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9章 酒邊詞,杯中梅(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和《酒邊詞》的命運相似,另一部詞集《逃禪詞》雖有許多不同版本流傳於世,仍未引起文學史家和詞評家的關注,作者揚無咎的生平事跡少見於史傳,在四十七種宋人傳記資料中,隻有三種略有記載。號逃禪老人的揚無咎,莫非也逃到杯中去了?

揚無咎藏在梅裏。揚無咎生活在兩宋之際,宋南渡時他剛滿三十歲,在南宋生活了四十三年。年輕時他也曾有功名之心,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但均名落孫山,於是逐漸淡泊功名。他是一個有血性的人,由於不滿於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屈辱求和的政策以及不屈服於權奸秦檜,在宋高宗趙構期間,雖因精詩詞、以詩學被薦於朝,朝廷多次征召他為官,但他平生耿介,不慕榮利,恥於趨炎附勢,從不肯就職,終生隱居在南昌和家鄉,過著清淡的隱士生活。

揚無咎所畫墨梅,為世所重。宋徽宗趙佶觀賞揚無咎墨梅時在評語中禦書其“楊”為“揚”。為紀念皇帝賜姓,楊氏宗祠及族譜中存楹聯記載:“翰墨提梅香種九重春色,禦筆賜姓甫言百代恩光。”關於他畫的梅,範成大在《梅譜》中寫道:“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楊補之尤有名,其徒效之者實繁。”解縉在《跋五待郎所藏楊補之梅》一文中有如下記述:“子鄉先輩楊君補之,世家清江。所居蕭洲有梅樹大如數間屋,蒼皮蘚斑,繁花如簇,補之日臨畫之,大得其趣,閘以進之徽廟,徽廟曰‘村梅’,因白署‘莽敕村梅’。可阼疏枝冷葉,清意逼人。”

揚無咎畫梅的特點是,以墨線圈花,以重墨點蕾,以潑墨畫梢,老幹一筆抹,墨間留出飛白,虛實相間,縱橫如意,把蒼皮斑駁的老幹表現得真實而生動,畫出的梅花樸素而有雅韻。他的畫與詩間書法相配合,畫麵神形兼備,情景交融,風味淡泊,荒寒清絕,故享有“冷蕊綴疏枝,元氣自融結”的讚譽。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謂揚無咎所畫之梅:“一幅價值,不下數千金。”據道光《清江縣誌》記載,宋室南渡後,宮中以揚無咎的梅花圖張掛壁間,常招來蜂蝶集其上,大使朝廷驚怪,求補之,而已物故,不可得矣。由此可見揚無咎畫梅造詣之深。

揚無咎的畫,其真跡多已不複存,僅有《四梅花》和《雪梅圖》傳於世,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紙本墨筆《四梅花》圖,是他六十八歲時最得意的傑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圖分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幅,並各賦詞一首。畫麵生氣盎然,書體遒勁秀麗,同治《臨江府誌》稱:“賞鑒家至今寶貴。”揚無咎的《四梅花》圖,筆法對中國繪畫的發展影響深遠,直接影響到元、明、清的許多畫家,就是現代畫家畫的梅花,也常能看到他的筆法痕跡。南宋末年劉克莊稱他的詞、畫、書為“逃禪三絕”,身後寸紙千金。其親屬中亦有多人善畫:外甥湯正仲,善畫梅竹、鬆石,清雅如傅粉之色。水仙、蘭亦佳。畫風大體繼承無咎,又能別出新意;侄兒楊季衡,畫墨楊,得家法,又能作水墨翎毛;又有劉夢良,為鄉裏親黨,也善於墨寫楊樹林;湯正仲的弟弟湯叔用,亦工墨梅,等等。

曆代均有文人作詩詠讚揚無咎所畫之梅。如吳澄《題逃禪翁畫梅詞後二首》雲:“小圃梅花能幾時,隻餘豆粒綴青枝。禪翁壽得花如許,二百年來雪月姿。天與才情個樣清,前身端是老梅精。妙詞難作人間唱,夢斷羅浮翠羽聲。”其中的“羅浮”乃羅浮山,在廣東東江北岸,為道教第七洞天,晉葛洪曾在那裏修道。相傳隋開皇年間,有趙師雄於山中遇仙女,對飲甚歡。醉而寢,醒後見自己獨睡於大梅花樹下,後人稱“羅浮夢”。

向子諲晚年居臨江薌林,與揚無咎常詩酒唱和。想來,他倆正如揚無咎所言,“萬事付談笑,鬥酒且寬憂”,“誰與浮家五湖去,盡醉眠秋雨”。陸遊有詩《次韻無咎別後見寄》亦可窺見揚無咎與其的杯盞往來,“平日杯行不解辭,長亭況是送君時”,“歸思恰如重醞酒,歡情略似欲殘棋”。

