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79章 十八學士(1 / 2)

清晨。

霧氣為空披上了一層朦朧的紗衣。

那群麻雀又雀躍而至,從庭院樹梢上飛落到了廊前,對著秦琅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甚至有調皮的跳到了他的肩膀上。

這夥麻雀一開始隻有三五隻,如今已經擴大到了十八隻。

魚玄機嫌這麻雀吵,秦琅卻喜歡這些家夥,甚至能夠分辨出每隻的不同,還給這些麻雀取名十八學士。

秦琅手裏握著一卷字典手稿,對著鳥兒吹著口哨。

這些家夥立即全都跳到了秦琅麵前。

打開一個木盒,這裏麵卻是秦家養殖場養殖的蚯蚓,個頭肥碩,在那裏扭來扭去。

一盒蚯蚓倒在地上,十八學士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圍搶,十分興奮。

“聽三郎家養了一群麻雀,還取名十八學士,我以前是不信的,可今親眼所見總算信了。”

翰林學士、轉運副使馬周笑嗬著搖頭,“陛下有十八學士,如今你這十八學士,可是有些不好啊。”

秦王府有十八學士,後來弘文館有十八學士,再後來崇賢館也有十八學士,再如今翰林學士院也有十八學士。

“十八學生這麼多,也不差我這幾個吧?”

秦琅笑嗬嗬道。

“你啊。”

馬周無奈搖頭,秦琅行事,總是喜歡出其不意。“你自己既是翰林學士承旨,又是崇賢館學士,你給麻雀也叫學士,不也是有損你學士之名嘛。”

“這些麻雀嘰嘰喳喳的,我覺得倒很像學士啊。”

馬周無語,低頭瞧了秦琅手裏的那卷書。

“你這書編的如何了?”

“正在編。”

馬周的是秦琅手裏的字典,暫名貞觀字典,是一本字書,不過與文解字或者是曆朝的其它字書不同的是,這本字書是秦琅以漢語拚音為基礎的字典書。

隋朝的切韻一書,算是最近的字書了。切韻成就很高,細分的話切韻其實是屬於韻書,按聲、韻、調的關係將漢字組織起來的字書,強調的是韻調,著重劃分韻部,實際上就是分韻編排的字典。

但韻書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強調發音,切韻采的就是古洛下音的讀書音,他其實跟平時講話不太一樣。

如李世民他們平時其實講關中話更多,但在詩賦文章上,卻采有的是洛下音,如科舉考試也要求做詩等用的韻,必須就按這種讀書音來,要按標準的韻書來。

曆代的韻書各有一些不同,雖都號稱是采用中原音,洛下音,可都會有一些不同,這其實就好比民國時的四川話啊北京話官南京話啊等等有區別是一樣。

不同版本的韻書,采用的標準也不一樣,不過大體相同。

比如切韻就按平上去入聲分韻,有一百九十三個韻,按反切發聲分音。

反切法,其實就相當於是一種拚音法,但是用兩個字來切一個字音,其實還是有些不太標準的。

相比之下,秦琅覺得還是他自己時候學的漢語拚音的拚法,比反切法更精準方便。

拚音法其實也是一樣有韻,且有韻母和聲母,韻母裏還分單韻母和雙韻母。

比起隋人所修的切韻裏的反切法,明顯拚音法更高效更精準的,畢竟一套拚音也就那麼幾十個聲韻母,學一年級就能學會了,能夠拚出各種音來,但反切法卻是要用漢字來切字音,識字不同的話,可就不好切了。

秦琅倒也不是閑的沒事來搞這玩意,實在是他發現自己的幾個弟弟們讀書方麵缺少賦,如今讓他們開蒙,結果這切韻怎麼學怎麼不會。

滿口的山東齊州話,還夾一點關中音,就是學不好這洛下讀書音。

老師教的還不錯,可孩子們學這反切法確實累,隻能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法明顯效率不太好。

所以秦琅打算把漢語拚音弄出來,雖如今的讀書音跟後世普通話語音完全不同,但其實關鍵的是聲母和韻母這套東西學會了,那麼再套上讀書音就行了。

這其實就好比用拚音標方言是一樣的。

拚音倒是幾下就弄出來了,秦琅想著幹脆趁著現在崇賢館儒者學究士子們也多,幹脆就再上一個貞觀字典的項目好了,用漢語拚音字母來排列,並且采用文言和白話兩種來釋義,並增加舉例。

也可以用部首偏排來查字。

裏麵還可以增加一些插圖解釋,對漢字不僅有注音、釋義,還有組詞、釋義。

最關鍵的是要讓剛開蒙的蒙生,也能夠借助這詞典自學,可以自己學習讀音、字譯、組詞等,而不僅是囫圇吞棗式的先填鴨式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