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1章(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二十一章 第四幕 《跳出我天地》②

向猜隻興奮了短短幾秒鍾, 那股熱情就迅速褪去了。

他倦倦地說:「《跳出我天地》來選男主, 和咱們有什麼關係?男主角隻有11歲,就算選也是要從剛入學的新生裏選吧。」

這部《跳出我天地》向猜看過很多很多遍了,不僅對劇情倒背如流, 裏麵的幾首經典插曲他更是張口就能吟唱。

劇中的小比利第一次反抗父親,第一次穿上芭蕾舞鞋, 第一次扶起把桿做巴特芒……他對芭蕾舞的憧憬、嚮往、害羞、與追求,都和向猜當年的心路歷程一模一樣。

向猜也曾幻想自己能夠飾演男主角, 把曾經的所愛和現在的所學結合在一起——但他已經17歲了,比劇中人物大了整整六歲,根本沒有任何可能性。

但換一個想法, 若是時光倒退回去, 倒退回五六年前,如果有人把這個大好機會擺在12歲的他麵前,他肯定會不屑一顧, 覺得參演音樂劇就是在浪費他練舞的時間。

向猜的話剛一出口, 坐在後排的陳子然已經抓耳撓腮地撲上來了。

他從後麵摟住向猜的肩膀,急切地說:「不不不不!這次不是原劇翻排,而是移植式翻排!!導演要把整個故事背景搬到中國!!改動非常大,從英國八十年代大罷工,改成中國九十年代下崗潮;劇中哥哥變成姐姐;男主角的年齡也跟著調整——」陳子然的聲音越來越高, 語速也越來越快, 「——男主角改為15歲!!向猜,你有希望!!」

國外音樂劇、話劇在引進後, 進行「大手術」的並不少見。為了更貼合國內觀眾的欣賞眼光,有些改動是無法避免的。

再加上,國內缺乏歐美國家的「從小抓起」的音樂劇培養土壤。會演戲的童星有、會唱歌的孩子有、會跳舞的小朋友也有,但是三者結合的卻很難找到。

最終,導演和總製片人決定修改男主角的年齡,把他從11歲的孩童改成15歲的少年。

15歲正是孩子們最具有叛逆精神的時候,這個年紀的高中生,麵臨嚴苛的升學挑戰,「人生」「未來」這樣的詞彙逐漸出現在他們的思考中。而這個歲數的他們,也是最容易和父母產生矛盾的年紀。

製片人在音樂劇行業人脈很廣,在劇本改編的同時,他聯繫了華城、滬城、遼城多所舞蹈類院校的校長,帶著其他主創一起來選角。

陳子然消息靈通,朋友遍天下,他聽以前一起學拉丁的朋友們說,《跳出我天地》的主創們已經走了好幾所學校了,其他角色選了七七八八,可主角挑來挑去也沒有一個最終結果。

華舞附中,就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了。

「向猜,這個角色就是為了你準備的呀!」琪霽興奮不已,雙頰潮紅,「又要會唱歌,又要會表演,又要會跳芭蕾舞……這角色如果你選不上的話,那其他人更選不上了!」

陳子然和琪霽都用「囊中取物」一樣的目光鼓勵著向猜,可向猜心中沈甸甸,完全沒有他們想的那樣樂觀。

……如果導演和製片人真的打算從華舞附中選人的話,那為什麼不來他們班,而是直接去了芭蕾舞係呢?

「宋老師,我覺得這件事情咱們還是要再商量商量。」舞蹈教室的玻璃門外,《跳出我天地》的導演唐風雨有些為難的看向他身邊的製片人、

在他身旁,製片人宋臨背手而立,視線落在舞蹈教室內,那一群朝氣蓬勃的芭蕾舞男孩身上。

唐風雨說:「這是一部音樂劇,重點應該在唱演上,跳的好不好並不是唯一評判的標準。您為什麼非要從芭蕾舞係選人呢?」

就拿倫敦西區原版來說,《跳出我天地》上演11年,前前後後有七八個不同的男主版本,大家的側重點全都在唱演上。雖說是「追夢芭蕾」,但男主角的芭蕾姿勢做的並不標準。

宋臨卻搖搖頭:「不一樣。原版男主是11歲,他剛剛開始練舞,所以即使他跳的再不好,隻要他有潛力,他的家人就願意培養他。」

宋臨又說:「可是咱們的男主角已經15歲。到了這個年紀,如果他展現不出來過硬的舞蹈實力,是無法和父親抗爭的。如果我選的演員,在舞台上跳的磕磕絆絆,連一個單腳旋轉都撐不住,那麼在觀眾眼裏,他放棄正常升學去練舞,這個故事缺乏說服力。」

關於男主年齡問題,也不是他一拍腦袋就決定修改的。主創團隊聚在一起碰過無數次,做過大量的觀眾調查。

這一點也和國情有關——對於絕大部分的國內家長而言,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11、12歲的孩子會叛逆。因為在他們眼中,11歲還屬於「兒童」,兒童怎麼會有叛逆想法呢?嗬嗬,他們連想法都沒有呢!

所以,如果劇組要照搬原版設定,寫一個「11歲的男孩在父親下崗時逃掉課外補習班去學芭蕾舞」的故事,就無法和觀眾產生共鳴。

但是年齡擴展到15歲,擴展到高一新生身上,把主角和他的家庭放在壓力倍增的高考環境下,那麼整個故事就會變得更符合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