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56章 統萬(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秦琅當著老爺子的麵,發了通牢騷。

他總覺得李世民是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他在前方打了勝仗,那麼李世民應當趁勢跟進,設五都督府就是不錯的,可後麵幹嘛還要畫蛇添足呢?

秦瓊飲完奶茶,指著城裏的許多蕃壤,“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臨時製宜,略依其俗,防其大過,忍其過。以夷治夷,這是治邊傳統,也是一種有效手段,你看看這朔方城,這已經是在長城腳下了,但是這裏蕃漢混雜,甚至雜胡比漢人多的多,如果朝廷直接采用內地的那一套製度,治理這邊地,是不合時夷,也是容易出問題的。”

秦琅並不讚成老爺子這種想法,先讓邊地蠻夷們臣服,將之納入體係是沒錯,可也不能留下重重隱患啊。

在這裏,秦琅與李世民秦瓊他們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在於何為邊。

或許在李世民等看來,長城以外,就算是邊了。

對於長城以外的地方,就可以以夷治治,讓夷人自治了,可秦琅不這麼認為,他始終認為,雖然長城線,其實極度貼合適合農耕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線,長城以北地區,確實降雨量不足,不太適合農耕,更適合遊牧。

可這也不絕對。

如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那就是比較好的可耕地區。

再比如代北的馬邑雲中等地,其實也可以農耕的,做為邊地,他們不可能有中原那樣密度的農業,所以半耕半牧,完全可以讓中原王朝在邊境立足發展。

這半幹旱地區的邊境區域,其實守住了是占據了極強的戰略優勢的。

這就好比每一個兵法家都知道,守江必守淮一樣,想劃江而治,前提就是得控製淮南,若是能再控製淮北就更加安全了,如果能夠控製長江中上遊的荊襄地區,那半壁江南就可無憂。

如果再能控製上遊的巴蜀之地,則就擁有以南統北的基礎。

河套、代北這些地方,對於中原朝廷的重要性,不晉於隴右和河西,這是戰略高地啊,坐擁這些地方,進可將草原政權驅趕到漠北,以大漠為緩衝區。湍話,也可據陰山一線防守,進一步避免胡人對中原重要的關症河東、河北這些地地的衝擊襲擾。

打仗的時候,守城的人都知道不能退守城中死守,得守住外圍的據點,這樣才能可攻可守。

要劃羈縻州當然也是可行的,但得劃到狼山、陰山、燕山以北去。

可事實卻讓秦琅很惱火。

不現在皇帝居然要在朔方、代北、河套等正州裏再設羈糜州了,而自武德元年起,朝廷其實一麵忙著爭奪中原,一麵卻早就對四邊的蠻夷們大搞這種羈糜政策了,比如西南地區,後世的雲貴基本上現在都是羈縻州,而後麵湘西,川西等地,現在也一樣基本上都屬於羈縻州。

甚至就是嶺南地區的兩廣,也基本上都是羈糜性質的,寧長真、馮盎、談殿這些漢俚酋帥,都是朝廷承認的地方土皇帝,給予賜封官職爵,擁有大量土兵。

但相對來,武德朝設置的這些羈縻州縣,他本來也有下未定,權置州縣這種策略,可現在好不容易在北方取得這樣一個大捷,李世民卻要開倒車,不抓住機會,設正州派官駐兵移民,卻反而要把內附的突厥人還往南遷,要給他們安置到靠近長城一線來。

皇帝也許是想學楊堅當年養突厥人做看家狗,但事實早證明了楊堅這套,隻能管一時之用,久了就會反噬主饒。

秦琅已經上書李世民,堅決反對他的這種做法。

朔方一比一冷,年關一緊近。

朝廷始終沒有商議出一個結果來。

秦瓊直接讓人快馬加鞭的送了封加急信到長安,稱自己突然病重,請求馬上回京。

信到長安,李世民嚇了一跳,聽秦瓊似乎真的舊疾複發,病的很嚴重後,也不敢耽誤,趕緊下旨讓靈武送秦瓊入京。

秦瓊信中請求派人接替職位,李世民則猶豫起來。

秦瓊在靈武這一年多,幹的是有聲有色,比李道宗和李靖時期表現好許多,雖是局勢不同了,但確實幹的極好,秦琅這次能滅梁師都,秦瓊也是有功績的。

派誰去接任靈武,還真是一時不好決定。

“先把叔寶接回來療養,京中暖和點,藥醫條件也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