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83章 呂宋包稅(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許多王朝最後崩潰,本質上都是稅賦出問題了,收不上稅,自然就沒財政,沒錢什麼都辦不了,養不了兵,養不了官和吏,最終就隻能崩潰滅亡。

秦琅還是希望大唐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國運昌隆的。

大唐興盛繁華,呂宋也才能安享盛世、穩步發展嘛。

“統計署和調查署是做什麼的?”皇帝問。市舶總署倒是一聽名字就能知曉,這是跟各地市舶司有關的。

統計署自然就是掌握大數據的,比如說天下人口多少,奴隸多少,戰馬多少、田畝多少,又比如每年糧食產量多少,礦產多少,鹽茶等產量多少。

總之,他們就是統計數字的,定期更新。

正如國家每隔十年就要搞一次人口統計一樣,掌握了精準的戶籍人口、田畝等數字,才能精準的做出政策調整。

甚至根據朝廷的稅賦財政收入,才能做好財政開支預算。

當然,統計總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通過這些數字,來監督中央和地方,也同樣要監督新設立的稅務總署、市舶總署等。

所有的數字得對的上。

稅務總署專門負責征稅,但朝廷不能完全隻聽信於他們,該征多少稅賦,征收了多少稅賦,得統計總署拿數字來驗證。

同樣的,市舶總署每年征收了多少市舶關稅,通過抽解和買拿了多少貨,倒手賺了多少錢,這個也得有詳細精準的數字。

轉運司常平倉和買了多少糧食、商品,又平價出了多少糧、貨,都得有數字驗證的。

掌握的這些數字,既監督各部門的虛實,同時也為朝廷政策方針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那調查總署呢?”

“陛下,調查總署屬於司法機構,與統計總署分工合作。”

皇帝一下子明白了,假如統計署統計的數字,跟其它部門報上來的數字對不上,那就就交由調查署去調查核實,深挖細查。

一個負責統計,一個負責調查。

這調查總署甚至有幾分鎮撫司的感覺,但更加側重於配合統計總署的數據調查,比如稅務、市舶、鹽鐵、度支等計相領導下的經濟部門的內部調查監管。

“太師真是考慮的長遠周到,說到這稅務,朕也正好有件事要跟太師說。”

“是關於呂宋的事情。”

皇帝拿起一道詔敕遞給秦琅。

秦琅掃過,發現這是道已擬好還未發出的詔敕,內容是皇帝對呂宋的稅務,由先前的按呂宋稅收的三分之一上繳國庫,改為撲買,定額一百萬貫錢。

撲買也就包稅製,這種製度起於南朝梁齊之時,不過在大唐也有實行。

一般是對於一些分散鄉間的小集市的稅務征收,采用這種方式,由政府決定課稅,然後招募商人出錢承包。

大體是稅收在千貫以下的小集市,一般是鄉野草市,或是邊區的蠻夷土人聚集的山區等地,直接實行包稅製,稱為買撲。

官府測算出該集市年應納稅大約總數,然後讓大商人出錢承包,大商人再向商販征收,收入盈虧由包稅人自己負責。

這樣做,其實是比較節約成本的一種征稅方式,畢竟在那種鄉野集市,或是在邊區的蠻夷山區裏,要征稅很不方便,一年也征收不了多少稅,直接征收還得耗費很多人力,所以直接就包稅,交給地方上的豪強或是山區的蠻夷頭領等。

朝廷不用再專門設置征稅機構,不用派專門的征稅人員,節省費用,又保證稅收。當然,那些包稅的豪強們也不傻,他們拿到這征稅之權後,可不會嚴格按照朝廷的稅率來征收的,必然免不了會多加攤派,甚至提高稅率等,畢竟他肯定也是要賺錢的。

甚至有時不可避免還會官商勾結,明明是個大市,卻搞成包稅,於是隻上繳少量的包稅,其餘大頭稅收全入了自己和貪官口袋。

朝廷也不是不明白這些,但如果真的自己去征稅,成本太高,甚至那些豪強、商販還會抗稅,但地方豪強包稅,有利可圖,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控製力很高,他們來征稅反而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