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21章 被動蠻幹不取巧——老實人的職場狀態(3 / 3)

而老實人由於害怕承擔責任,在工作中一味墨守成規,懼怕改變,不願意嚐試用新的方法做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老實人往往認為:公司是老板的,我隻是替別人工作。工作得再多、再出色,得好處的還是老板,於我何益。於是成為“按鈕”式員工,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這無異於在浪費自己的生命且自毀前程,這類員工自然不會得到老板的青睞,也不會晉升加薪。

其實,成就大業的人和凡事得過且過的老實人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他們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老實人隻知道討好別人和機械地完成任務,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願承擔任何責任。

《致加西亞的信》一文的作者寫道:“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會努力工作的人,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加薪而罷工。如果隻有老板在身邊時或別人注意時才有好的表現,賣力工作,這樣的員工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

原微軟中國區總裁唐駿,在進入微軟的時候是從程序員做起的。在看到了微軟Windows中文版本發布時間比英文版滯後很長時間時,他並沒有像其他程序員那樣隻是向上級反映,而是帶著解決方案找到了上級。於是,在三個月內,便由普通程序員升為開發經理。1997年,他主動請纓回到中國籌建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3個月後,技術中心開始運轉;6個月後,技術中心各項運營指標已位居微軟全球五大技術支持中心之首,唐駿榮獲比爾·蓋茨總裁傑出獎。這是微軟公司內部的最高榮譽。1999年7月,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正式被提升為亞洲技術中心,2001年10月,亞洲技術中心升級為微軟全球技術中心。2002年3月,唐駿出任微軟中國區總裁,年薪上千萬元人民幣。

如果不主動,就意味著你喪失了主動權,而被動地完成工作的狀態會讓人變得懶惰,當人形成一種凡事都要靠別人說才去做的習慣後,就會完全喪失本來可以握在手中的機會,或許就是因為喪失了這樣的機會,你和成功就失之交臂。

在工作中,比別人多做一點有時候也隻是舉手之勞。老實人總是想自己憑什麼要比別人多做一點,自己為什麼就要主動思考問題。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主動多做一點不會讓人感覺到多大的不便,隻是心理不平衡,認為自己不需要那麼做。反過來呢,當別人因為比自己多做了一點受到嘉獎時,心理的不平衡又跳出來了,這個時候又會想,那麼簡單的事情自己也會做,有什麼了不起的,為什麼老板認為他就比自己優秀。這樣的人該怎樣說才好呢?既然知道了主動多做一點也不會給自己造成不便,自己也有能力多做一點,為什麼就不能率先主動呢?

一個小小的習慣就能體現一個人最珍貴的素質,在被動驅使和主動去做這兩者之間,如果選擇主動,結果是大不一樣的。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能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務就可以高枕無憂,隻有采取率先主動這一戰術才能成就優秀。既然事實這麼顯而易見,趕快行動起來吧!

成長是一種累積。想登上成功的巔峰,就得永遠保持自動自發的精神,在快速成長中耐心等待更高的人生回報。

老實人蠻幹,聰明人巧幹

許多貌似勤奮的老實人,整天忙東忙西,腳不沾地,以為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工作就可以比別人幹得更好,獲得更多的回報。他們告訴自己,因為自己勤奮,做得多,所以自己應該成功。而現實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老實人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太忙碌了?這種忙碌到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是不是在身心俱疲的同時忽略了效率?當你感到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感到自己像個陀螺永遠轉個不停、都快把自己轉暈了時,果斷停下來,冷靜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用寧靜的心態、從容的腳步做事,你可能反而獲得比過去更高的成就。

李和劉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公司,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李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而劉卻像是被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

終於有一天,劉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用人不公,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反而重用那些吹牛拍馬的人。

總經理聽著,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點什麼。

總經理說:“劉先生,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賣什麼的。”劉很快從集市上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劉又跑去,回來說有40袋。“價格多少?”劉再次跑到集市上。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兒吧,看看李是怎麼做的。”

