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26章 曆史需要細看 (8)(1 / 3)

第五章 曆史需要細看 (8)

曆史上,“省”是衙門名,不是地域名。三省六部中的“省”,就是指的官職。在元代有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親自降臨到地方的一種職位。當時,並不是說把全國劃分成幾個地方行政區,而是這幾區地方各駐有中央宰相,成為中央宰相府的連鎖或者分店。所以行中書省正名定義,並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動的中央政府。也就是中央侵入了地方。在元代,共計有如是的十個行省,但不是全國地方行政分成為十個區。

元代的這種行省設置,實際上並不是為了行政方便,而是為了中央對地方的軍事控製。這種製度一直沿襲到近代,還可以依稀找見這種想法的證據。

我們現代的省區分劃,和唐宋時代的“道”和“路”不同。如江蘇徐州是一個軍事重鎮,它一麵是山東,一麵是河南與安徽。徐州屬江蘇省,但它的外圍,江蘇管不著,這樣一來,江蘇的總督或巡撫就無法控製了。南京也是一軍事重鎮,但如果廣德不守,或者蕪湖放棄了,南京也不能保,而廣德、蕪湖都在安徽,不在江蘇的管轄內。錢穆說這樣的劃分行省的辦法,就是給你這一半,割去那一半。這樣便令全國各省都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既不能統一反抗,也很難單獨反抗。這就是元代以來的行省製的內在精神。

明代地方行政首長最高一級的官是布政使。但稱“布政使司”為行政區域,那又是名不正,言不順。錢穆考證說,就官製言,地方區域不該稱為司。但是到了清代,沿襲明代稱了省。如有江蘇布政使、有江蘇巡撫,而江蘇地區則稱為江蘇行省或江蘇省。這裏“省”的稱呼,更是名不正言不順。

清一統誌把省區再綜合劃分,如稱關東三省(山海關以東),或嶺南三省(廣東、廣西、福建)之類。錢穆說“這更是無意義”,因為政治地理和自然地理是不能混淆的,後來果然為此誤事。

隻叫廣東省、廣西省,不說是嶺南三省,或南三省,而獨獨關東三省,因為清代限製中國人出關,常混合籠統來稱,後來又把“關”字省了,隻叫東三省。這樣傳下來,好像東三省和其他省區有不同。後來,又有人把東三省叫滿洲,這更不妥。滿洲隻是吉林省鬆花江外長白山附近一小區域,在明代屬建州衛,唐稱府,明稱衛,這是軍事區域的名稱,並不是東北的行政區域。關東三省,才是東北行政區域,但也不全是行政區域。

一般人不注意這些,或者滿洲人要故意把滿洲兩字的地域觀念放大,所以他把省區也勉強分為關東幾省,嶺南幾省這種不合理的稱呼,來混淆視聽。後來日本人又推波助瀾,故意把東三省說成是另外一片區域,而且東三省就是滿洲,幫助溥儀在建立偽滿州政府,自稱滿洲國,認為是滿洲人統治著滿洲,實際上東三省與滿洲明明就是兩回事。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給行省證明,在清代學者中也有人提到過,主張不用“行省”或“省”字,而正名稱為布政使司,但是當時沒有人附和。後來又說“本部十八省”,錢穆說這更荒謬。“中國曆史上根本就沒有所謂本部非本部之別。秦代萬裏長城早已東達大同江,遼河流域永遠在中國曆史圈之內,怎麼能說它不是中國本部?這原是外族有意混淆是非造出來做侵略的口實。”錢穆認為,連華南、華中、華北等稱呼,都不好。“現在還沒有事,不要緊,十年二十年以後,說不定政治上,外交上又發生問題。連我們的腦筋裏,觀念上,也會發生問題的。如想我們是華南,你們是華北,這些觀念,都會發生很大作用。”的確,現在有的省份就想通過改名稱來達到政治目的,錢穆並非杞人憂天。

“省區的省字,根本是一個不祥的名稱,最好以後能在新的地方政治區域之劃分下把這字革除,再不沿襲。”

曆史注腳:

“省”是一個會意字。古人解釋它從眉,從屮(chè)。甲骨文和小篆的字形,都像是眼睛在觀察草。“省”和“盲”不一樣。盲,由一個“亡”、一個“目”組成,即“無目”,眼睛失去了功能,什麼也看不到。省,恰恰是因為有很好的眼力和判斷,它知道該看外界的什麼、該檢查自身的什麼,所以有所得有所不得,有所悟有所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