裏糊塗的小人物;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堅持,但在頭撞南牆之前他又早已變通。你聲東擊西,我便釜底抽薪,你想調虎離山,我便瞞天過海,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樣的德川家康誰能奈他何!

第一輯被機遇偏愛時,也須偏愛機遇

機遇麵前切莫遲疑

慶長三年(1589)八月十八,豐臣秀吉在留下了巨大風波與動蕩之後,魂歸塵土,享年六十三歲。一時日本的最高權力出現了真空。德川家康的家臣問德川家康:“難道大人不想奪取天下?”

德川家康回答說:“事實上,家康早已完全掌握了天下。”他對自己的處境非常清醒。當時他官居內大臣,無論是實力和聲望,都無人能及。對於這一點,剛剛逝世的太閣豐臣秀吉早就有著清醒的認識,這才特意把他叫到枕邊,托付天下諸事。“這是因為他明白,除了我,沒有別的人可以掌握住天下局勢。”

這不是沾沾自喜的狂妄自大之言,而是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的表現。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事關國運,當仁不讓。德川家康登上了最高權力的寶座。麵對機會時,如果自己有充分的準備,卻猶豫不決,隻會讓自己抱憾。

中國的三國時期,吳蜀兩國經常聯兵攻打魏國。這便是蜀將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政策。公元208年,曹操占領荊州後,統率水、陸兩軍數十萬,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吳。東吳與劉備聯合,共同抗擊曹操。周瑜和魯肅審時度勢,指出曹操冒險用兵有四患,並親率吳軍與劉備聯軍大破曹操於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大戰勝利後,諸葛亮便乘機占領了荊、益兩州,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他自己也官拜丞相。公元223年,劉備死後,他便輔佐劉禪,主持軍國大事。

馬謖是蜀國的將領,得諸葛亮器重,任為參軍。公元229年,諸葛亮興兵攻魏,命令馬謖督諸軍為前鋒,與魏將張郃大戰於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部署,指揮錯誤,最後為張郃所敗。諸葛亮的興兵計劃遭到破壞,被迫退兵漢中,將馬謖軍法處置。“孔明揮淚斬馬謖”講的就是這個曆史事實。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很惱火。魏兵在大將軍司馬懿的率領下,窮追不舍。處於被動之中的諸葛亮突然想到,這正是虛張聲勢的時候,不論成敗,都在此一計了。

諸葛亮迅速做出軍事部署:急喚關興、張苞,吩咐他倆各引精兵三千,急投武功山,並鼓噪呐喊,虛張聲勢。命令張翼引兵修劍閣,以備退路,命令馬岱、薑維斷後,伏於山穀之間,以防不測。命令將所有旌旗隱匿起來,諸軍各守城輔,將城門大開,不要關閉,每一城門用二十軍士,脫去軍裝,打扮成一般的平民百姓,手持工具,灑掃街道。其他行人進進出出,沒有一點緊張的表現。吩咐完畢,諸葛亮自己身披鶴氅,頭戴華陽巾,手拿鵝毛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來到城樓上憑欄而坐,然後命人焚香操琴,顯得若無其事,安然自得。

司馬懿前鋒部隊追到城下,卻不見城內一點動靜,隻見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賞景,感到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諸葛亮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不敢貿然前進,便暫停下來,急速報與司馬懿。大將軍司馬懿以為這是謊報,便命令三軍原地休息,自己則騎馬飛馳而來,要看個究竟。

果然,諸葛亮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悠閑自在,根本沒有什麼恐懼和驚慌的表情。於是司馬懿中計退後,就這樣由於多慮而失去了戰勝諸葛亮的機會。

其實,凡世間眾人皆有顧慮,有顧慮就會猶豫不決,難以取舍。但並非所有情況都會同時發生,在準備充分如家康或者形勢危急如諸葛的時候,就必須拿出幾分魄力,專注機會奮力一搏。

司馬懿與德川家康,是屬於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智者,然而在把握機會方麵,前者猶豫不決,以致錯失良機,後者見事不疑,果斷地抓住了機會,終成大業。有時候勝敗就在一個機遇的背後,得之則幸。千古帝王的興衰成敗,也不過是在無數個機會之間。

把握良機,隻在恰當時

今川義元的老對手織田信秀死了之後,其後代織田信長善於偽裝自己,讓今川義元對其頗為輕視。織田信長就利用這一點,在今川義元攻下了織田方的丸根、鷲津二城之後,在桶狹間休整的時候,向今川義元發動了襲擊。

今川軍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裏遇到織田軍,驚慌失措,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亂的局麵。丟盔棄甲,四散而逃。義元以為是部下在胡鬧,沒當回事,沒有料到敵人會發動進攻。直到織田的家臣已攻入了大帳,舉起槍向義元刺來,義元這才明白是敵人來了。

善於用兵的義元也不敵眾人的猛攻。“混蛋!”義元舉起大刀,砍斷了刺來的長槍,可在幾個回合後,被當場誅殺。

今川義元死後,德川家康漫長的人質道路終於到了盡頭,他得以回到闊別已久的岡崎城。自從父親廣忠死去的十一年來,岡崎城一直落在義元的手裏,如今真正的主人回來了,家康的家臣們如同在寒冷的冬天盼來了春天那樣高興。三河一國,成為家康統治下的獨立國。

其實家康獨立之心並非沒有,他在今川府上所受的嘲笑已經讓他無數次想要回到岡崎。但是義元尚在,想回岡崎的德川家康有心無力。在進攻織田信長的時候,今川義元也不會想到自己會中計,當義元死後,何去何從成了家康的新問題。留在今川陣營嗎?可是今川氏真是一個無恥之徒,不值得擁護。還是回到岡崎城,就算要打一仗,也必須回到岡崎城。德川家康一番思考之後,就義無反顧地留在了自己的領地。忍辱負重做人質至今,就是為了安全地回到岡崎重振家業。今川軍大敗,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