說完總經理叫來李,對他說:“李先生,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賣什麼的。”李很快從集市上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4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還帶回幾個讓總經理看。這個農民一會兒還將弄幾箱西紅柿上市,價格也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想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大概會要,所以帶回來幾個西紅柿做樣品,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總經理看了一眼紅了臉的劉,說:“請他進來。”

小王是某公司的一名銷售員,每天早上鬧鈴一響,便從床上掙紮著爬起來,腦子裏第一個感覺就是:痛苦的一天又開始了。她早飯也顧不上吃,便匆匆忙忙地擠上公交車向公司趕去。跨入公司大門,連洗手間都沒來得及去,就被經理叫去會議室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小王上午拜訪客戶,一連遭到拒絕和冷遇,心情壞到了極點,仿佛世界末日到了。下午四處轉了轉,等到下班後回到公司胡亂在工作報表上劃了幾筆,便草草交差了事。回家後一看日曆,總算又過了一天!想出去吃飯,錢包裏的錢已所剩不多,想到離上個月發工資隻過了半個月,止不住地唉聲歎氣。

她隻將工作當作生存的需求,從來不花時間學習,思想消極,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從來不好好去研究自己推銷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從來不反省自己和公司那些優秀員工間的差距,不知道自己一天都在做什麼,不去想為什麼會遭到客戶的拒絕和冷遇,不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每當朋友問起,隻會說,“單位不行”、“現在做銷售哪有那麼容易,混一天是一天唄!”

到了月底一發工資,看著一起進公司的員工越拿越多,自己卻越來越少,臉上掛不住,在經理明為鼓勵實是指責的話語下,她很生氣地炒了老板的魷魚。如此,幾年下來換了五六個公司。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結果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缺少從零開始的資本,使自己最終一事無成,生活得一窮二白。

林楓大學讀的是彩色樹種植,很多人認為這個專業畢業後同農民差不了多少。但林楓的選擇出人意料,他從北京畢業後回到浙江老家,承包了一個苗圃,扡插、嫁接,甚至用上了組織工程,大規模種植,專門進行日本紅楓、美國紅楓、黑橡膠樹等進口彩色樹的引種,效益驚人。彩色樹在園林綠化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僅城市公園、大片綠地需要,住宅小區的綠化也缺不了它,甚至私家庭院對彩色樹也很青睞,彩色樹需求量扶搖直上。林楓創業兩年,資產已有數百萬元。而這時,他的很多同學都還在“兢兢業業”地為別人打工。

小方性格內向,從不張揚,默默地做了不少事。她以為隻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夠得到應有的獎賞。

然而令她苦惱的是,雖然自己工作很盡心,很努力,但總得不到晉升的機會,也得不到老板的青睞。更令她傷心的是,老板多次把本該屬於她的功勞算到了別人頭上,尤其是有一次老板竟然叫不上她的名字!

有時付出未必有回報。“努力就能成功”、“努力就能得到名利與財富”,很多老實人都把這兩句話當做真理,把“努力”、“勤奮”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因而整天忙忙碌碌。無論是一個打工者,還是一個老板;無論是藍領階層,還是白領階層,都被一個美德束縛著,那就是努力工作。但這樣就一定能夠成功嗎?就一定會獲得富裕生活嗎?

無數人證明了這一點,努力工作並不能如預期的那樣給自己帶來快樂,勤勞並不一定能為自己帶來想要的生活。

有一個既可以多一些時間享受生活,又可以獲得最佳業績的好方法,那就是聰明地工作,而不是努力地工作。聰明地工作意味著動腦,如果一味地忙碌以至於沒有時間思考少花時間和精力的方法,過於為生計奔忙,那是什麼錢也賺不到的。

做個聰明的“懶漢”

自古房子出售,都是先蓋好房,再出售,對此,霍英東反複問自己:“先出售,後建築不行嗎?”正是由於霍英東這一頓悟,使他擺脫了束縛,邁出了由一介平民變為億萬富豪的傳奇般的創業之路。霍英東是中國香港立倍建築置業公司的創辦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個“奇特的發跡者”,“白手起家、短期發跡”、“無端發達”、“輕而易舉”、“一舉成功”等等,這些議論將霍英東的發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霍英東的發跡難道真的神秘嗎?不,他主要是運用了“先出售、後建築”的高招,而這一高招來自於他的思考。

