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58章 北門學士(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1458章北門學士

紫宸殿中。

宰輔們皆已退去。

皇帝手支在案上撐著頭。

“大家可是龍體不適?”樞密院使、知殿中省、左監門大將軍楊思勖上前輕聲問道。

年輕的天子卻隻是擺了擺手,“你們說,剛才武安王突然提議設行省,有何深意?”

四十多歲的楊思勖雖非宣徽院使,但因為能打、夠狠,也足夠忠心,所以深得年輕的天子寵信。一介宦官,卻授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階,又授左監門大將軍職,同時為樞密院使兼知殿中省,號稱最能打的宦官。

中宗天寶年間,就已經數次帶兵在邊地平定叛亂,戰績絲毫不比武將差,他用兵打仗就一個特點,狠。軍紀嚴明,對待敵人對待自己都狠,抓到的叛亂蠻夷首領,都是直接淩遲,他坐一邊欣賞,還要把割下來的肉當著對方麵的下酒吃。

曾經有幾次他麾下的宦官收受賄賂以及違反軍紀等,結果楊思勖一樣把他們淩遲下酒,甚至有一個還是他十分寵愛的義子,結果也被他殺了吃了。

這樣在外麵凶神惡煞,但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皇帝當然喜歡。

“秦相提議於臨邊之地設行省,確實有不少利處。”楊思勖是個比較有見識的太監。

“朕想知道深意。”

深意?

楊思勖馬上明白了,皇帝想知道秦孝忠提出設立行省的用意,不僅僅是公事上,而是私底下,是不是有什麼私心。

“你們幾個,也都說下看法。”

李昊很年輕,繼位才不到半年,但畢竟做了二十多年太子,很早就確定了繼承人的儲位,也很早就配齊了東宮班子,很早開始學習處理政務,甚至在中宗身體不適的時候,還會監國。

所以李昊不是什麼都不懂的皇帝,他平時對兩府宰輔們表現出言聽計從的樣子,不過是個姿態。

皇帝可以事事都照準兩府宰輔的提議,但他得先弄明白他們的意圖,就算現在還不能在朝堂上表明自己的態度,但得做好準備。

“朕覺得設立行省,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年輕的皇帝對著自己的心腹宦官奴才們,表現出了在外臣麵前沒展現過的一麵。

“當年來濟、裴行儉、上官儀為宰相時,推動了邊疆廢大都督府設節度使的改革,雖然改設節度使之後,邊疆確實安穩多了,邊臣處置邊事更有效率,但是到如今,你們也看到了節度使的一些隱患,他們的權力太大了。”

當年的節度使改製,背後是兩府宰執聯合推動的,這後麵肯定也是有秦琅這位太師的同意的。

而現在秦孝忠突然提出要搞行省製,這背後是不是又暗藏了什麼玄機,打著什麼埋伏?

皇帝不得不這麼想。

在推行節度使製後,現如今邊地一共有十三鎮,這些邊鎮掌握著數十萬精銳邊軍,長期鎮守邊疆,形成了幾大邊軍集團,就算是洛陽宮裏的皇帝,對這些邊軍也隻能是勉強的盯著,卻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完全掌握著軍隊。

以前府兵製時,兵歸府,將在朝,兵將分離,除部份輪流番上外,多數都是在鄉裏務農的,而現在,邊軍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常備軍事力量,節度使是長期直接統領著數以萬計的本鎮兵馬的。

過去邊疆的都督府,雖也有都督統邊軍,但那時與現在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都督沒有如今這麼大的兵權。

而更不要說,改節度使以來,功臣集團通過控製著這十三鎮邊軍,掌握著這支強大的邊軍力量,越發的穩固著他們功臣集團在軍中的威望。

而秦家,也一樣得益於這節度使改製,保持在軍中的影響力。

比如大唐最強大的西軍,就一直是由秦家控製著。

河中節度使李秀剛入京晉升樞府參知政事,然後馬上黑齒常之就去接任了,這兩人都是秦家的舊部和姻親。

然後滇越道節度使秦彥道,朝鮮道節度使秦俠,更是秦琅的兄弟和兒子。

三江節度使程伯獻、麗水節度使吳師德,這兩人分別是程咬金的孫子和吳黑闥的兒子,跟秦家的關係非常親近。

節度使製度,增強了軍功集團的實力,也穩固著秦家的勢力,這都是如今不爭的事實。

甚至十三鎮節度使,讓皇帝都感覺有幾分力不從心的感覺,有種不是那麼聽指揮的感覺,這種感覺很不好,但幾十年下來,想改卻又難了。

現在秦孝忠說要在中原內地與邊疆十三節度之間,再把一些道改設為行省,介於節度使管轄和朝廷直轄之間。