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83章 呂宋包稅(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還有一事,就是朝廷讓折錢納稅,可各地卻又要加征火耗,這火耗加征的數量也沒有個統一說法,都是各地想加多少加多少。

其實火耗這種東西,曆朝曆代都有,比如說漢朝時,征納運京的米穀,以被雀鼠偷食損耗為名,稱為雀鼠耗。漢朝規定,每繳糧食一石,得加耗兩鬥,在後漢隱帝時,甚至納糧一石要加耗四鬥。

但是加耗的這個糧食,其實並沒有入國庫,而是進入地方官府的小金庫裏,一般是做為地方官府的辦公經費,以及官吏們的私下好處。

之前大唐開始折錢納稅,不收實物稅了,統一收錢,可不管你是繳銅錢還是銀錢還是金幣,他們都要收火耗,理由是這些錢還得融鑄等等,有損耗,這就是放屁了。

畢竟大唐的錢又不是那種成色不一稱量的銀子,而是各種錢幣,都是標準麵額使用的,哪來的什麼損耗,又不需要你融鑄。

所以說到底,就是為了多拿這筆火耗錢而立的名目罷了。

於是乎,朝廷又沒得到半點好處,百姓卻憑添了許多負擔,最後全便宜了地方,尤其是這筆錢還大多成了官吏們貪汙的收入。

“陛下,貞觀初朝廷設立轉運司,在各地設常平司,建常平倉、轉運倉,本來目的就是便於朝廷全國調度錢糧、稅賦的。有這麼良好的體係在,地方百姓們的田賦納糧,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麻煩,百姓們也可少被商人盤剝,而官府直接收上來這些田賦糧,也能充實國家儲備,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太師之意,是仍然恢複貞觀時的征稅辦法,田賦、礦課皆征實物?然後取消火耗?”

“火耗也不是說完全取消,畢竟如實物稅的話,也確實會有一定的耗損,但這個耗損量得由朝廷來定,不能地方隨意想征多少就征多少,有人敢征一成,有人就敢征兩成,有人敢征五成,有人就敢加征一倍,所以必須得是朝廷定例,並且規定這些火耗也必須歸公,然後由朝廷來調拔這筆錢的用度。”

“比如說各地征稅收的這筆火耗,實物的話加耗一成,如果是納的錢幣,則加耗半成,這筆錢都要列入專賬,並專款專用的。”

火耗歸公。

加上新設的稅務總署專門負責征稅,那麼以後,稅務就是由大唐朝廷稅務總署垂直領導,同時接受地方官府監督、協同。

稅賦由稅務部門直接征收,地方官府做配合。

征上來的稅賦錢糧,都直接入稅務部門的倉庫和賬簿,包括那筆火耗。

火耗另立賬本,最後彙總中央,再拔回地方,並做好具體分派,比如多少用做地方官衙的辦公經費,多少用做地方官吏們的福利補貼等。

這筆錢專款專用,得公開透明,不能成為一筆糊塗帳,更不能成為官員們貪汙腐敗的溫床。

“稅賦征收從地方官府中劃出來?”

“沒錯,如今朝廷在道一級,已經是分設了安撫使司、轉運使司、觀察使司和提刑使司,各有分工,安撫使司負責一道軍政,轉運使司負責一道的稅賦財政和糧食運輸和儲備,並物價平抑、賑災救濟。觀察使司負責一道行政,提刑使司負責一道的司法刑獄與監察。”

“四司互不統屬,直接向中央負責,同時又互相監督。”

各道的轉運使司,本身來說就是專門負責稅賦財政這塊的,管征稅,也管糧食的儲備、運輸,還管平抑物價、賑災救濟等,同時工商這塊也歸他們管,可以說,經濟稅賦有關的,都是他們管的,還要加上運輸和倉儲等。

但在道以下,州縣兩級行政,基本上還是一元製的,州刺史和縣令主管一州一縣,不管是民政還是稅賦又或是司法都是一起管的。

秦琅現在就是要把稅賦這塊,繼續分出來,各州要設稅務廳,各縣設稅務局,連鄉裏都要設稅務科,總之就是垂直統領稅務這塊,道轉運司、州衙、縣衙,也隻是輔佐協從征稅,稅賦征上來的錢糧等,他們也沒資格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