為了賺大錢和從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東西不得不辛苦工作並不是這個世界的自然規律。與之相反,比大部分人更短的工作時間、更輕鬆悠閑的生活節奏,卻能幫助你從生活中獲取更多的收獲,無論金錢還是精神。

“勤奮”會成為老實人逃避責任的借口。老實人最常用的借口是“我已經盡力了”。這是因為他怕別人指責他做得太少。雖然他們一直很勤奮,做得已經夠多,但實際效果不一定好,老實人認識不到光是勤奮並不一定能在工作中得到讚賞和嘉獎,重要的是工作的結果怎樣,這才是老板真正關心的問題。所以不要用勤奮作借口,重要的是給人一個滿意的結果。老實人要知道,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沒有把工作做好,仍然要負責任。

通過各種“免罪”行為,老實人可以暫時逃脫責罰,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自鳴得意。但這種心理又強化了他們在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的逃避傾向。

最優秀的人往往是“懶漢”。辛苦工作與輕鬆創造是不相匹配的。和那些鼓吹辛苦工作的老實人不同,聰明人知道與長時間的辛苦工作相比,重要的、具有想象力的付出能產生令人印象深刻得多的經濟效益和個人滿足感。你不必為了賺取豐厚的收入而工作,但你要聰明地工作。

長期以來,古今中外都有一種普遍觀念,那就是鄙視懶惰。人們一說起懶惰就深惡痛絕。其實,“懶”從某種角度來說,既能成為一種創造動力,也能提高生產效率。人類的一切進步難道不是由想偷懶的“懶漢”推動的嗎?

我們的遠祖住在條件惡劣的山洞裏,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邊才行。於是他們發明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夠一天飲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過,如果他們連水桶也懶得提了,下一步就會想到發明管道了,水可以順著管道從溪邊一直流進消費者的屋子裏。為了不必翻山挑水,水泵和水車就被發明了,這無疑也都是“懶漢”們發明的。同樣,我們的某個祖先想到湖對岸去,又不願意沿著湖邊繞過去,才發明了船。

一百多年前,有個叫漢弗萊·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坐在一台蒸汽發動機旁邊,每當操縱杆敲下來,就把廢蒸汽放出來。他是個懶漢,覺得這活兒太累人,於是想辦法在機器上裝了幾條鐵絲和螺栓,使得閥門可以靠這些東西自動開關。這麼一來,他不但可以脫身走掉,玩個痛快,而且發動機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懶洋洋地發現了經複式發動機活塞的原理。

最傑出的工程師、動作研究之父弗蘭克·B·吉爾布雷思,常常把各行各業優秀工人的勞動動作拍成影片,以判斷一種工作最少可以用幾個動作完成。他發現,懶漢往往才是最優秀的工人,人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會許多東西,這種人懶得連一個多餘動作都不肯做。而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為他不在乎把力氣花在多餘的動作上。一個稱職的領導人也同樣懶惰,凡是能吩咐別人為他幹的事,他絕不親自去做。

人正是懶得推磨,才發明了風車;懶得走路,才發明汽車;懶得洗衣服,才發明了洗衣機……懶惰的人,身上常常閃爍著創造的火花。

其實,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展的重任,還是做一個聰明的“懶漢”吧。

勤奮的人未必成功。按照老實人的觀點,成功人士應該是世界上最忙的人,然而實際上他們常常打高爾夫球,而且定期度假。顯然,人的付出和所得並不總是成正比的。那麼,其中的奧妙在哪裏呢?

