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章 引子 青銅和酒(1 / 3)

青銅和酒,人類創造的兩件多麼偉大而神秘的作品。其偉大處和神秘處都在於,在空曠深邃的時間遠方,在遼闊蒼茫的大地之上,人類哪怕在地理上天各一方,在文化上迥然有異,卻是不約而同地投入了自己的創作。而且,仿佛神示,他們心有靈犀,心無旁騖,其作品體現出驚人的一致性。

鑄銅和釀酒。兩種奇妙的世界共生文化現象。莫非,青銅和酒,原本就是上蒼鳥瞰普天之下而一視同仁的恩賜?或者,青銅和酒,是土地對立足於土地辛勤勞作的人類的豐厚饋贈?

人類使用銅的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所用的是天然紅銅,故史稱“紅銅時代”,因中國古代通稱金屬為金,這一時期又叫“金石並用時代”。傳說,蚩尤曾冶銅造兵器;黃帝也曾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大量的考古發掘證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確有一個銅石並用時代。冶銅鑄器工藝階段的到來,標誌著人類文明曆程進入一個新時代——青銅時代。中國的青銅時代包括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公元前兩千年前後的河南二裏頭文化,大概就是它的起點。

所謂青銅,實為銅、錫合金,因色呈灰青而得名,它具有熔點低、硬度大的特點。銅錫原料不同比例的配合,會使鑄器具有不同性能。青銅器的出現和隨之增加,提高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物質生活條件因此漸漸豐富。於是,青銅時代成為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大約從公元前四千年起,世界各地年代有早有晚、卻是朝向一致地進入這一時代。

同樣,世界許多地方都會用高粱、大麥、大米、葡萄或其他水果,通過發酵而製成飲料,並有自己的釀酒曆史和文化。

中國酒文化的曆史悠久。考古發掘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就已掌握原始的釀酒技術,出現了發酵水酒。至夏代,釀酒技術正式見諸史籍,史書中有“儀狄作酒”、“少康作秫酒”的記載。儀狄是大禹之臣,是造酒的鼻祖。少康即杜康,他改進了造酒技術。殷商時,人們已學會了用曲造酒的技術,釀酒業大發展。甲骨文中除許多地方提到酒外,還有種類繁多的酒器,如尊、壺、爵、卣、觚、斝等,這在商墓中也有大量發現。商代的貴族平民飲酒成風,商紂王嗜酒如命,《史記?殷本紀》說他“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終於導致亡國。以後,關於酒的故事浩如煙海,它們的主人公可以是帝王將相,可以是才子佳人,也可以是平頭百姓。

因為李白,因為陶淵明以及其他,在中國人的意識裏,詩人都是好酒的,寫詩是必須飲酒的。也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中國,酒的史話幾乎是詩的史話;而在古希臘,釀酒的風習和傳統創造了信仰、創造了藝術。

狄俄尼索斯便是古希臘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他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動了古代社會的文明並確立了法則,維護著世界的和平。此外,他還護佑著希臘的農業與戲劇文化。在奧林匹亞聖山的傳說中,一說他是宙斯與忒拜公主賽墨勒之子,另一說稱他是宙斯與普賽芬妮的兒子。赫拉派泰坦神將剛出生的酒神殺害並毀掉屍身,卻被宙斯搶救出他的心,並使其靈魂再次投生賽米莉的體內重生。於是,關於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傳希臘各地。有人認為,古希臘悲劇正是起源於“酒神頌”,悲歎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塵世遭受的痛苦並讚美他的再生。關於悲劇的詞源,或解為“山羊歌”,因為酒神頌的合唱隊披著山羊皮扮演半羊半人的角色,或解為在表演比賽中歌者爭取的獎品為山羊。公元前五百六十年,僭主庇士特拉妥為了討好農民,把農村盛行的酒神祭典搬到雅典城中,舉行祭典時的表演就是悲劇的前身。隨後發展起來的希臘悲劇,題材逐漸由酒神頌擴大到神話和英雄傳說的範圍,卻仍保留了酒神頌的合唱隊形式和抒情詩的特點。而古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這種滑稽戲產生於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墨加拉城邦民主製建立的時代,後來流傳到阿提刻,具有了詩的形式,成為喜劇。公元前四百八十七年,雅典正式確定在春季酒神節慶中增加喜劇競賽項目。

即便是隨意的追索,我們也能從中發現,青銅和酒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靈光,隻不過映現在青銅上的是金屬的光澤,蕩漾在酒裏的卻是粼粼波光。前者,威嚴、峻峭而神秘;後者,壯美而熱烈,抑或,柔情而親切。想來,見證了人類不斷進步的青銅和酒,一定常常在月明之夜為它們自己杯盞交錯。

我看見了它們於某個月夜遺落在一座古堡裏的酒杯。確切地說,那是銅斝,一種溫酒器;那古堡叫吳城,是江南商代的方國都邑。

蘊蓄著當時的風俗習尚、意識形態、工藝水平、文明進程的青銅,頻頻在這裏與酒邀集、與酒把盞嗎?

我在堪稱“古國名邑、中華藥都”的樟樹,飲著清香醇純的四特酒,借著惺忪醉眼,認識了斝——青銅和酒的信物。在那裏,我還認識了鬹,它則是陶製的。

鬶和斝。兩件需要從地下文化層發現、從眾多出土文物中辨認的器物。兩個因距離我們非常遙遠而甚為陌生的古老漢字。是的,任何一個漢字都會因為我們的疏離而變得古老,何況是發掘於歲月深處的如此稀罕的這兩個字?

鬹,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陶製炊具,《說文﹒鬲部》:“鬶,三足釜也。有柄喙。”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溫水器,也有學者考證為溫酒器。陶鬶的造型結構由口、腹、底三部分組成,其製作十分科學,器底部三足等距離支撐,便於下麵放柴薪煮燒,三足為與腹部相通的空心袋狀,可以用來盛水或酒,所以,此三足既是支撐物,又是容器,使得容積增多,受熱麵擴大。設計可謂精巧之至,且造型生動自然,啟人聯想。

斝,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時期的酒器,青銅製。基本造型為侈口,口沿有柱,寬身,下有長足。斝的形製較多,器身有圓形、方形兩種,有的有蓋,有的無蓋;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鳥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狀、鼓腹狀及下腹作分檔袋狀幾種;有的是扁平素麵,有的用獸頭裝飾;底有平底、圓底;足有三足、四足、錐狀空足、錐狀實足、柱形足等。斝作為禮器,常與觚、爵等組合成套使用。

我所認識的鬶和斝,來自樟樹的地下,前者來自距今四千五百年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後者來自距今三千年前的經曆原始公社解體同時進入奴隸社會的時代。其實,在樟樹發掘的包括容器、酒器在內的日常生活用具以及各種文物,數不勝數,足以令人眼花繚亂。而我卻刻骨銘心地記住了這兩個生僻的漢字,是因為它們依稀散發出幽遠而神秘的酒香。或者,那種酒香原本就飄蕩在田野上、江風裏,它是從泥土裏蒸餾出來的,是從草木間揮發出來的,是從千頃稻花中漫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