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百一十章 六大菩薩(1 / 2)

降龍和伏虎都一臉祈求的看著懼留孫,而懼留孫卻歎了口氣,說道:“如今這陰正陽已經不是原來的陰正陽,他此時的修為已經到了金仙之巔,且斬去了一屍。

別說是你們,就算是我也不是他的對手,這個家夥不簡單,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天仙境界的小仙到了這種程度,恐怕你們之仇是無法報了。

等下咱們跟著他,看看他到我們婆娑淨土之中到底要幹什麼,佛祖就快要兵解了,他這個時候出現應該跟佛祖兵解有關係。

介時我們可以看看有沒有機會,若是有機會的話,那我們就下手將其斬殺。隻是大至勢與他是一夥兒的,有他在這事情便不太好辦。”

先前這懼留孫便是栽在了法通的手中,他對法通的仇恨不比降龍和伏虎對我的仇恨差。隻是如今的法通佛法無邊,且又是阿彌陀佛身邊的人,懼留孫不敢亂來。

降龍和伏虎聽到懼留孫前麵的話十分失望,他們都沒有想到我如今已經是斬屍之仙。婆娑淨土之中不乏有斬屍之佛,他們很清楚斬屍代表了什麼。

但聽到懼留孫後麵的話他們又升起了希望,如來佛祖兵解的事情他們都知道,我若是為了這兵解之事而來,那他們就有報仇的希望了。

至於法通,降龍和伏虎心想他怎麼說也是佛門之人,到時候即便是將我斬殺法通也不至於殺了他們為我報仇,最多是懲戒他們一番。

我們三人朝婆娑淨土之內飛去,這些家夥就在後麵跟著我們,我和法通早就察覺到他們在跟著,但我倆都沒有介意。

這些家夥在我們的眼中根本就翻不起什麼風浪,他們願意跟著就讓他們跟著,介時我們和如來動手,若是這些家夥不識時務,趁機對我們下手的話那我們就讓他們隨著如來佛祖一塊兒兵解。

婆娑淨土自成一個世界,淨土之中除了如來和燃燈古佛這兩位佛祖之外還有幾個菩薩在這裏。

上次我遇到的普賢菩薩也在其中,我與法通還有七彩到達佛殿之時如來佛祖已經在那裏等著我們了,幾大菩薩分立與如來佛祖身側,看來他們早就等著我們來了。

“該來之人終於來了,不想我兵解連尊上大至勢菩薩都勞煩了。這位施主便是來承接我職位的吧,恩,是未來佛轉世。”

看到我們飛上佛殿,如來淡淡的說道,如來身邊的那幾個菩薩全都對我們怒目而視,顯然是很不歡迎我們。

飛入如來的大殿之中,我環視了一圈那幾個菩薩,一共有六位,最上首的乃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也已經斬去了一屍,法力還在普賢菩薩之上。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應化道場為山西五台山。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後來詣仙人處,求出家法,卻無酬對者,乃皈依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佛涅槃後四百五千歲時至雪山,為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後還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槃。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

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立於如來左上首,仗劍騎獅,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

如來佛祖入主婆娑淨土之時他便已經斬去一屍,修為是這六個菩薩之中最高的。站在如來佛祖右邊上首的乃是普賢菩薩,之前我也算與他有過交集。

當初我與王母爭鬥到過這婆娑淨土,那時普賢菩薩從婆娑淨土之中而出,不過這家夥也隻是看熱鬧而已。

挨著文殊菩薩的乃是地藏王菩薩,地藏既指土地,具有七義:

一為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二為能攝義,土地能攝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於大覺心中。

三為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

四為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五為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

六為能依義,土地為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為一切眾生所依。七為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指地藏菩薩處於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於至善。世有秘密庫藏,蘊藏許多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法,則能救脫無數眾生,鹹登覺岸。《地藏十輪經》雲: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