工作做得好不好,是要看它的結果,而不是看你有多忙。任何一個賺錢高手,都知道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獲得最大的成效。他們也許並不勤奮,但非常有創造性。他們意識到勤奮並不意味著成效,而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怎樣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他們會把智慧用在怎樣提高效率上,而不是盲目的勤奮上。出色地完成了那些錯誤的事情是不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成功的,根本不值得去做的事情是最浪費我們時間的事情。

猶太人漢弗特是一個推崇不必勤奮工作,也能獲得成功的人。他在加拿大渥太華開設了一家豪華賓館,年終時,他讓賓館分別評選出10名最勤快和最“懶惰”的員工。

漢弗特叫人把10名“懶惰”的員工叫到他的辦公室。這些員工心裏七上八下,心想老板肯定會批評他們。可是他們萬萬沒想到,一進門,漢弗特就說道:“恭喜各位被評為本賓館最優秀的員工。”他們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看著一個個目瞪口呆的表情,漢弗特招呼他們坐下,笑著慢慢解釋道:“據我觀察,你們的‘懶’突出表現在總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習慣於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間收拾幹淨,一次就把工作幹完,討厭多走半步路,討厭做第二次。因而在別人眼裏你們整天閑著,在偷懶。但依我看,最優秀的員工全無例外的都是‘懶漢’,因為你們‘懶’得連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懶得去做。而勤快員工的‘勤’,大多表現在他們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氣花在多餘的動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來多少趟,花多少時間,這樣能有效率嗎?”

如果你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做比別人更有效率的事情;做比別人更好的事情;做比別人更多的事情,你一定會得到老板的獎賞,或是得到令人欽羨的回報,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亨利·福特曾經聘請一個效率專家檢測福特汽車公司的業績表現。這個專家的報告裏充滿了讚美之詞,隻是對其中一個員工存在很大疑慮。他告訴亨利·福特:“那間辦公室裏的那個懶人白拿錢不幹事。每次我經過那間辦公室時,總看見他把腳擱在辦公桌上悠閑地坐在那裏。”

亨利·福特回答道:“那個人曾經想出了一個讓我們節省了數百萬美元的好主意。每當他正在想一些好主意的時候,他的腳就會那樣放著。他不是個勤奮的人,但卻是我最好的員工。”

過度的勤奮工作可能會給你帶來可怕的後果。健康專家指出,過度工作最終會導致很多疾病,例如失眠、抑鬱症、心髒病、潰瘍和背痛。這些疾病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使你立刻失去戰鬥力,甚至給你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忙碌的人,而是在方法上超眾的聰明者。

記住,成功的秘訣不是勤奮,勤奮的人未必成功。

手腳勤不如頭腦勤。成功從根本上講,是“想”出來的。隻有敢“想”,會“想”,善於思考,才會是成功者的候選人。應該善於思考,把別人難以辦成的事辦成,把自己本來辦不成的事辦成。當別人失敗時,從他人的失敗中得出正確的想法,並付諸行動,就可能成功。當自己失敗了,能夠轉換到一個正確的想法上,再付諸行動,同樣可以獲得成功。

如果想要少做一些工作但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比普通人思考的更多。當然,如果你的思考本來就是錯誤的,那再多的思考也無益。你所想的一定要具備高質量、積極向上並具有創造性。

老實人往往不是懶得動手腳,而是不愛動腦筋,這種習慣製約了他們的發展。相反,那些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具有善於思考的特點,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難題。可以講,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出自思考。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會遇到許多舉棋不定的情況;相反,正確的思考者卻能運籌帷幄,做出正確的決定。

比爾·蓋茨有一次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時談到,他作為微軟公司的總裁,再也沒有編寫軟件的時間了。但是無論多麼忙,他每周總會抽兩天時間,到一個寧靜的地方待一待。為什麼呢?他說,麵對繁重的工作和競爭激烈的IT市場,他作為管理者,不能把精力浪費在煩瑣的小事上,他必須在專門的時間去思考,以做出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成大事者不善於思考是不行的,隻有專注的思考才能集聚自身的力量、勇氣、智慧等攻克某一方麵的難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你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運用你的思想,但無論如何運用它,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沒有正確的思考,你不可能克服壞習慣,也防止不了挫敗。

做事先做人,不耍小聰明

有記者在采訪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您在哪裏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對方回答說:“在幼兒園裏。在那裏,我學到要誠實守信,不能講假話,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做錯事要表示歉意等等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質。不損害他人,不危害社會。這就是良心,是做事的底線。”

2000多年前,孟子講過這樣的話:“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今天誰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堅守做人的道德底線,尤其是誠信這條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

