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14章 盟友(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就如現在,樞機房的政事郎來恒,便直接一封行文轉給六位中書舍人們,讓他們按皇帝和宰相們的決議,起草詔敕,然後再送到政事堂來,給宰相們副署,甚至中書舍人們隻能按來恒根據決議寫的內容來草詔。

來恒已經相當於是一個中書侍郎一樣,奪了不少中書舍人的權。

加上翰林學士們分了內詔之權,中書舍人確實大不如從前了。

堂吏把行文接下出去,來恒重新拿起搜神記,可看了幾頁卻看不進去了,腦子裏想的是剛剛皇帝對西域用兵的選帥調將。

長孫無忌掛帥為山道總管,隻怕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李靖想去,侯君集更是先斬後奏,之前堂後官吏們猜測,或許衛國公會掛帥統征,可結果卻是不知兵的長孫無忌前去。中了狀元之後,在京城任官數年,來恒也早非隻知讀聖賢書的士人,他很清楚,朝堂之上,處處勾心鬥角。

政事堂諸相公裏,義父一直鎮藩在外,李靖以足疾不理事,楊恭仁也隻是掛個銜而已,除了這三位。

剩下的諸位相公,其實也並不是一團和氣,加之政事堂宰相們更替頻繁,更加使的政事堂的水很深。

秦琅與長孫無忌是堅定盟友,跟馬周關係很好,與戴胄關係也不錯,與房玄齡還是同鄉,對魏征還有過相助之恩,可實際上魏征卻經常攻擊彈劾秦琅。

義弟秦琅真正在政事堂中的盟友,實則就長孫無忌跟馬周二人。

長孫無忌掛帥西域,秦琅在政事堂又少一個盟友了。

來恒還是很佩服秦琅,居然薦長孫無忌掛帥西域,這一招可謂是對侯君集的絕殺。

義弟在朝中,還是缺人啊。

想起昨日跟秦琅的一番談話,秦琅打算運作讓許敬宗入朝,出任轉運使一職,來恒覺得這倒是不錯的安排,許敬宗資曆是有的,曾經是秦王府十八學士,武德九年調任長安縣令,後來還臨時檢校過雍州治中之職,隻是後來不知道怎麼得罪了皇帝。

若非秦琅幫助,許敬宗隻怕早不知道貶到嶺南哪個蠻地當了個州司馬了,哪還有現在的主管一道常平司的可能。他這兩年在地方上,倒也幹的不錯,體現出了不錯的才幹。

轉運使司經曆了秦琅、戴胄、馬周三位轉運使後,現在由薑行本檢校,可薑行本雖是皇帝潛邸舊臣,但對於經濟這一塊卻不太擅長,這差事幹的並不太順,皇帝也多有不滿,此時運作調許敬宗回朝,倒是個不錯的時機。

秦琅為宰相兼東宮詹事,再領兵部尚書,而馬周是宰相、中書侍郎,長孫無忌是宰相、吏部尚書,若是再讓許敬宗回來做轉運司,分管財計錢糧,確實不錯。

這事應當趁著長孫無忌離京之前辦下來最妥。

想及此,來恒便挾了支筆出來,鋪開一張黃麻紙,提筆書寫。

······

皇城,兵部衙門。

秦琅從宮裏回來,顧不得肉疼損失了兩片櫻桃林,因為要出兵西域,兵部驟然事物繁雜起來。

兵部職掌五六品武官銓選考核,(五品以上送中書門下,六品以下量資注定),掌軍籍等。

最重要的就三項,軍政、軍令以及武官銓選考核。

大唐貞觀兵部的職權還是很重的,本部操賞罰進退將帥之柄。

相比之下,南北衙的十二衛四府六軍,名義上掌統兵之權,實際上南衙十二衛隻掌番上府兵的統領之權,地方府兵根本無權統調。

如現在這樣要出征打仗了,南北兩衙都沒權插手,皇帝選帥調將,兵部發令,按旨意向關中隴右河西各折衝府征調府兵,調集軍械糧草轉運前線。

兵部的事務一下子十倍提升不止,做為兵部尚書,許多事情都要他簽名審核。

兵部四司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一位尚書兩位侍郎,四位郎中,四位員外郎,秦琅對下官們放權,具體事務全讓他們處置,最後報到他這裏來,負責審核一下便好,倒也減輕了許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