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28章 曆史需要細看 (10)(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另外,在康熙五十年起,清廷下詔永不加丁賦,即人口稅,而人口則還是調查,五年一編審。但是實際上,錢穆說這一規定並算不得仁政。因為從曆史講,兩稅製度早把丁稅攤運入地租,後來還要農民服差役,或者出免疫錢,這是後來的不對。王荊公製定了免疫錢,明朝提出一條鞭法來,再拿差役歸入於地租。清朝的政策,最多恢複了明代萬曆時舊額,這哪算得是仁政?

太平天國沒有文化的另一個證據就是他們封王之類的鬧劇。洪、楊一出來就稱天王、東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號隻在通俗演義裏有,成為一種正式的製度就有點不恰當了。南京內哄以後,楊秀清被殺,還是有許多人繼續稱王,而名號更荒唐了。蕭朝貴的兒子稱號為幼西王,洪仁發、洪仁達又稱王長兄、王次兄。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哪裏有全不讀書,把自己國家以往曆史傳統全部推翻,隻抄襲一些外洋宗教粗跡,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就是滿洲人初進中國,也沒有這樣表現得粗陋與幼稚。”這是錢穆的原話,而滿洲人初興,還能用漢族的知識分子,而洪楊集團則沒有用知識分子。

另外,太平天國到處焚毀孔廟,孔子的書被稱為妖書,他們想把民族傳統文化完全推翻,在錢穆看來,即使當時沒有曾國藩、左宗棠的圍剿,洪、楊還是注定要失敗。“我們不必縱論其他之一切,但看他們那些國名官名,就知其必然會失敗。若太平天國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國曆史失敗了。”可以說當時的太平天國,並不是推不翻滿清,但他們同時又要推翻中國全部曆史,所以隻可失敗。

天國自稱太平天囯,其中的“囯”,和一般的書寫筆劃不同,“囯”字裏麵是一個“王”,是指一個國家裏有王在內;另外“天”字中的橫劃是上長下短。

可以說太平天國的粗鄙,是錢穆最不能同情的。而這種粗鄙之氣,與唐宋的文雅決然不同,這還要“歸功於”清朝的文化政策。清朝的臥碑立於順治五年,就是控製言論的證明。有名的金聖歎,就因為犯了臥碑禁令而被殺頭了。因為當時考試官貪汙,一些生員跑到明倫堂向孔子靈位哭叫,就犯了言事結社的禁令。自古以來,隻有清代不僅不許人講話,連交流的自由都受到限製,更不用說教育和學習了。

曆史注腳:

臥碑

清朝當時府學、縣學都有明倫堂,清廷在每個明倫堂裏都置有一塊石碑,這塊碑不是豎栽而是橫躺的,故叫做“臥碑”。臥碑上鐫有幾條禁令。第一,生員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結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這三條禁令,恰好是近代西方人所要爭取的“三大自由”: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和出版自由。在這方麵,東西雙方的現代史上有一個恰好相反的對比。

眾說紛紜的太平天國運動

一百多年來,史學界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曆經了幾度大轉折:

清政府自然對太平天國恨之入骨,極盡汙蔑之能事,太平天國的原始文獻也多亡佚。清政府多不實之詞,自然不在話下。

辛亥革命前後,革命黨人對太平天國熱情稱頌,所謂“反滿先鋒”“革命前驅”“神聖洪楊”“盜賊曾左”。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國野史》,流於荒誕,但是影響很大。

1951年1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紀念太平天國百周年》社論,把太平天國定性為一場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此社論後來成為研究太平天國的主要指導思想。文革之前,有關太平天國的討論比較自由,論文十分豐富。“文革”期間,首先是戚本禹發難,拿李秀成投降開刀,把曆史學泛政治化。最典型的就是把洪秀全吹捧成反孔模範,洪秀全被神化,李秀成、石達開被完全否定。

“文革”結束以後,洪秀全反滿的色彩被淡化,九十年代以後,隨著開始對曾國藩的重新評價,太平天國也麵臨著被重新評價的問題,對太平天國評價的分歧開始擴大,抑和揚的言論在史學界同時出現。

曆史“為時所用”,“為政治所用”的功能,也都在這一件事情上體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