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43章 秦家入倭(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所以最終倭國與秦家簽訂了一攬子協議,借款、築城以及礦山開發,還有許多商業貿易協議等等,簽的很爽快,生怕秦家反悔。

協議簽好後,秦家話算話,立馬就開始打錢,錢隻是給倭王看了眼,然後專款專用,正式開始營建兩京。

秦家派來了許多專門的技術團隊和管理團隊,正式開始建城。

另一方麵,秦家也根據簽好的采礦協議,開始到處堪探、開采礦產,在采礦這塊,秦家以先進的技術堪探和開采,與倭國權貴、豪強們合作,由他們提供人力以及安全保障。

而秦家也借著這機會,在倭國各地展開更深入的貿易,這些年也算是貿易額越來越大。

前後耗時十年,耗費錢糧人工無數,總算將平城京和太宰府都先後建起來了,完工後,倭王和大和朝廷的大臣們都非常滿意,迫不急待的就遷了新都。

秦家呢,也順便就把自己順帶開發的一些住宅、商鋪等先賣了部份,賺了個盆滿缽滿,剩下的捂著不賣,出租。

做為倭國的西京,太宰府在原築紫國。

紫築向為倭國西麵重要勢力,也是以前倭國跨海征討新羅、控製任那等地的重要前進基地,曆次去半島做戰,都是先在築紫集結準備的。

築紫國在很久以前,也還產生過邪馬台這樣強橫的勢力,隻是後來被大和朝廷征服,但築紫國也經常不服,曾爆發過幾次叛亂起義,最終都被平定。

在大和朝改革時,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推行國郡裏製,一改過去貴族部民製度,實力較強的築紫國,因為遠離京畿,同時又是去半島和中原的重要港口門戶,在貿易興盛以來,築紫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於是倭國將築紫一分為二,分為築前國和築後國,並在築前營建太宰府,由大中兄皇子親自擔任太宰。

此城秦家利用了築紫大野城和水城的原有要塞,在其中規劃了約兩公裏見方的棋格狀街區-太宰府條坊,形成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都城。

太宰府政廳與其它官府機構安置在街區北方正中央,在其正前方還修建了條朱雀大道,其寬度不過隻有長安正版朱雀大街的四分之一,是平城京朱雀大街的二分之一,但在這時的倭國,仍然是國中第二寬的大街,名噪西海道。

筆直寬闊的街道後是一個個住宅坊區,同時沿街也還設有街鋪商市。

另外做為西部的政治經濟中心,這裏還特別設立了供官員子弟就學的學校院,供倭王、貴族們參禪的觀音寺、般若寺,還有專為大唐使者準備的迎賓館等。

與宮城的設施幾乎一應俱全。

從城市布局,到房屋設計,幾乎都是長安的風格,屋頂上鋪設有與都城同樣的蓮花紋屋頂瓦、鱗次櫛比;覆蓋在屋頂上的“鬼瓦”(獸頭瓦)與倭人在唐朝曾見到的獅子像麵孔一般無二,交相錯落、俯視著芸芸眾生。

中大兄皇子親自擔任太宰,負責整個西海道諸國、郡,以及負責與大唐、百濟、新羅諸國的貿易,同時派自己的兒子擔任築前太守。

“聽這次秦家家主親來?”

“我聽好像是秦太保的兒子濟南郡公帶隊而來。”

“聽皇都從平城京趕來了。”

“唐國貴人即將到來,可不能再皇,當用倭王之稱。”一位滿身絲綢,明顯是親唐的商人馬上打斷提醒。

“聽秦家這次船隊很大,有誰知道是來做什麼嗎?”

雖然來倭的唐商多,但這些年來,大唐秦家卻是在倭國發展的最好,在朝野都是名聲最響的,各方各麵,幾乎都有秦家的影子。

上到兩京營建,下到港口建設,再到各地的秦家礦山,以及各處的秦家商鋪,以及大家越來越用的多的秦家商貨,甚至連百姓日常交易,大多用的秦家鑄造的唐錢。

“中大兄王子以及諸位大臣都已經前往港口的築紫館迎接去了,估計一會就能迎回來了。”

“中大兄王子向來與秦家關係密切,這次估計是王子邀請秦家過來的。”

“邀請過來幹嘛呢?”

“應當還是談貿易的吧!”

一些倭商猜測著,近些年大和朝廷與秦家的關係是越來越密切,雙方的貿易已經是全方位的,唐國秦家的商人甚至水手在倭國,都享有很高的特權,皆因為如今的倭國太依賴秦家這樣的外商和唐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