《四庫全書總目》稱揚無咎“詞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其作品僅存有《逃禪詞》一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詞》。揚無咎的詞作有詠物詞、閨情詞、懷舊詞、祝壽詞及贈妓詞等,成就最高的是詠物詞,尤其是詠梅詞。梅在他筆下是具有特殊地位的詞畫對象和題材,是獨立而完整的藝術形象。他運用最多的詞牌是《柳梢青》。《柳梢青》之一,雲——

為愛冰姿,畫看不足,吟看不足。已恨春催,可堪風裏,飛英相逐。

隻應自惜高標,似羞伴妖紅媚綠。藏白收香,放它桃李,漫山粗俗。

盡管環境惡劣,梅花卻始終珍惜自己高尚獨標的品格,恥於與那些妖豔紅花、嫵媚綠葉為伴,而收藏自己,任由粗俗的桃李漫山開放。聯係詞人不肯依附權奸而隱居山野的經曆,便清晰可見,這冰姿玉態的梅,分明是詞人自我形象與品格的真實寫照,他孤高傲世,他孤芳自賞。自古以來,詠梅詩詞何其多也,而這首詞避實就虛,舍形求神,通過著力刻畫梅花的內在形象,十分傳神地表現出一種感人至深的人格精神。

茅舍疏籬。半飄殘雪,斜臥低枝。可更相宜,煙籠修竹,月在寒溪。

寧寧佇立移時。判瘦損無妨為伊。誰賦才情,畫成幽思,寫入新詩?

詞人在月夜寒風之中,久久地站在梅樹旁觀賞,真的是“畫看不足,吟看不足”,哪怕因此而瘦身損體也在所不惜。詞人對梅的情感由此可見一斑。詞中殘梅飄零的形象既是詞人自身隱居的形象,又是故國淪亡、故君慘死的形象,其寄托的故國之情是很深刻的。同時,詞人以梅自喻,以梅的生長環境和外在形象、內在品格象征自我的生活狀況和人格精神,從而在藝術上達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

詞人還有《柳梢青》詞組,全是詠梅畫詞,實質還是詠梅。全組共有四首詞。詞人在詞後有記說:“範瑞伯要餘畫梅四枝:一未開,二欲開,三盛開,四將殘,仍各賦詞一首。”又說:“予舊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末尾說:“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醜,丁醜人揚無咎補之書於豫章武寧僧舍。”

詞人詠未開梅,“恍然初見,情如相識”,“為伊隻欲顛狂,猶自把芳心愛惜”,這枝梅雖未開放,卻充滿生機,自然活潑而善於自愛;他筆下的欲開梅“粉麵微紅,檀唇羞啟,忍笑含香”,這哪裏是梅?分明是活生生的青春美少女!於是,作者愛梅之心油然而生,“休將春色包藏”,“卻隨明月,走上回廊”。這是對梅的讚美,其中卻寄寓人生期望;他寫的盛開梅,“一夜幽香,惱人無寐”,突出的是梅的芳香,芳香正是梅盛開時的最大特色,也是它最可愛的地方。詞人抓住香字作文章,深入刻畫出梅的品格,進一步突出梅的崇高與可愛;而那枝將殘梅卻“雨浥風欺,雪侵霜妒,卻恨離披”,在詞人看來,摧殘梅花的是風、雨、雪、霜,這些惡自然界有,社會上也有,其象征意義不言而喻,詞人愛憎分明的思想情感不言自明。

四枝梅構成組畫,四首詠梅詞則構成了組詞,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係,形成完整的統一體,再現了梅花一生的不同形象和特征。詠未開梅,著重表現的是形;詠欲開梅,重點在於渲染它的色;詠盛開梅,重點是表現它的香;詠將殘梅,重點刻畫的是它的神。這形、色、香、神構成了梅花的一生。而詞人以梅自喻,梅的形象也就是詞人的自我形象,所以,四梅畫和四梅詞實際上是揚無咎一生的總結,梅在不同時期的特征,象征著他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特征。未開時不乞憐於東君,欲開時不包藏自己的春色,盛開時不吝惜自己的芬芳,將殘時不畏懼風雨雪霜的摧殘。這些構成了梅花完整的精神品格,又象征著詞人不依附權貴、不貪圖功名的獨立人格。至此,詞人之所以如此深切地愛梅,如此執著地畫梅詠梅,其心機就十分明了了。

揚無咎的詠梅詞在宋詞史上有一定影響。在宋代詞人中,如揚無咎一生作詠梅詞二十多首者少,用同一詞牌作詠梅詞十多首的更少,以詠梅為題材詞畫相配者尤其少,而在詠梅詞中寄寓著詞人思想品格與處世觀念的作品就更加少見。他筆下的一枝枝梅,隱含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所以,無論未開、欲開,還是盛開,總有芳香襲人,即便將殘,也是暗香浮動。

我聞得那梅香裏也有酒香。一定是養育了向子諲揚無咎們的這方水土,養育了他們共同的家國情懷,共同的高潔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