人們常說“做事先做人”。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否則,就算你認為自己已經具備很多優秀的、能夠成功的素質,你也未必會得到他人的尊敬,更不會得到成功企業的重視。

在一個先進的企業裏,員工最需要具備的素質不是優越的智力,而是誠信。誠信比才幹更重要。

有一個華僑,在國外事業做得很大,但思鄉情重,想出資在家鄉辦廠。消息傳開後,很多人紛紛與他聯係,願意與他合作,因為大家都看到此事有利可圖。這讓老華僑在挑選合作者方麵犯了難。

最後,他在眾人中挑了兩個比較合適的人選,想在他們二人中挑出一個來與自己合作,並把他在國內投資的所有項目都交給他管理。有一天,他叫來那兩個人說:“我本人沒有什麼愛好,唯獨酷愛下棋,今天,你們誰下贏了我,那麼我就會與誰合作。”

那兩個人也都是下棋高手,棋下得都很好。

第一個人與老華僑下了起來,最後老華僑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他。

第二個人很精明,在下棋當中,老華僑置身去倒了一杯水,第二個人以為他不在意,偷偷換了一個棋子,其實這一切全被老華僑從房間的監視器裏看到了。

最後,第二個人獲得了勝利。但是,後來老華僑卻選擇了第一個人下輸了棋的那個人來管理自己在國內的企業。

老華僑感慨地說:“第一個人雖然沒有贏我,但是他卻是憑著自己的實力,沒有想著去耍小聰明,誠心誠意地與我對弈。這也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問題,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可信的。而第二個人卻偷換了一個棋子。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卻可以看出他的品質低下,弄虛作假,做人不真誠。與這樣的人合作我不能放心。”

不要讓“一時的聰明”成為你“終生的悔恨”。?真誠從來都是對等的,人心從來都是相互的。你對人真誠,人對你必定真誠;你對人欺詐,人對你也會欺詐。如果不養成誠信的習慣,就很容易墮落下去。

當一個企業第一次撞破誠信底線,從欺騙一個顧客中嚐到甜頭時,在利益驅動下它會為了更大的利益去騙更多的顧客;當一個員工第一次報了假賬後,他就會習慣性地繼續報假賬,而且,數額會越來越大;當一個學生第一次考試作弊成功後,他就會習慣性地作弊,甚至找“槍手”代考。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從長遠來看,由“小惡”發展到“大惡”就像走下坡路一樣,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快就會滑入深淵;反之,從“大惡”回歸“誠信”就像是在爬陡峭的山坡,一定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真誠不僅取決於你自身的素質與品德,而且還要靠自己去主動表現。人們對中國台灣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成功很感興趣,當被問及什麼是他創造了億萬財富的秘訣時,王永慶答道:“我啊,其實長得也不英俊,最要緊的是誠信待人。如果你失去誠信,你周圍的人遲早會離開你。一個企業不隻是靠一個人,是靠大家的。單單你一個人,再有能力也沒有用。曆史上項羽力能扛鼎,非常能打仗,但最後還是失敗了。這就告訴你,一個人再有魅力,也成不了事。你要以誠待人,有好的管理,有好的人員,有好的製度,每個人都幫你的話,你一定能成功。”

誠懇是一切人性的優點的基礎。它本身要通過行動體現出來,要通過說話展現出來。它意味著值得信賴,能讓人確信它是可信的。當人們認為一個人可信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坦誠的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說他知道某件事時,他確實知道這件事;當他說他將去做某件事時,他的確能做而且做了這件事。因此,值得信賴是贏得尊重和信任的通行證。

做事就是做人。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前期判斷、實施過程和最終結果都要注入你個人的態度、經驗和能力,通過對各種局麵、各種關係的分析、預測,謹慎處理好其中最有價值、最有影響力的部分,並對次要部分進行關懷,讓事件的結果在符合預期目標的同時,更煥發出強烈的你個人的風格和魅力。事情的結果很重要,而能否通過事件宣傳你個人的能力和魅力更加重要。即使是事情的結果可能不是很完美,但依然可以給你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